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
喝油茶必须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佐食多半是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则就是糯米饭团或糯米粉糍粑。恭城平乐一带县城佐食则较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数种以上,请客人喝油茶往往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就像请客吃饭。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种礼节,主人双手捧茶敬客,并说些谦恭的话,善歌者还以歌代言,客人必须喝完两碗,才算给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双”之意。两碗之后不想再喝,便将碗筷一并交给主人,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则表示还想继续喝,主人就高高兴兴地再斟满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里。瑶族则在第一、二碗送来时不送筷子,并将米花、炒豆之类的小吃加入碗里。喝完碗里的茶还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尽,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须喝三碗以上,只喝一两碗,主人会不高兴的。
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桂林)
居住在桂北地区的苗族、瑶族、侗族均有打油茶的传统风俗。桂北各少数民族制作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简单地说,就是在铁锅中烧上适量的花生油或茶油,放入茶叶炒过,然后加水,边煮边捣打,同时加入生姜、盐、糖,一锅香气四溢的油茶就打成了,瑶族人打油茶时,先将糯米蒸熟晾干,成了“阴米”,然后把茶油或花生油倒入锅中烧沸,接着阴米入油锅中炸成米花,同时也把花生、黄豆、糯米油果等炸好,再抓一把生贴米炒焦后拌以茶叶小炒片刻,立即加水并放生姜片至锅中,用专用的捣打工具(基本上是由木头制成)不停地捶打以使味道浸出,煮沸后用编织得密密的竹漏勺将茶叶过滤去渣,盛入粗瓷碗中,放入适量的油米花、炸花生、炸黄豆、油果子等,客人再根据自己的喜爱加上葱花、香菜(灌阳、平乐一带的油茶更加随心所欲,可以加入干鱼仔、虾子、米粉、排骨),调入盐巴、辣椒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便在你的面前了。打油茶打油茶,油茶可以三五次地反复进行捶打,其中以第二次或第三次打出的油茶口味为最佳。“一杯苦、二杯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第一碗,浓浓地,涩涩地,一碗下去,苦里微甜,第二碗盛上来,茶色微淡,客人再喝,嘴里便开始有了回味,第三、四碗再上来,茶色清亮,再品,口中自然生津。油茶一来防寒去病,二来提神爽脑,三来是主人示好客之意。油茶也可以配上各种粑粑同吃,在有些地方(如灌阳、平乐)还可当正餐,该算是居家待客的上等饮品了罢!“一碗又一碗,姑娘情浓浓”,喝油茶会上瘾,可别醉倒在茶里了......有客自远方来,好客的恭城人总要打上一锅油茶,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之意。假如你有幸走进了到恭城瑶族人家,到热情的瑶族人家里喝油茶吧,与主人坐在锅边,细细品茶,慢慢聊天,田园诗意渐渐地曼声在这一碗香香的油茶中......
现在,桂林各少数民族兄弟的油茶已进入餐饮市场,成为人们品尝美食的又一选择,桂林人还“发明”了各种以油茶为主的“油茶火锅”,如油茶鱼、油茶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