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特产
西藏美食小吃,舌尖上的西藏
隆子黑青稞糌粑
隆子黑青稞糌粑是西藏山南隆子县的特产。隆子,意为须弥同顶(佛教用语),全称“玉杰隆子”),古称“涅”),唐代曾写聂。“隆子黑青稞”传说于公元712年左右金成公主经过隆子河谷文“内嘎沃”地段不慎从邦点(指藏式围裙)中掉落在当地,经过千年的种植而形成独特的当地品种。是历代隆子宗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聂德主持历代-和喇嘛的供品(聂德主持是聂雄六大寺庙的母寺之一),该寺庙至今仍然食用水磨磨制的黑青稞糌粑。其做成的糌粑不仅深受藏区消费者欢迎,而且也备受很多内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稞是西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黑青稞品种,作为青稞家族里的新宠,因其长期受高原强紫外线照射,颖壳及籽粒富含黑紫色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林芝核桃
西藏林芝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遍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七、八人合抱之千年大树比比皆是,景观别致。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铁核桃等10余种,以其皮薄、个大、肉嫩、肉满、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林芝县核桃有西藏圣核的美誉。林芝核桃,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是历代0喇嘛和达官显贵的贡品,可补脑健身,是优良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同时核桃木材质细腻坚实,纹理美观,主要分布在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县,海拔3100-3300米之间较集中,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花,九月中旬成熟。林芝核桃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朗县、波密县、米林县、察隅县现辖区域。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洛隆糌粑
洛隆糌粑近年来,昌都地区以洛隆县“洛宗”糌粑产业为中心,充分利用耕地平整和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筹集资金4270万元,在洛隆、边坝、丁青、昌都等县建设优质青稞种植基地10万亩,年生产优质青稞1500万公斤,采取“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年创产值1.2亿元。洛隆糌粑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孜托镇、硕督镇、康沙镇、马利镇、俄西乡、腊久乡、中亦乡、玉西乡、新荣乡、达龙乡、白达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帕里牦牛
帕里牦牛是西藏日喀则亚东县的特产。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数量:1996年存栏4087头。主要特征:以黑色为主,深灰、黄褐、花斑也常见,还有少数为纯白个体。头宽额平,角间距大,有的达50厘米。颈粗短,鬐甲高而宽厚,前胸深,背腰平直,尻部欠丰,四肢强健较短。母牛初配年龄为3.5岁,一般利用14年。公牛初配年龄4.5岁,一般利用到13岁左右。大多数两年一胎。屠宰率为52%,日产奶量为1.6千克(8月份)。平均产绒为0.6千克,年产酥油平均为12.5~15千克/头。帕里牦牛西藏亚东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14492450牦牛(活动物)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多玛羊肉
多玛羊肉是西藏那曲安多县的特产。多玛羊肉西藏自治区安多县雁石坪镇、玛曲乡、岗尼乡、玛荣乡、多玛乡、色务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多玛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安政发〔2014〕46号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多玛绵羊养殖技术规范》的通知,安政发〔2013〕32号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林芝藏香猪
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主要原产地西藏林芝地区。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尤其是猪皮,口味Q弹,远易于一般生猪,藏香猪还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从小就在野地里奔跑的藏香猪,一般都是“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肉质不是一般的好(所以也很贵呀!)。赶上1新年,吃到正宗藏香猪的几率大大增加,平时的话,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呢。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风干肉和生肉
风干肉和生肉西-普遍爱吃肉,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类牲畜,不吃奇蹄类牲畜。如马、驴、骡肉等。他们不爱吃山羊肉,认为山羊肉伤肾。谚语也说:“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深恶痛绝的,骂人“吃狗肉的”,是非常严重的事。老一辈人普遍不吃鱼,这与这个民族虔信佛教、忌讳杀生有关。而且,鱼往往被认为是龙或水神的化身。宰杀牲畜多在初冬进行,此时牛羊正肥,有利于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冻。宰牛的方法,主要为闷死,目的是使血留在体内。杀羊时先缠住4脚,然后用短刀直刺心脏。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面对一块新鲜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锋利的藏刀,挑选最可口的部位,频频切割,并用刀尖挑进嘴里。常
炒青稞
炒青稞炒青稞工具,首数大炒锅,呈凹状直径40公分左右,二是锅开筛,锅底部布满小洞,其作用是漏出细沙,可以将青稞粒与沙子分开。此外还有一个“T”形木制工具,长约40公分,横梁部分一侧开有两头相通的槽,可以用以端锅、拨动烫沙子。炒青稞的灶是土坯砌成的,呈“串”字形,一排3、4个灶孔,灶孔大小、形状与炒锅等。点火后,一般将所有的灶孔都放上炒锅,既可按顺序炒来,流水作业,充分利用能源。炒青稞前要做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将沙子炒烫——将适量的沙子摊开在炒锅内以旺火加热;二是把青稞过一下水——把青稞倒入陶罐内并加水,片刻后,将陶罐底部出水嘴儿中的填塞物掏出,放掉水。这样既达到了对青稞稍加清洗的目的,又使炒
犏牛
犏牛犏牛是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普通公牛与母牦牛杂交,其0称“真犏牛”,公牦牛与普通母牛杂交,其0称“假犏牛”。无论“真”、“假”犏牛雄性均不育。犏牛无-母牛其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以及生产性能均比亲代有较大的提高,但犏牛与牦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相似。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甘肃、四川等地也有较多分布。牦牛躯体强壮,全身被毛粗长,毛丛中生绒毛,因此卧于雪地不致受寒。其毛色较杂,以黑色居多,其次为深褐色、黑白花、灰色及白色。耆甲很高,背腰略陷,尾短,但尾毛密且长。两性异形明显。头长而宽,上唇薄而灵活,能采食矮草。牦牛有无角和有角
藏马鸡
藏马鸡藏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也叫白马鸡、雪雉。体型比环颈雉大,在三种马鸡中它是最大的一种。通体大都为白色、头部两侧红色,头顶上生有密密的黑色短的绒状羽毛。耳羽呈簇状,白色,像两个短角向后延伸着,有耳羽簇是马鸡类最显著的特点。它的体背部羽色略沾点灰色,两翅呈灰褐色;尾特别长,有尾羽20枚,有的为22枚,尾羽的基部灰色,向后渐渐变成紫铜色,及至末端则变成暗绿色和深蓝紫色,而呈现金属光泽。这种马鸡的中央一、二对尾羽大部分羽枝长而稍疏,但不形成披散状。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形稍小些,羽毛也较暗淡。雌雄鸟的嘴均为粉红色,腿和趾红色。雄鸟和鸡一样还有距藏马鸡是我国特有珍
雪鸡
雪鸡雪鸡鸡形目,雉科,鸟类,人们传说中美丽的凤凰就是雪鸡。雪鸡有四季更衣的本能,而且衣着华贵高雅,美丽无比,孔雀自愧不如、丹顶鹤望而却步。在公园里百鸟群聚中,它仿佛就是鸟类的王子。春天,雄鸟通体白色为主,杂棕紫色、银灰色;夏天羽毛为淡黄色、黑褐色,此时最象传说中的凤凰;秋天,又为棕黄粟色和银灰色,冬羽全身变成雪白色,雄雌大致相同,似乎哪一种鸟都无法和它这种本领相比。当然这种特有的珍稀灵性,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狼、虫、虎、豹侵袭,是一种物种天演的自然选择。雪鸡和家鸡差不多,嘴的形状象鸡,雪鸡最美的是头上鸡冠两则竖起两条头翎,翎毛随着季节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冬日雪白,夏日金亮,在求偶时闪绿,要和敌手博
藏族吹肝
藏族吹肝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制法: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
藏族吐巴
藏族吐巴可谓藏族的团圆饭,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享用,类似于内地的饺子。有些面团吐巴里会包有石子、辣椒、木炭、毛线等。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心肠硬,毛线表示心肠软,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嘴如刀。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于是在哄堂大笑中,节日的气氛也就愈热闹起来。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
酥炸羊腩
酥炸羊腩1、羊脯洗净,切成6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放人汤盆中,加入料酒、酱油、大茴、白糖、盐、味精、姜片、葱段和上汤少许,上笼蒸软取出,待冷却后取用。2、面粉、淀粉同放人碗内,先用冷水调成脆浆,后加入猪油、碱水搅匀,再加入发酵粉调和。3、炒锅烧热,放人生油,烧至八成热,将羊腩抹上脆浆粉下油锅,炸至酥脆呈金黄色时捞出,切成长方块装人盘内,跟葱白段、甜酱、椒盐、辣酱油各两小碟同时上席即成。《周礼·天官》篇所载“八珍”中,除“捣珍”、“”均用羊肉外,还有一只“炮”的名馔,是以羊肉烧、烤、炖而成。不过,西周时朗,羊仅限于士大夫阶级享甲,至春秋战国时期才成为人们普遍的肉食。传统名菜,颜色金黄,羊肉酥嫩
大花黄牡丹
大花黄牡丹大花黄牡丹为毛莨科芍药落叶灌木。叶为2回3出复叶,带有美丽的青铜色。花(2)3~4朵生枝顶或叶腋,花瓣、花丝与花药均为黄色;开花期在5月份,结果期约在8~9月份。喜光,喜温暖,不耐瘠薄,畏炎热。西藏特有植物。仅产于米林、林芝(目前尚不能确定产于察隅、波密、隆子的类群是否为该种),生于海拔约2900~3200m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缘。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显露、心皮数较少区别于滇牡丹P.delavayi,是极珍贵的牡丹观赏、育种材料。西藏林芝还产红蕊黄牡丹P.delavayif.superba,与本种区别为植株矮小、花丝红色、心皮(3~5),不如大花黄牡丹常见。
西藏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藏语叫挸逍勐陹,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青稞酒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藏遭遇了百年未逾的干旱,刚刚长出穗子
藏鸡蛋
这种蛋为青藏高原特有的藏香鸡所产,藏香鸡体型轻小,较长而低矮,呈船形,好斗性强。翼羽和尾羽发达,善于飞翔。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2200--4100m的半农半牧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区和藏东三江中游高山峡谷区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高原地方鸡种。由于藏香鸡基因优良,生性狂野,食物多为虫、草,因此其所产下的蛋种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在与普通鸡蛋的对比试验中,这种鸡蛋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有着明显的优势,也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藏鸡蛋由长期生长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下的藏鸡产出,由于藏鸡具备了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性,在特殊的饲养方式下所产藏鸡蛋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
藏族“擦擦”
藏族“擦擦”藏传佛教模制的泥质小佛像、塔,藏语读做擦擦。无论是用单面模具印制的浮雕,还是用双面模具脱范而出的圆雕佛像、塔,均称为擦擦。藏族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是为了积攒善业功德,制成的擦擦多用来为大佛塔和大佛像装藏而置于内膛,也多作为禳灾祈福的聖物,供奉于擦康、雪山、神湖、山颠、洞窟等清静之所在,以求福荫。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是藏族先民奇迹般留给世人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奶品
奶品最普遍的是酸0和奶渣两种。酸0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语称“俄雪”。酸0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