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特产
江门美食小吃,舌尖上的江门
龙胜甜橘
龙胜甜橘1969年即开始种植,特点为皮薄色好,香甜核少,富含维生素和果酸,品种有阳山橘、十月橘、年橘。而杨桃、番石榴、石番果则均引种台湾,其中杨桃果大肉嫩,清甜可口;番石榴原名芭手又称芭苯,清甜爽脆,品种有世纪芭、四季芭、珍珠芭、水晶芭、无子芭等;石番果则为饮料上的佐料,也可鲜食,果肉金黄且有一股清香。
杜阮鸡
杜阮鸡所谓“无鸡不成宴”,鸡历来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杜阮鸡是杜阮人引以为荣的特色菜,沿入杜阮至井根道路两旁的各大小餐馆的餐桌上都有它的身影。杜阮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原来,杜阮鸡“出身不凡”,它们生活在丘陵山区,当地农民爱把鸡放养在山坡上,任其求生觅食,杜阮鸡喝的是清洁的溪水,吃的是山上鲜嫩的青草和小虫,它们奔走敏捷,神气活现,一点也没有笼中圈养鸡的肥胖和笨拙,因而人们习惯称之为走地鸡。走地鸡肉质结实,吃起来有韧性,当然,烹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为外人道的“小秘方”。难怪众多食客被迷得神魂颠倒。
新会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是新会特产之一。相传江西有一位风水先生寻龙脉,从水背蛇山直追至崖西三村,过坑涉水,热天口渴。他走到坑边掬一捧水饮,感觉很甜,认为龙脉就经过这里,就把此地名为“甜水村”。当地农民在甜水村种的萝卜不但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不久,崖西甜水萝卜闻名远近,成为新会有名的土特产。据史料载,甜水萝卜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开始栽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甜水萝卜与众不同,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特殊。甜水村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大山脉——古兜山脚的盆地上。古兜山每年的降雨量达3000毫米,比会城地区多出一倍。丰富的雨水被茂密的森林吸收,渗入到地下的矿层,把丰富的矿物元
鱼仔粥
鱼仔粥远离大都市的恩平,有着原汁原味的家乡美食,鱼仔生于恩平深山的山涧小溪,与众不同的是它生长到一食指长度便不会生长,山溪水长大的鱼仔十分鲜甜,油炸后配以白粥白饭,味道一流。恩平人吃粥,似乎并不愿意往粥里加入肉、鱼之类的东西,更喜欢吃那种纯粹用大米煮出来的白粥,黏黏的,滑滑的,一口一口慢慢地吃,吃出了原汁原味,闻出了稻米的芳香。吃粥时一般还要搭配小菜,其中最常见的是沸油涮过后再蒸软的小鱼仔。这种鱼仔是在山坑里长大的,身上只有肉,没有刺,体形也不大,一口可以吃好几条,味道特别香。
上南烧肉
上南烧肉上南烧肉产地为雅瑶上南云蓼墟,故又名云蓼烧肉,始制于1965年。以皮脆肉爽、色香味俱全而赢得众多顾客。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烧肉店一开市就被抢购一空,连广州、佛山等地也有不少食客电话订购,更有港澳同胞回乡归程时带回去馈赠亲友。上南烧肉享此盛名,关键在于烧制方法独特,调味将五香粉、糖、盐等味料均匀擦抹在光猪身上,腌制半小时左右,此时再在光猪身上扎小洞,让味料均匀分布于皮下的深浅部位;接着,将光猪吊在用柴烧红的焗炉上,保持炉温70°C,烤90分钟后即可取出,美味的上南烧肉就此烧制完成。
双合沙姜鸡
双合沙姜鸡双合沙姜鸡是鹤山名菜之一。该菜式鸡皮清爽幼滑,肉质细嫩可口,食而不腻,骨脆而香,故蜚声远近,有口皆碑。究其实,为“东江盐焗鸡”衍化而来,十多年前,由祖籍双合百块村的广州名厨师麦达光亲作传授得以播散。其制法独特:取三黄鸡一只,光身,开肚,用沙姜、生盐、味料搽匀全身,干蒸10分钟左右,不过砧板,用手撕拆,皮、骨、肉分开;用麻油、猪油、鸡精粉、胡椒粉调味;再将皮、肉骨拼作鸡形,放两碟姜盐作点料即可。其奥妙之处在于新鲜,无砧板气、五金气,原汁原味,远非其他鸡肴所及。
凉瓜宴
凉瓜宴杜阮凉瓜,碧绿皮厚、表纹玲珑,味独特而形美。大厨们自然不会放过这里的美味原料,炮制出自成一格的“凉瓜宴”。一席上来尽是养眼的翠绿。首先上的是蚝豉白豆凉瓜汤,汤中放进了酸菜和排骨一起煲。冰镇凉瓜是主打菜,入口冰凉透心,清爽多汁,充分突出了杜阮凉瓜的过人之处。接下来是清爽可口的清炒凉瓜丝、冶味汁浓的鱼骨焖凉瓜、传统家常的豉汁炒凉瓜和白灼凉瓜蘸白糖。苦中有甘,回味无穷——这便是杜阮凉瓜的妙处。
宅梧无籽西瓜
宅梧无籽西瓜宅梧无籽西瓜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植西瓜是从1978年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1800多万元,其中选田村委会西瓜收入人均近700元。
外海面(食)
外海面(食)在江门街头,一讲到面食,人们好自然就会想到外海面。以外海面做卖点的面食档在江门真是随处开花遍布大街小巷。外海面之所以可以做到街知巷闻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它食落爽滑兼“弹牙”,并伴有靓面加鲜鸡蛋的清香,口感十足。据师傅讲,做外海面除了用靓的面粉加鲜鸡蛋按一定的比例精心配制外,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面后用“竹升”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就弹性十足。外海面的手工制作技艺从清朝末年起已在外海盛行,流传至今,有着至少1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外海的摊贩就流行挑着担子、边走边敲着竹板叫卖,当时的流动面担商贩,穿街过巷时敲击着两块竹板,发出“笃得”之声,不绝于
猪肚鸡
猪肚鸡“猪肚鸡”是根据积累长期的行医经验研究出来的菜式,汤底加有胡椒、白果等十多种中药,可以驱寒祛湿、健肠和胃、利水通便,将人体内的有害杂物清理干净,还可达到温补的功效。其所用中药,先要隔夜熬成汤。从医学角度认为,猪肚对肠胃有益处,民间常用胡椒浸猪肚来辅助胃寒的治疗,靓的走地鸡与中药配搭,更提高了它的药效。胡椒虽带辣性,却不燥,属温补之列。春节后,雨水雾气多,比较寒湿,因此吃胡椒能驱寒袪湿,加上中药配方能清理肠胃,可谓一举多得。
豆腐角
豆腐角豆腐角是一种以豆腐为主要原料的风味小吃,在开平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赤坎镇的“豆腐角”最为有名。当年陶铸主事广东时,曾前来赤坎马仔巷品尝,甚为赞赏。从此豆腐角名声鹊起,成为市内一道活招牌,因此开平市出售的豆腐角大都打着赤坎的旗号。豆腐角制作方法简单,但吃起来却异常鲜香。制作时先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再在这些豆腐块中放上新鲜鱼腐,然后放至平底锅上热油煎炸,煎炸时应适时翻动,待至金黄色时即可。豆腐角口感爽滑,外脆内酥,热吃味道尤佳。
膏蟹九节虾粥
膏蟹九节虾粥江门人对粥可谓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粥,特别是早餐,来个菜干咸猪骨粥、咸蛋瘦肉粥、白果粥,甚至来个白粥,加上一条“油炸鬼”,简单的一个早餐也就心满意足。炎夏,在家里熬锅靓粥消暑润五脏当正餐的,也大有人在。膏蟹九节虾粥颜色晶莹剔透,煲后的米烂到了分不清米和水。粥很鲜甜,是膏蟹的海鲜味,除了海鲜味,还有一种辨不清的味道。粥底浓稠适中,香滑润喉,令人回味不尽。
清平乞儿鸡
清平乞儿鸡经过先“光身吊干水”后“填香料锡纸包”再“泥烩柴火炉焗”一个半小时出炉的“乞儿鸡”,不但香味芬芳、鲜嫩爽滑,而且油而不腻,鸡味浓郁。清平乞儿鸡远近闻名,此菜为清平美食酒楼主打菜,酒楼经最新研制而推出的第二代清平乞儿鸡,以独特手法炮制,继承了传统的制作,味道更胜一筹。第二代乞儿鸡骨香皮爽,戴上干净的一次性手套撕着鸡肉进口,别有一番风味。
台山粽
台山粽来游玩探亲,或是途经路过的人都爱买几条地道的“台山粽”上路。因为没以前那样拘泥于时节,现在只要你想吃,就到城里打听打听,当地人必定告诉你哪家哪摊卖的最好吃。别于其他地方的做法,台山人做的“白粽”,内置咸肉、蛋黄、花生、虾米、腊肉等配料;还有做成三角形的,叫角粽。而他们的“枧水粽”,虽然跟广州吃到的没多大区别,但老百姓都乐于把枧水粽切片晒干,与陈皮、鸡爪芋等一同煮的糖水,十分清润可口。
北湖烧鹅
北湖烧鹅北湖烧鹅的制作者是北湖宾馆,故以其号扬名。此项佳肴脍炙人口,上桌香气扑鼻,色泽诱人,食之皮脆肉滑,绝非虚传,足与香港深井烧鹅媲美。北湖烧鹅十分注重选料与制作,用清远或高明三洲的黑棕鹅,配以五香料、沙姜、陈皮、玉桂等作佐料;烧烤时牢牢把握火候,将表皮烤至焦脆金黄,再慢慢将热力传进皮层内部,使分泌的脂肪油汁受热蒸腾,将肉逼炸至熟,反升表皮。如此炮制,令鹅烧之不焦,光泽鲜红,而各味融为一体。
茯苓龟汤
茯苓龟汤特点:龟肉烂熟入味,鲜香可口。功效:中医理论认为,龟系四灵之一,有耐志之功。《食疗本草》说“龟肉食之,令人轻身,不饥,益气,资智能食除湿痺。”因而龟肉很适合中老年皮肤有湿痺疾患者食用。加之有茯苓相助,可补益心脾,利水渗湿。所以,此菜常食仅有养益强身功能,而且对皮肤、面部慢性湿疹、牛皮癣等影响美容的疾病,皆有显著疗效,能使皮肤再现美丽颜。
恩平濑粉
中秋佳节,恩平县北部地区以濑粉为主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而且必须合数户之人力始能制作,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舂粉晒乾备用,制作时,将水煮沸,放进米粉煮熟(米粉与水之比例因粉质不同而异,一般以使米粉湿透为宜),拌以生粉,用力搓匀,成柱状的粉团,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之,按处下陷而四周不现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回原状的为合格。合格粉团制作的粉条,无继粉,入口软、纫、爽、滑。不各格者,入口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故搓粉,是关键的工序。待水煮沸后,将粉槽架于锅上,两头垫以长凳,把搓好的粉团置于槽孔,塞上木塞,然后将木杠一端穿入粉槽和榨孔中,一端数人用力往下
嘉士利饼干
嘉士利饼干嘉士利饼干由开平市嘉士利饼业公司生产,其中多个饼干系列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如鸳鸯夹心饼1994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营养早餐饼、“B”字饼、花式威化饼等获1994年全省轻工业优秀“四新”产品奖,鲜葱梳打饼1997年获部优质产品奖。现嘉士利饼干远销美国、加拿大、中东及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江门排粉
江门特产--江门排粉素有广东米粉“五大皇牌”之一的江门排粉、新会排米粉,以江门市、新会区(前新会县)、中山等周边一方水土民间独特配方地道生产的最为正宗。受历史变迁等原因,此民间食品已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逐渐进化成由大型排米粉配套生产线大批量烘干制作,经过精选一级晚米、早籼米精心搭配,配合大米浸泡、米浆水磨、生丝晾房、熟丝凉房、炊热蒸煮、洗水冷却、人手排丝、烘房焙干、自然回潮等传统工艺配方,加上江门、中山、新会独有的水土水质、空气湿度温度等天然条件经自然回潮,才能制作出正宗地道的江门排粉。品质优良、烹调方便、美味润滑、口感独特、爽口弹牙、不糊不断、汤粉炒粉、凉拌火锅皆宜;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
艾糍、乌勤藤糍
艾糍、乌勤藤糍农历三月初三,一般在清明前,有时正好是清明日。因为春天多潮湿,又适逢春耕来临,为“饱口福,又达祛湿、消除疲劳之药用”,农家以“艾绒”(老鼠艾,又叫“土茵陈”,长在田里,晒干后,擦成绒状)、乌勤藤(又叫“首乌”)与糯米粉做糍,放砂糖、奶油、花生仁、椰丝做馅,捏成粉圆、或“包角”(三瓣形)等,这些至今都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