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左旗特产
阿拉善左旗美食小吃,舌尖上的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肉苁蓉
荒漠肉苁蓉是只生长在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巴丹吉林沙漠野生肉苁蓉和腾格里沙漠腹地区的一种非常奇特的珍稀野生草本植物,多年生长在零下20至零上50度素有“死亡之海”干旱少雨的沙漠腹地,且数十年不出地面能够存活。拥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美称。荒漠肉苁蓉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结晶性的中性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荒漠肉苁蓉所含的阿拉善肉苁蓉甙更是其它植物所没有,它是延缓衰老最有效的成分。肉苁蓉与其他药材不同的是,它不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也不是生长在荒丘原野,而是生长在我国内蒙古西部一望无际、干旱少雨的大沙漠之中。主产于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绿色植物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风味肉食手扒肉
风味肉食手扒肉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蒙古草原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手扒肉的烹制方法是,挑选一只肥嫩的绵羊或山羊,宰杀剥皮,去掉头蹄,然后用锋利的蒙古小刀,顺着筋骨连接的关节部位,连骨带肉将一根根完整的骨头卸开。骨肉卸好后,放进锅里,倒入凉水。锅内除添加小许的食盐外,不再需要任何佐料。待锅开后,用勺子上下扬汤,小许有血沫浮出,再将其撇出锅外。肉刚熟即出锅,这叫开锅肉。这
阿左旗酥油
阿左旗酥油酥油是鲜奶中的精华,含有生物有机体所必需的全部重要营养成份,最为珍贵,是招待贵宾或重大节日享用的昂贵食品。酥油,古人称其为“醍醐”。元代把醍醐列入御膳用的“北八珍”之一,视为美食之珍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品尝过醍醐之后,即兴赋诗《大支寺赞公房》一首,赞曰:“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酥油不但是美食珍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和广泛的实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一》中载:“‘醍醐,引寇宗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酥油具有润肺止咳、滋补之功能。顾况在《行路难》一诗中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醍醐灌顶”一
蒙古佳肴羊背子
蒙古佳肴羊背子羊背子,蒙古语称“乌查”或“秀斯”,是蒙古族居民最喜欢、最名贵的佳肴。只有在祭祀、婚嫁喜事、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其做法和吃法都很讲究。所谓羊背子,是按照骨关节部位,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连头带尾入锅,添加凉水。切忌热水中下肉,热水煮肉肉呈红色。待锅开后,加入小许盐。煮肉时要把握好火候,肉刚熟即出锅。其肉不但脆嫩,而且味道鲜美,如果过了火候,肉则变老,口感不适,非得再回锅煮烂食用。肉出锅时,在大盘上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到羊背上,似羊的爬卧姿势。羊背子上席后,为表达礼节,尊贵的客人先用蒙古刀,在羊背上划一个十字形,然后,主人用刀从肥厚的羊尾巴上,划下
阿左旗奶豆腐
阿左旗奶豆腐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当奶浆或奶渣凝结成块时,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然后将固体部分,在锅里文火煮,边煮边搅,直到粘着程度时,再装进纱布里,把黄水挤出。这时就可以装馍压制成形,或置于木盘中,用刀划成各种形状;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鲜奶发酵,使其变酸后,倒入锅里煮熬,奶浆就变成
内蒙古榛子
内蒙古榛子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和赤峰市的次生灌木林带,是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名贵干果。榛子果仁酥香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果仁不但可以制作糕点、糖果等食品,还可以制作榛子乳和榛子粉等营养品。
兴安盟黑瓜籽
黑瓜籽,一种形似黑色的籽实。俗称打瓜籽。黑瓜籽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辅料。自治区黑瓜籽在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巴彦淖尔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均有出产,年出口量在50万公斤左右。
凉拌蹄黄
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蒙古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将洗净、去掉杂质的糜米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晾干再炒熟,炒锅中要加入干净的细沙和糜米混在一起。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