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 > 敦煌特产
敦煌美食小吃,舌尖上的敦煌
敦煌瓜果
沙漠瓜果赛蜜糖:敦煌自古是瓜果之乡,西瓜甜瓜约在西汉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公元初东汉皇室就有接受敦煌(旧称瓜州)所贡甜瓜的记载,《太平广记》载:“汉明帝阳贵人,梦食瓜,甚美,帝使求诸国。时敦煌献异瓜种,名穹隆。”(穹隆或名“卡波”)《汉书•地理志》:“古瓜州地生美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去。”《广志》载:“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之种为美。瓜州之瓜,大如斛”。瓜州即敦煌古称,公元525年(北魏正光六年)罢敦煌镇,置瓜州,因地产美瓜,故名。敦煌盛产各种美味瓜果葡萄大枣,成熟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6-10月。
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敦煌传统小吃。选用敦煌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待快熟时,打净血沫,放人少许精盐,肉熟后捞出,剃骨,后将剃骨回锅,温火熬煮成汤。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人适量生姜。胡椒,花椒,桂皮,玉果,辣椒、精盐,萝卜片。大蒜等香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凉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有滋补、发热、祛寒之效。(敦煌)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敦煌宾馆根据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宫邸的宴席上,由于制作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上很难见到。制作时用大油和水烫面。在整个烫面、揉搓、包馅、炸制过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适,又要求油温适宜和火候恰当。这样才能膨松起泡,形成表层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来酥松香甜,是中外游客首选的风味食品。(敦煌)
敦煌浆水面
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莱或箭杆白莱、莲花莱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手工面条煮熟后,凉开水浸过盛人碗内,加入浆水,浇上炝过的油葱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且对高皿压、肠胃病有一定疗效。(敦煌)
敦煌酿皮子
敦煌酿皮子,有的黄亮滑爽,有的洁白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其味辣凉,柔韧爽口,食用方便,味美价廉,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快餐。酿皮子是一种麦面制品,制作工艺极易掌握。方法是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入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粉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溶解于水的面浆,便是加工酿皮子的成料了。在水滚沸后,将面浆舀入一个铁皮圆盘中涂匀,放入开水中蒸煮一分钟,便成了酿皮子。然后将圆形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酱油和香醋便可食用。(敦煌)
敦煌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是一件传统手工麦面制品,作法是将面粉加水和匀,用面杖把面团擀薄,切成长条煮熟,加汤食之。面条细长而匀称,尤像韭中,加之汤的味道鲜美,吃上一碗,使人顿消饥饿疲劳。臊子面关键在汤,汤的制作很讲究,先将臊子(猪羊肉、萝卜、洋芋等)在锅内适火炒好后加入水,再辅之豆腐、葱、蒜、香菜、虾片、芝麻等佐料,然后将面挑入汤中,即成一碗难得的美食。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敦煌)
发子面肠
发子面肠也是穆斯林喜欢食用的一种食品。它是羊下水制作的。制作时先将羊下水用流水洗净,将肺、肝剁碎,盐、葱、花椒粉搅拌后塞进肥肠内,叫作发子。把精白面粉用水拌成糊状,加上调料,灌进细肠内,叫面肠。做好后即放在笼内,文火蒸煮。蒸熟后,切成一寸长的小段,有的还放上几片羊头肉、肚子蹄筋,调上辣子油、陈醋、蒜泥,十分鲜美好吃。(敦煌)
莫高葡萄酒
莫高葡萄酒系选用甘肃莫高葡萄庄园的美乐葡萄,经过延迟采收,在自然冷冻环境下,果实内的糖份浓缩、水蒸发、结冰,在凌晨以手工将挂在葡萄藤上冰葡萄迅速采摘,再经特殊工艺精心酿制而成的健康饮品,酒体呈宝石红色,果香幽雅芬芳,口味香醇甜美,酒体饱满,风格独特。
驴肉黄面
驴肉黄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号称中华一绝,敦煌市内顺张驴肉黄面馆是驴肉黄面代表。在敦煌,对吃流行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也就是说,在沙漠边缘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驴肉。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驴肉黄面吃起来开胃解腻,清热解烦,令人食欲大增。莫高窟156窟(宋)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
月泉浆水面
据说取敦煌月牙泉之水,与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羊奶蔓蔓发酵生成的浆汁。味美爽口、清凉解暑,与面条同食别具味道,因而得名“月泉浆水面”。“敦煌文书P.3231卷平康乡官斋藉中即有“浆水粥”、“浆水面”的记载。古代敦煌人有粥水熬粥的饮食习俗。浆水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近现代浆水面是敦煌民间大众喜食的民间小吃。
敦煌酒
采用传统工艺,以优质纯正的高梁、小麦为原料,用清澈透明的“沙州泉水”酿造而成,为地方名优产品之一。敦煌酒厂生产的敦煌玉液、敦煌酒、敦煌宴酒、敦煌醇等系列白酒,以酒色清亮,窖香浓郁、醇厚柔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和甘肃省乡镇企业系统名牌产品等多种荣誉。敦煌人十分好客,来到敦煌,品一次敦煌酒或买上两瓶馈赠亲友,也不失为旅途中的一件美事。(敦煌)
风干馍馍
风干馍馍瓜泡馕:敦煌气候干燥,有风干牛羊肉,风干馍馍,风干蜜瓜。风干馍馍耐存放,干嚼起来咯吱咯吱掉末,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吸水力很强,一般是泡水或者泡西瓜食用。风干馍泡西瓜是敦煌夏日代替主食的吃法,一般是先半块西瓜里插进风干馍块,瓜水会马上吸足,马上拿出来食用,动作慢了馍就会融进西瓜变成面糊,到后面就是拿小勺子把西瓜瓤挖成小块与馍块混匀慢慢食用。敦煌的凉皮、浆水面和风干馍馍泡西瓜尤其是爱美女士夏季必备的减肥代餐食品。
烫面油饼
据敦煌莫高窟文书P.2040卷子记载,唐五代时称为“水饼”。由“烫”好的面,经过擀薄,撒上香豆末,抹上油,烙熟。所以,口味略带甜香,酥软可口。有别于温水和面,故称“烫面油饼。
长寿碱面
敦煌生长的一种胡杨树,当地人称“梧桐树”。树上流出的一种能食用的树液碱,和面的时候加入适量树液碱,制作成面条,特点是柔韧劲道,爽口舒胃,面条细长,厚薄均匀,汤汁鲜香,俗称“碱面”。人们每当老人过寿、小孩满月、家人出远门、正月初七日等都要做上这种长面,象征着人们长寿,称“长寿碱面”。碱面是在唐代就有,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敦煌碱面是自古以来敦煌人的待客佳品。
西域煎饼
最早出现在唐代敦煌的启蒙教材中,说明敦煌人在很早的时候就食用煎饼。煎饼的起源较早,在《俗务要名林》和《类书》中即有记载。因其制作简单,快捷方便,口感软糯,受到人们的喜爱。
敦煌味道草原羊
敦煌味道草原羊:敦煌往南海拔升高,就是祁连山以北的草原,这里有肃北草原和阿克塞草原。有草原就有肥美的牛羊马匹,这当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草原羊肉。敦煌有烤羊肉,烤羊肉又分烤全羊、烤羊排、烤羊头、烤羊腿、烤羊腰、烤羊蹄、烤肉串。还有焖羊肉,分为红焖羊肉、黄焖羊肉。煮羊肉叫手抓羊肉,手抓羊肉又分为手抓风干羊肉和手抓鲜羊肉,还有炒羊肉,分为过油肉、炒肉片、炒羊杂、炒羊肚。敦煌味道当然不能只说羊肉,就肉食来讲还有牦牛、毛驴、骆驼、黄牛等等,各种吃法也是应有尽有。怎么样?说到这些敦煌味道你都流口水了吧!
驼峰炒五丝
驼峰炒五丝是河西地区又一著名的传统佳肴。远在唐代,它已是杨贵妃姊妹的盘中珍馐,以肉质油嫩、丰腴肥美而闻名。驼峰炒五丝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以驼峰为主料,并配以玉兰片、冬茹、韭黄、火腿和鸡脯肉“五丝”炒成。如果掌握好火候,则菜肴色香味形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