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特产
广西特产介绍第4页
靖西烤烟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992、1993年鉴定,烟叶质量与云南优质烟叶相似。烘烤出来的烟叶,烟色桔黄,油分足、香味浓,各种化学成份含量协调,品质佳。1993年选样参加全国评比荣获外观质量第一名。产品销往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北京等地。2001年靖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技术管理示范县之一。2004年靖西县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示范县。2005年自治区农业厅授予靖西县广西烟叶第一大县荣誉称号。2007年实现了总产量、总产值、均价、亩产值、烟农户均收入、上等烟比例和烟叶税等8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共落实13个乡镇,97个村,395个屯,2948户烟
靖西桑蚕
目前,市内种植的桑树以沙二×伦109为主,桂桑优62、12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饲养蚕种为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上簇已普遍使用方格簇,生产的蚕茧茧丝长1000~1400米,光洁好,净度高,解舒率75%左右,缫折低(2.3左右),利于缫制高等级的生丝,蚕茧质量上乘。2009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860公顷,蚕农售茧收入620万元。2010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908.67公顷,蚕农售茧收入985万元。
靖西大肉姜
靖西大肉姜具有姜球肥大、色泽鲜亮、肉质细嫩、辛辣而弥香、纤维少、肉脆可口的特点。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湖南、陕西、山东等国内南北市场,出口转销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项目,成为靖西市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2011年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均产量6万吨,产值达1.29亿元。
靖西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实用型工艺品,靖西市所产的壮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壮锦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制而成,质地结实耐用,图案配色别致,花纹精美,传统图案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云纹、葫芦纹、水纹、“卍”字形、双喜等。解放前为民间个人手工编织,产品单纯,仅有被面、背带心两种。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民间民族工艺品,1956年组成绣织社,1960年改称壮锦厂后,逐渐引进半自动纺织机,招工培训,品种增加了床单、台布、坐垫、壁挂、背带、头巾、披巾、挂包等10多种,花式图案也增加了玫瑰、蝴蝶、熊猫翠竹和民族花边等几十种。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
五爪蛤蚧
靖西市境多石山,气候适宜蛤蚧繁衍和生息,是百色地区蛤蚧主要产地之一,历史上年最高收购量1.57万条。《本草纲目》称:“蛤蚧性属咸温,润肺补肾,益精助阳,治渴通淋,定喘止咳,肺痨咯血,气虚血渴者宜之。”为补肾益肺,纳气定喘要药,用于肺肾两虚,喘咳短气及虚劳、咳嗽、咯血等症,尚有补肾助阳之功,适用于肾虚0、尿频等,以浸酒药效尤佳。市酒厂以蛤蚧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中药所酿制的蛤蚧酒畅销自治区内外。民间用生蛤蚧和猪肉剁碎或蒸或煮粥给小孩食用,治面色肌瘦,头发焦稀,不思茶饭。全县各地山区均产蛤蚧,年捕获量1万多条。蛤蚧属壁虎科,头似三角蛇头状,口大,上下颌密布细小牙齿,眼大突出,有四只脚,每脚有五爪,爪
靖西茶叶
茶叶在市内化峒、地州曾有些群众种植,因加工技术落后,交通不便,销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园已濒临灭迹,仅有少量散生。1981年县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开始引种白毫茶和大叶青茶,直播试验300亩,获得成功,此后不断扩大。1988和1989年又在县城和同德、龙邦、地州等地建茶厂。市内茶叶品种有白毫茶、云大绿茶和红碎茶等3个产品,其中红碎茶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组织区茶科所、区外贸厅、区农垦系统、区土产公司等7个单位茶叶专家实地鉴定,具有浓度高,香气好等特点,内质总分达113分,比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肯尼亚茶)的内质还多9分。产品销往区内外并供出口,已被正式列为全国30个优质茶基地和广
靖西山茶油
油茶是我市主要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之一,已有上百年种植历史,也是我市人民群众的主要食用油。与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的油茶,其品质优于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王—橄榄油。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向全球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植物食用油,食用油茶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保健作用。茶麸还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素,是天然的洗发护发用品,茶籽壳可以用来制作优质活性炭。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已经开发山茶油产业链,对油茶进行一系列深加工。
靖西粽粑
春节快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刷粽叶、泡糯米,割猪肉,调佐料,准备包“逢”。“逢”是靖西壮话,即是粽子,或叫粽粑,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但靖西壮族人民制作的粽粑与外地的不一样,大糯芳香,个体巨大,匀称美观,用料讲究。因为靖西香糯米质洁白,饭软芳香,做成粽粑煮熟后放上半月乃至一个月,还是鲜香如初。关于粽粑的来源,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依逢的少年,勤学好问,聪明伶俐,凡事都要想一想。他编织的笥、筛、筌,比别人精致美观、实用。有一年除夕,晚饭没煮好,依逢想去玩耍,天很黑。他想,要是月亮能出来,让小伙伴们一起游玩该多好。要是没有真月亮,有个假月亮也好啊。他想到每逢节日,人们都用糯米做成各种各
凌云红薯粉
红薯粉自然是用红薯来做的,香、脆、甜。尤其是用来打火锅,可以清肠的一道绿色粗粮食品。
凌云麻竹
麻竹是凌云县传统经济林种之一,在凌云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竹笋是凌云县久负盛名的特产之一,营养特别丰富,是一种高纤维素,低脂肪又富含氨基酸的绿色食品。
凌云油茶
凌云油茶种植面积已达19万,茶油油色澄亮,香纯味正,因营养丰富,素称食用油之王。
凌云大红八角
大红八角香味浓,果大籽粒饱满,远销港澳、东南亚,全县拥有14.5万亩;凌云大红八角素称香料之王,是凌云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凌云八角风格独特,果型比一般八角大,肉质肥厚,芳香特别浓郁持久。八角叶可制茴油,茴油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香料,特别是化妆品更离不开茴油。八角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香料,在医学上有寒温,理直止痛,止咳健胃的功效,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凌云腊肉
在凌云,壮族农家都有制腊肉的习惯。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腌制腊肉,多则几百斤,少则几十斤,用于过节、待客、送礼和自食。其做法是把要腌制的猪肉砍成块条状放在大盆里,挤去大部分血水,在肉的四周抹上盐巴、草果粉、八角粉、辣椒等香料。一个月后,将肉捞出挂在室外竹竿上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挂在灶头上烘烤,直到把肉熏得蜡黄,尤以甘蔗渣烘烤的腊肉为上等。凌云腊肉色泽明亮,香气诱人,味美可口,油而不腻。主要食材:腊肉
凌云春卷
春卷的制作充分采用春季中才有的新鲜竹笋,香菇、木耳,加上春季新上市的土鸭蛋,经过炒、炸两种过程,形成独出心裁的食味,色黄而诱食,皮脆而内香。因食材取之限于季节性,所以,能食上等春卷也仅限春季。又因春卷色泽金黄,成为壮族祭拜先祖的必需品,每到了清明和三月三,家家户户都必做,可谓:户户飘出春卷香,家家堆起黄金样。主要食材:大米面,鸭蛋,竹笋,猪肉,香菇,木耳等
黑风长寿汤
乌鸡自古就享有“药鸡”之称,有相当高的滋补药用价值,特别是富含极高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有滋阴、补肾、养血、添精、益肝、退热、补虚作用。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而“火麻”俗称黄麻,在当地有肠道清道夫的美称,既能排毒减肥,又可养阴滋补肾肝。两者完美融合,即可成就一道不可多得的养生美食.主要食材:当地乌鸡+火麻
麻鸭全鸭宴
朝里麻鸭是由凌云的先祖利用山林里的野麻鸭训养繁殖而成。原始的放养方法,保持了朝里麻鸭的天性,肉质鲜美。原生态的鸭子,原生态的水,原生态的佐料,原生态的制法,保证了“朝里麻鸭”口感纯正,健康美味。主要食材:朝里麻鸭、芝麻、凌云山茶油、广荷叶等
粉蒸牛肉
肉质结实柔细、鲜红油润的新鲜黄牛肉,按肉方斜切为三指大小的菱形薄块,配以佐料,置于盆中腌渍十分钟左右后倒入熟黄豆粉,搅拌挂糊。黄豆粉以桂西特有的干黄皮豆为上,青皮豆、大豆亦可。先将其文火焙熟,簸箕摊凉后再以石磨研磨成细粉方可备用。上浆挂糊后,一块块平整地薄摊在笹笼中,冷锅上笹,攻以武火,大量产汽后保持约三十分钟出笼。主要食材:牛肉、蛋等
梁记狗肉
凌云土狗肉皮色红润油亮,肉质筋道耐嚼,肉味醇香爽口。灌狗肠外观圆润丰满,内里糯软香滑。凌云人喜吃狗肉的食俗由来已久,制作狗肉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红烧,黄焖,碎炸,整煎,等等,而梁记狗肉真是其中的佼佼者,味道妙不可言.主要食材:凌云土狗、沙姜、草果、糯米饭、山茶油等
凌云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饭用天然植物紫草、黄姜、嫩绿枫叶等天然植物浸色染成,共有紫、黄、绿、黑和白五种颜色。色彩斑斓,味道清香,嚼之柔韧而不腻,天然健康。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祭祀祖先神灵的传统美食,它象征着孝道、正义及生活像五色一样斑斓纷呈,美好幸福。主要食材:优质大糯,紫草、黄姜、枫树嫩枝叶等。
丁灯
丁灯(壮语译音)翻译成汉语为点灯的碟子。凌云壮族祖先参照点灯的碟子制出八角形的模具,将打磨好的米面、豆芽放入模具里,再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炸好后豆芽就像点灯用的草蕊,粑粑形状就像点灯用的碟子,故此得名丁灯。每到清明、三月三,凌云的壮族家家户户制作丁灯,用于拜祭先祖,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丁灯也由此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主要食材:糯米、黄豆、黄豆芽、山茶油、白糖、盐、五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