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孝感市 > 应城市特产
应城市特产介绍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风味名点。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产,故不相传,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制糖师,如若迁居他处,也会做不出原先的风味来呢。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孝感历史承传的风窝酒曲用传统方式发酵酿制而成,属于纯天然绿色饮品。由于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亲临孝感视察工作时,品尝了孝感米酒赞称“味好酒美”。“神霖牌”米酒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传统产品的特色,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水质、土壤、植物群、温度、湿度、风力等)和米酒酿制的基本原理,研究出了一套顺应这里的自然条件而又有别于其它米酒生产的真空包装,一改千年无法储存保鲜之遗憾。“神霖牌”孝感米酒的问世,是孝感麻糖米酒人智慧的结晶,是孝感麻糖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应城糯米
应城地处北纬30度,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的过渡地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国内籼糯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当地生产的籼糯米含有锌等10多种微量元素,享誉全国,应城也被誉为“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应城糯米湖北省应城市杨河镇、田店镇、三合镇、杨岭镇、汤池镇、陈河镇、义和镇、黄滩镇、天鹅镇共9个镇现辖行政区域《应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拟界定应城糯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应城政函〔2013〕18号湖北豪丰米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HF001-2010《应城糯米》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孝感糯米
据《孝感地方志》记载:孝感人种植糯稻,与孝道依依相关。汉灵帝元和年间,孝感城区东20公里处的野猪湖湖边,住着一董姓人家。董良、董善兄弟二人为孝敬病中的0,在捕鱼采芦的同时,为了给母亲调剂生活,从外地寻来种子开始种植糯稻,碾米食之。后人将糯米、芝麻制作成芝麻糖,通过发酵又制成了米酒,从此便有了“天下一绝”的“孝感麻糖”和“中华老字号”的“孝感米酒”。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孝感品尝了孝感米酒后称赞到孝感米酒“确实味好酒美”。孝感糯米经传统工艺酿制孝的感麻糖、米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也浸润着孝文化的内涵,千百年来,以孝为核心的孝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孝子贤孙,也造就了闻名于世的东方文明。地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孝感龙剑茶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品尝了孝感茶叶,写下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的优美诗句,孝感茶叶也引起文人墨客竞相品评赋诗。据光绪八年《孝感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孝感人就开始种植茶叶,而且与孝道、佛教、强身健体息息相关。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当时的邑人程良寿到双峰山的古城俺游览品茶后,留下了《古城俺试茶》的“万事吾姑舍,青山便是家;穿云寻古寺,带露摘新茶。”的诗句。从此便有了“天下一绝”的“孝感龙剑茶”。如今,孝感龙剑茶经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生产。形成了孝感特色的茶文化,走上街头,孝感城区好几百家茶馆像一道靓丽的茶文化风景,同时也浸润着孝文化的内涵。地域范围孝感龙剑茶产于湖北省孝感市所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黄滩酱油
1958年1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在-总理、贺龙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下访问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时,-总理把黄滩酱油作为礼物馈赠给金日成首相。黄滩酱油的名贵,首先在于水。大富水在黄滩镇有一段回流处,取名义马河。这里河床土质优良,河水清澈如镜,底层有岩盐散发,河水富含各种矿物质,盛在碗里,能堆出碗面。用这种水再选上等黄豆和优质面粉为原料,经4年以上纯天然发酵,5年的日晒夜露,晒至酱缸里的油面结出一层薄冰样的物体,置在碗内摇晃一下就能粘住碗壁时,驰名中外的黄滩酱油就酿制而成。因酱油表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晶,故又名“冰油”。具有汁浓、香醇、味鲜、耐储、有光泽、无沉淀、营养丰富等特点,是
陈岭荸荠
荸荠的种植,始于陈家岭一带(今属陈河镇),故称“陈岭荸荠”。陈岭荸荠的种植和产出时间,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里紧靠龙赛湖,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所产荸荠,个大、皮薄、多汁、清脆甜润,含糖量高,营养丰富。产出时间多在冬腊正月新年前后。这时,人们因在年节之中,多有鱼肉腻食,吃上几个荸荠,不仅心底甜津凉爽,且能消积化食,因而成为人们喜吃的消积化食佳品,使之年年产出,经久不衰。荸荠不仅仅可以生食,还可以煮熟食用;或荸荠炒肉进入餐席,或制成罐头(马蹄罐头)外销,广受欢迎。后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陈河镇人民政府在引导农民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陈岭荸荠产量高
白湖莲藕
在应城东南的郎君、长江埠地区,清水湖、东西汊湖成片水面万亩有余。湖中盛产莲藕,尤以白湖莲藕最为著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产出历史。白湖莲藕,又名双白莲,简称白湖藕,或白莲藕,是白湖地区清澈的湖水,千百年疏软深厚的底泥淤积而培育出的特有品种,具有生长期短、成藕时间早、产量高、味道鲜的特点。夏日,满湖荷叶连片翠绿。荷叶丛中,并蒂莲花满枝头。在莲枝的底下,生长于泥水之中的莲藕,“出污泥而不染”,表皮光洁,节粗身长,皮薄鲜嫩,白里透黄。白莲藕,上市于盛暑之时,将藕切成片状,拌上白糖,腌半日食用,清凉甜脆,解暑止渴。白莲藕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叫木莲藕,在冬腊月产出,将藕切成块状,炖肉煨汤,藕粉香,汤鲜美。白
汤池中华鳖
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地处应城市西部丘陵,人口16864人,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目前,应城市汤池镇甲鱼(中华鳖)养殖面积达到3800亩,全镇有500多农户从事甲鱼养殖。全镇年产甲鱼600多万斤,产值过亿元,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汤池镇甲鱼养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这个镇利用天然的温泉资源养殖甲鱼,积累了丰富的甲鱼养殖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近年来,汤池镇不断扩大甲鱼的养殖规模,加快品种的换代升级,同时,转变甲鱼的养殖方式,由温泉养甲逐步改变为锅炉温室养殖和常规养殖相结合,使甲鱼的口味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甲鱼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我国普遍把甲鱼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
麻花桂鱼
麻花桂鱼,很早就是应城民间喜庆宴席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应城盛产桂鱼,而麻花又是本地的风味小吃食品,民间每在举办结婚喜庆时,常以鲜活桂鱼以及麻花之类的食品,于女方出嫁时馈赠。关于麻花桂鱼佳肴的传名于世,还有一有趣的故事。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道台常领随从人员在民间查访民情。一天,正遇一桩婚姻喜事。只听吹吹打打的民间乐声由远而近,十分热闹,引起了道台的兴趣,随即顺口吟道:“呜啦呜啦又呜啦,谁家姑娘嫁谁家?若问洞房花烛事”刚欲将下句脱口而出,忽地感到有失体统,便回顾随从令其代续,随从接唱道:“嘉宾共享鱼麻花。”道台连声称好,一行欢笑声引起举婚人家的注意,得知是道台大人时,便奉上桂鱼和麻花等食
应城豆皮
应城豆皮是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的特产。应城三结豆皮具有“皮薄、均匀、色白、耐煮、味长”的风味特色,是应城市的传统特色食品。豆皮是应城特有的一种时令风味食品。它是选用优质大米,配以豆子、蔬菜等辅料,经过地方独到的火功、烙功、刀功、晾功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剂、添加剂、色素、味素等化学物质,不仅具有容易存放、食用方便、易于消化、老少皆宜的特点,而且具有“皮薄、均匀、色白、耐煮、味长”的风味特色,是应城市的传统特色食品。应城豆皮加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因豆皮质白、耐煮、口感好,被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应城传统特色食品——三结豆皮,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制成有白豆皮、绿豆皮、黄豆皮等三个
龙王玉米
应城,以盛产稻谷闻名。据考古发现,在今汤池的四龙河陶家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尚有稻壳遗存,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水稻种植。而在距今700多年前,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杨岭地区,还献出了谷物的奇珍——龙王玉米。据传在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应城一带天大旱,禾苗枯黄,粮食绝收,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后,急令其四子前来拯救。昼夜之间,四龙子开出一条河,即后来被当地人称之的“四龙河”。当地农夫用四龙河水浇灌稻田,不仅获得了丰收,且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品质精良,营养丰富。既解除了当地干旱之苦,又因祸得福,产出了这精美的稻米,极为世人喜爱。当地农夫为感谢龙王开河的功劳,就将这种稻谷制
三结豆皮
应城传统特色食品——三结豆皮,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末清初之时,有陈、祝、程三姓之人,相继迁徙至应城以东20多华里处定居。这三姓家长都很讲义气。于是学三国时的刘、关、张盟香结义,永结金兰之谊。又因三姓同住一湾,这湾尚未定名,便取“桃园三结义”之意,定名为“三结村”。三结村由此而来。住在三结村的三姓人中,有一人曾经是明皇宫里的御厨。清军入主中原后,他乘隙逃离皇宫辗转到了这里。在结拜为金兰之后,更安居于此,并以其任过御厨的经历,希图在烹饪膳食方面一显身手。这里,盛产稻谷和绿豆、小麦等杂粮。他感到这里的稻米很有糍性,柔软爽口,便细细琢磨用以加工成一种风味特具的食品,可能更为俏销。他就用稻
应城扒肉
位于江汉平原中部的应城市,物产丰富,湖泊广布,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里的人特别讲究吃,尤其是享誉遐迩的应城三扒(传统名肴),深受当地食客喜爱。制法:(1)将蹄膀放入冷水中煮至断血水捞出,用刀轻刮皮上的污质,趁热刷上糖色,晾干。(2)入油温为六成热的锅中炸上色,捞出用刀改成十字花刀,不可破皮,再入锅中煮10分钟,以去尽油质。(3)取1只大碗,猪皮朝碗底,放入酱油、白糖、精盐、料酒、八角、桂皮、姜片、葱结、冷水坐旺火蒸熟烂。(4)取出熟烂的蹄膀,滗去汤质,去掉姜片、葱结、八角、桂皮,扣入卧盘中,将滗出的汤勾成玻璃芡,浇在蹄膀上,淋上香油少许,撒上葱花,盘边稍加点缀即成。特点:色泽金黄,香美醇鲜,肥而
应城松花皮蛋
应城松花皮蛋是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的特产。应城无铅松花皮蛋个大质优,蛋白部分为半透明体,呈现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显的松花纹理,蛋黄部分稀酥软嫩,凝而不固。早在公元1660年,应城就开始生产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应城松花皮蛋被列为朝廷贡品,民间誉其为“蒲阳佳品”。松花皮蛋因其外表呈现松针花纹,风味奇特而得名。1985年应城松花皮蛋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在1992年第二届全国农1动会上被指定为专供食品。
应城糍粑
应城糍粑又分为甑仁糕、发糕等,米耙包糍粑也是风味早点搭配,糍粑属于米制品类,也是应城闻名于湖北的传统节令食品,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间以绿豆在热油锅里炸制而成,是具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咸香滋美。
杨店油桃
杨店油桃(孝感)
西河黄栀子
黄栀子是茜苯草科木本植物,作为中药材各部分均可制药,对人体更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中药类不可缺少的原料。
砂子馍
砂子馍是长江埠特有的面点小吃。砂子馍做得最好的要数喻连苟。他做的砂子馍掰开后,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的一层层酥,竟有五六层之多。别人做砂子馍是用猪油,他用麻油,而且他在和面时特别讲究风向。他每天半夜起床和面,总是观察一下风向,若是南风,就少加点水把面和干;若是北风,就多加点水把面和清点,因为南风涨朝,北风收潮。他把面揉开后,抹一层麻油后又合拢揉匀,如此反复五六次,面团和好放着待用,做砂子馍多用桶炉,其炉面形似“鸡窝灶”,便于放锅,炉子旁边有一个二层的木架,便于操作和摆放用具。其操作过程是:将干净的鹅卵石(直径不足一寸)放入铁锅预热,不时加入食油搅拌鹅卵石,待鹅卵石在锅内发烫时,铲出一半放入备用锅中,
黄酥饼
黄酥饼:首推黄家勤行黄惠之的杰作,他有独特的操作技术。盘面,将和好的面团倒入面盆中揉好,用手急速来回摆打,抢沫子,一气揉合拢架,使面不刚、不软,在揉搓时还从四面八方用锤子镞面,用刀剖开,反复翻滚揉搓直到把面揉起精神,揉好的面基本达到手光、盆光、面光为止。在制作饼子时,酥是用跌缸回锅后配制的,包心有葱、盐、蒸熟粉、依次合入面团中,再将面团揉成一尺多长,形如蝌蚪后缠数圈,按均按园油上芝麻,贴入炉中炕烧。炕的火候掌握到至熟而不糊,起酥而不脱落,面皮和内心都起酥,酥心焦脆,酥面而焦黄,酥不沾牙。黄酥饼包油条吃,人们赞誉:饼子包油条,胜过美味和佳肴。
全部应城市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