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特产
亳州市特产介绍第3页
亳州粉皮
亳州粉皮为优质绿豆加工传统工艺生产。其特点是柔软如缎,薄如蝉翠,晶莹剔透,亦食亦菜。因其是纯绿豆所做,具有极好的药用保健作用,常食具有抗早衰、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有清热解毒之功能。亳州特色食品,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
亳桐
亳州素有桐乡之称,其种植泡桐的历史在商代以前,商王朝建都亳州时,曾建桐宫。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亳桐生长快,其花可入药。如今亳桐已是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日本等国的喜爱。
亳丹皮
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亳紫菀
亳州地产药材,为草本植物。冬季采挖,将其根部残茎去掉,晾干即可。亳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亳桑皮
亳桑皮又名桑白皮,亳州地产药材,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春秋季挖取根部,去泥土及须根,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用刀纵向剖开皮部,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部分离,除去木心,晒干即可。亳州为三大桑皮主产区之一,其质优于其它两处。桑皮味甘、辛,性寒,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亳花粉
亳花粉又名天花粉,亳州地产药材。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亳花粉个肥大、白色、粉足、筋脉少,质地上乘。花粉秋季采挖,去泥去皮晾干即可。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等功效。
药桂焖甲鱼
主料:野生甲鱼辅料:桂圆肉、山药片、姜片等调料:味精、精盐、胡椒粉、黄酒等制作工艺:1、甲鱼腹部剖开去内脏,热水烫,去膜,制块;2、桂圆肉、山药片温水浸泡洗净;3、将甲鱼与洗净的桂圆肉、山药片一起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40分钟,加调料调味即可。颜色:色泽红亮味型:鲜香、四味型药理:甲鱼性平、味甘,甲鱼的食用价值很高,甲鱼肉味道特别鲜美,营养十分丰富。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甲鱼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
党参生鱼
[原料]党参20克,胡萝卜50克,料酒、酱油、姜、葱各10克,盐5克,味精、白糖各3克,素油50克,鲜汤200克,香菜30克。[做法]1.将党参润透,切成3厘米长的段;胡萝卜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香菜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2.将生鱼宰杀后,去鳞、腮、肠杂,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入六成热油中炸一下,捞起,沥油后备用。3.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下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再下入生鱼、料酒、党参、胡萝卜、盐、味精、白糖、酱油、鲜汤烧熟,然后放入盘中,加入香菜即成。[用法]佐餐食用。[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利水,补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水肿等症
涡阳干扣面
安徽特产—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过往商贾来涡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特产文化:涡阳河北有一个村子叫“甘园”,甘园有个村民叫甘贺之。老甘虽已五十出头,但心存凌云之志,一心想为家为国干些事儿。政策允许,他准备在涡阳县城开一家招待所;老甘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房子、内部设施准备好以后,他就想立刻投人运营,于是当天就准备把招待所的牌子挂上。老甘也不请人,自已凭着小时候的
虾黄白玉盅
主料:龙虾黄50g辅料:内脂豆腐1盒调料:盐7g,味精4g,白胡椒粉2g,干生粉10g,香菜末10g,鸡蛋1只(用蛋清),色拉油10g,葱花10g,姜米5g,高汤250g,麻油5g制作:1)将豆腐切成小粒,焯水待用;2)锅置旺火,清油滑锅,投入葱、姜、虾黄煸香,舀入高汤烧开调味、勾芡,漂入蛋清洒上香菜末,搅匀即成特点:色泽清爽,9味清淡,适合各年龄段食用
万寿绸
古代丝织品。安徽合肥所产。乾隆《江南通志》卷八六:万寿绸“出合肥机房,在万寿寺左右,故名。”万寿绸,原名贻锦绸,是一种质地结实、经久耐用的丝织品。亳州丝绸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宋代诗人陆游曾以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来评价它。万寿绸始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亳州地方官将此绸作为寿礼献入皇宫而得名。万寿绸采用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精心织成。有独幅、二幅、三幅3种,每条长7米。绸面有蓝、白宽道,呈蓝、白、浅蓝经纬方格图案。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高档服装和被面的良好材料。安徽特产—万寿绸,又称贻锦绸,亳州著名工艺产品之一。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
阿胶养血膏
阿胶养血膏拼音名:EjiaoYangxueGao英文名:书页号:GLQ─253标准编号:WS-10365(ZD-0365)-2002【处方】黄芪45.5g当归90.9g党参22.7g阿胶81.8g枸杞子22.7g熟地黄45.5g白芍45.5g糖(炼)727g制成1000g【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鉴别】(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枸杞子对照药材各1g,分别加水40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
亳菊
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如果您不慎得了风热感冒,不妨取亳菊与冰糖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预防中暑。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胡啦汤
油茶:其实在利辛喝的油茶不能叫真正的油茶。油茶源于广西等少数民族,那里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的基本用料:土茶.就是未制过的粗茶、姜、蒜、葱头、油氽花生米、肉骨汤等,口味可不是一般的好啊。在我们这里只能称之为“呼啦汤”想象一下喝汤的声音此名还是比较形象的。其实呼啦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居传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啦汤”。     
利辛撒汤
利辛撒汤:  撒汤这个汤在山东一带比较常见,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传说乾隆皇帝寻访山东(具体什么地方搞不清楚了)偶尔喝到此汤便问到身边的大臣这是啥汤啊?旁边的当地1,大臣大都是山珍海味度日其实也不知道具体名字灵机一转就对皇上说,多谢万岁赐名此汤撒汤。   早在60饥荒年时山东人一路逃荒到利辛(利辛那时以地为名叫黄湖),此汤才在利辛生根流传。  撒汤小笼包也是我的最爱。记得前些年冬天的清晨和一朋友在浴池洗澡后出来,清冷的天气里来碗烫烫的撒汤和两笼热腾腾的小肉包,呵呵感觉美的很撒汤,原名“肉粥”,也叫辣糊汤
江集羊肉汤
利辛北15公里:  江集羊肉汤早已名声在外,在这里只要是羊身上的你都可以吃到,此汤鲜、浓,余香不绝,而且吃后嘴里没有羊肉的腥膻味,同样的吃羊在这里你可以摆满一桌也吃不到重样的。我在杭州余杭吃过传统的“掏羊锅”也是用大锅煮过,比较起来,杭州余杭注重原味,口感鲜。利辛江集的羊肉味道则重、香、回味悠长不膻等优点。节假日时许多外地人专门开车慕名而来,那时你要去吃还得赶早。另外此地牛肉汤、牛尾骨也不可多得。
阚疃板鸡
阚疃的板鸡流传已久,选用家养1年左右本鸡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口感鲜、香、嫩、脆,余香绕梁三日回味不绝。像符离集烧鸡和河南道口烧鸡味道则略为油腻,且骨头没有啃头,相比逊色不少。吃过阚疃的板鸡不想吃下次都难,而真正地道的就王姓一家。老板注重鸡的品质,有时没有正宗的本鸡宁愿不做,所以想吃还得提前预定。
贡殿粉丝
 利辛县贡殿特产有限公司位于利辛县城西郊的巩店镇,是一个股份制企业,公司所处地理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南有界阜蚌高速公路,北有母猪河,四周种植的是镇推广的脱毒红芋基地,基地经国家土质监测部门鉴定,属无公害达标种植基地,是理想的绿色食品精加工基地。    公司自98年成立以来,在利辛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依托本地独厚的资源优势,以优质的脱毒红芋(淀粉)为主的原料,结合配套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精制而成的“贡殿”牌系列粉丝现已打入市场,并远销江浙、沿海一带。贡殿粉丝具有丝条细韧、色泽晶莹、口感好、久煮软而不化等特点,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高炉大曲”酒
高炉镇:“高炉大曲”酒、“高炉陈酿”。
三义镇九龙贡面
三义镇:九龙贡面九龙贡面手工挂面历史悠久,500年的生产历史,早在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来清乾隆帝御封“上用龙须凤尾贡面”,此面传统特产,手工精制,条细如丝,粗如韭叶,神奇而中空,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