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特产
三明特产介绍
九层米果
九层米果“九层米果”是大田县的地方风味小吃。它是以精质米浆拌油煎葱蒜蒸制而成。每层米浆蒸成后再下一层米浆,连续9次,共9层,故称“九层米果”。其表层蒙有细碎韭菜,色泽鲜艳,由表及里,层层可分。米果厚2.5公分,各块分割处段落分明。味爽香喷,嫩而不泥,油而不腻。
尤溪锅边糊
锅边糊“五弟公”锅边糊,是尤溪县历史已久的地方著名传统风味小吃。“五弟公”正名毛聿全,尤溪县城关人,其祖上以经营锅边糊店为生。毛聿全自幼跟父亲学得一手加工锅边糊的好手艺,并对传统加工方法加以改进。“五弟公”锅边糊以选料精、烹调讲究而出名。“五弟公”锅边糊以优质麻洋米为主料,精瘦肉、蛏干、珠虾、猪骨头、绿笋、干贝、紫菜等为辅料。制作方法,先将米洗净用水泡2小时,磨成浓度适中的米浆;锅中盛清水,把猪骨头、干贝、珠虾、蛏干一起用纱布包好投入锅中,熬成高汤后捞起,沥干备用;熟猪油烧热,将葱头投入炸至金黄色时,舀起备用;锅底放适量清水,瘦肉丝、绿笋丝放入同煮至熟。锅置旺火上,用地瓜半截蘸食油在锅中部刷上
尤溪油卷
油卷系尤溪县传统风味小吃,酥香可口,深为当地群众所喜爱。制作方法:以面粉、猪肉、豆腐、豆酱、葱为原料,面粉加少许精盐、清水和成面团,置盆中用湿布盖好备用;五花猪肉去皮切丁,加酱油、豆腐、盐、味精、花椒调匀,置盆中腌渍2~4小时;豆腐放开水中烧15分钟,捞出沥干,切成小方丁备用;葱去须洗净切成葱花,放在通风处晾干。面团擀成长120厘米、宽40厘米、厚2毫米的长方薄片,将腌制好的肉馅倒在面皮上,用手均匀地把馅布成五行,留适度间距。豆腐丁和葱花拌匀,平铺在肉馅上,然后卷成圆柱形,用力压、推、捏成宽4厘米的长条,用刀切段,每段10公分,准备下锅。锅置旺火上,锅底倒一碗水,铺上竹箅,锅的周围刷上猪油,将
乌楮粳米糍
乌楮粳米糍泰宁畲族特有的民间小吃。其做法有趣:用“乌楮”树枝叶烧成炭灰,取碱水待用。将开水淋洗耳恭听浸泡过的粳米,放入饭甑中蒸熟,倒主石臼中反复舂打,同时,添加少许乌楮灰碱水,做成小团粒,再蒸再打,经过三蒸三打后,糍团柔泣光滑。其特点:色黄透明,柔中有韧,滑而不粘,味有碱香。
什锦油饼
什锦油饼泰宁风味小吃。做法简单:以大米为主,配少许黄豆,磨浆,用小铁勺倒入少许米浆,添上馅料,再盖上少许米浆,放入油锅炸成扁圆状油饼,趁热食之。
泰宁状元糕
状元糕泰宁风味小吃。制法:用上等糯米,经浸洗蒸熟后,倒入石臼舂打成糕,掇成乒乓球大小的糍团,放入由黄豆、花生、芝麻炒熟后碾成粉的配料中,(配料粉中再掺入白糖),再加上香葱猪油,即成。其特点:色淡黄、香甜、软韧适当。
陷心馒头
陷心馒头泰宁民间风味小吃。制作法:和浸洗泡透的糯米,蒸熟后倒入木槽里,加入红糖,伴少许茶油、五香粉等佐料,然后用木棍搅匀,掇成拳头大小的团粒,外面裹上薄薄的一层用粳米做成的银装,即成。
宁化伊府面
伊府面,是宁化县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在扬州任知府时所创。做法:将蛋去壳打匀,拌入面粉,用凉水和好揉匀,制成扁薄面条,用开水煮七成熟,捞起、使凉,放入锅中热油内炸后捞出,然后在锅底内放油,将切好的肉丝、笋丝、白菜丝炒后放入面条,加花椒粉、虾米、姜、葱、酱油,炒后添适量的汤,慢火稍焖即成伊府炒面。如用好汤煮,即为伊府汤面。
永安葱烧排
永安葱烧排,是富有当地风味的名菜之一。它的特点是香而辣,油而不腻,脆而不过烂,进口唇齿留香,佐酒、下饭均宜。猪排含有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加酸使钙质从骨中溶出,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原料:净猪肉1000克,葱75克,辣椒干7克,白糖100克,醋75克,酱油50克,胡椒、八角、味精少许。制法:把猪排切成2寸左右,后用醋醉1~2小时,醉后的排骨放在油锅里炸六成熟,呈金黄色即可捞出。这时,把其他配料下锅,炒到八角和辣香味溢出后倒入排骨,加糖、水、酱油,放锅里焖成汤,呈粘液状,取出倒扣在碗底,上面放葱,(葱切成1寸长)。最后,整碗放入蒸茏内蒸2小时,蒸好后,把汤汁倒在锅里加芡,配味
夏茂芋包
夏茂芋包独具特色,名闻遐迩,这同夏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出产的芋子特别嫩有关。芋包的做法大致是:将菜芋(不能用芋头,否则不易烂,最好用如鸡蛋大小的芋子,称“芋蛋”)洗净、煮熟、剥皮、用锅铲将芋拍烂至无颗粒,揉入碾碎的木薯粉,揉成软硬适合的皮坯待用。将发好的笋干、香菇、豆干、虾肉、油渣或油条切碎,仔姜剁碎;瘦肉切丁加酱油、五香粉、味精、红酒拌均备用。另起炒锅,入葱头炝锅后,加入笋干、香菇、豆干、油渣或油条、虾肉炒熟起锅晾冷备用。将皮坯切成小剂,以木薯粉搭手,将小剂捏成杯状,舀入馅心,加上1-2粒腌好的瘦肉,包成三角形。锅加水烧开,入芋包煮熟捞起,加酱油、味精、麻、油、猪油、红酒拌均,加
沙县烧麦
烧麦的做法很简单:用不发酵的面粉擀成薄皮,包上馅,顶上捏成折儿,然后蒸熟。很多地方都有烧卖,但沙县的烧麦最有特色,味道也最好。沙县烧麦皮薄个小,而且在面粉中掺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后晶莹似玉,小巧玲珑,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欲大动。高档的烧麦对馅极为讲究,虾仁、瘦肉、冬笋、香菇、粉丝是少不了的。沙县烧麦的味美,还得益于豆豉油。外地的烧麦,调味品大都是拌在馅里。俗话说:“众口难调。”咸淡酸辣很难把握。沙县烧麦的馅以料的自然风味为主,食用时佐以天然调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可谓“众口难调自己调”,不失为取巧的好办法。烧麦一般是咸的,夏茂却有一种甜烧卖,风味尤为独特。夏茂甜烧麦制作并不复杂:将
大田猪骨头
到大田县做客,热情的主人或许会请你去啃猪骨头。石牌镇,一个小小的山里小镇,居然有七、八家专营猪骨头的饭店。客人进门,店家连问都不问,直接在菜单上填上一盘猪骨头,然后才问还要点什么菜。很快,一盘冒着热气的猪骨头端上桌,一啃,嗯,不错;再啃,哇,好棒!肉香满口,滋味悠长。先吃它一两块骨头,如果你觉得需要调整点味觉了,旁边的小碟里已备好酱醋,需要姜丝、蒜末还是辣椒,自己添加,之后你把骨头蘸着吃,便是另一番境界了。大热天在石牌镇啃猪骨头,店家必给食客配一盆萝卜丝汤。夏天本来不是产萝卜的季节,不用说这是反季节蔬菜,但不一样的是,大田的反季节蔬菜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在大田县武陵乡,有座海拔1400多米的
宁化韭菜包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有味鲜爽口的鱼生,别具风味的烧卖,还有那清香扑鼻的韭菜包。宁化韭菜包又称“米包子”,是客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创造。韭菜包带“馅”,南方人吃饭用菜一般不用馅,只有面食才与馅有不解之缘,夹馅包馅原是中原人的创举。由此可见,韭菜包承传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艺并且有所发展,它是客家人变更手法制作的独特美食。宁化韭菜包形似水饺,以普通大米作为“米包子”的包皮原料。要把大米做成柔软而坚韧似面筋一样不粘不糊,不碎不烂,用手工捏成纸一样薄的包皮不是轻而易举的。韭菜包其包皮的制作是:将粳米洗净浸透后,和水磨成浓浓的米浆,把米浆放入锅中,在温火中搅拌熬成糊状,再压成形,铲起放入簸箕内摊凉,用双手蘸食
将乐米煃发
古代称猪为豕,将乐方言称其为“煃”。当地农家,养煃爱煃,以煃达意。婚嫁时,男女双方都要送“大煃脚”(猪腿)给媒人,表达浓浓谢意;逢年过节,孝顺的儿女们送去贴上红纸的上好腿肉,孝敬至亲长辈;初一十五,要煮块大大的熟肉,去祖厝或是神庙供奉,等等。一些巧手人家,还会在庙会时节用红纸剪个大大的“肥煃报喜”图案贴上门窗,期盼大富大贵。猪血又称猪红、血花。将乐农家在乔迁宴席中,必上的一道菜就是猪血。其间缘由,与方言有关。原来,当地人把猪血叫作煃发,谐音“会发”,意欲发家发财。将乐是客家县,民风淳朴,礼仪好客。乡下农家杀煃,有叫村里人吃煃发的习俗。一头猪的煃发是有限的,常常不够吃,怎么办?不必着急,勤俭持家
将乐油炸豆腐
在我的老家将乐乡下,一年之中的很多事情仿佛都围绕着“过年”这个主题在转。说得再烟火味浓些就是:围着厨房,围着过年的“吃”转。譬如,年初抓猪仔,是为了年底杀“年猪”;开春种糯谷、粳谷,是为了春节吃上香喷喷的糍粑、馒头。“油炸豆腐”是乡下置备春节年货里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别看一块小小的豆腐,在母亲眼里可算得上是大事。我家是村里的人口“大户”,父亲和叔叔没有分家,家里共有11张嘴巴吃饭。每年春节,家里做豆腐就要花费一整天,七锅到九锅豆浆的量。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精打细算的母亲必须做足准备功课,譬如要利用多少种植水稻的田埂种植黄豆;得用多少茶油,等等。万事俱备。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前后,是村里人集
尤溪酿猪肚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猪肚的煮法写道:南人白水加酒,煨两支香,以极烂为度,蘸清盐食之,亦可;或加鸡汤作料,煨烂熏切,亦佳。在尤溪台溪、西滨一带,流行吃酿猪肚,不加鸡汤,同样“亦佳”,更重要的是吃着味好,吃后“胃好”。酿猪肚这道菜,除了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或是家里来了舅公舅母等重要客人,平日里难得在乡亲们家看到其身影。但是,当地家庭主妇大多口口相传着制作酿猪肚的“秘笈”。猪肚里添的是黑豆、鸡蛋和蒜瓣等食材。既然是酿,那么肚内必有乾坤。当地老乡为了让这道菜养生与美味两不落,选材讲究纯天然,蛋必须是土鸡蛋,豆是乡亲们在田埂上种植出来的绿心黑豆。制作时,将泡发一夜的绿心黑豆和蒜瓣与调好味的蛋液拌匀,
木薯肉羹汤
到闽中尤溪,游“侠天下”,观联合梯田,看龙门古银杏,赏小腔戏,吃尤溪金柑,把尤溪风情一一揽入怀中。对此,当地乡亲可能会说,仅此还不够。到了尤溪,得去乡下农家,喝上一碗熬制于大锅灶的、地地道道的农家木薯肉羹汤。有人说,肉羹汤当属闽南地区的有名气,其中一大特色是拌入了鲜鱼浆,增加了肉泥口感。相比之下,出自尤溪农家的木薯肉羹汤仿佛难登大雅之堂,不仅用料、做法都极其简单,大团大团的木薯粉浆捏团,里头只放少许五花肉的肉丁,简约而又粗犷。偏偏,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这寻常的乡土滋味。木薯好种,讲究实惠的乡亲们充分利用富余的山地种上五畦十畦。冬日里,家家门前木薯成堆,经过去皮、打浆、过滤、沉淀、晾晒等多道工序
将乐卷筋团
芋子,在有着“清新满邑”之称的客家古邑将乐,无论城里,还是乡村,都深受欢迎。在当地,它可是寓意多子多福的吉祥食材。“香饭青菰米,嘉蔬紫芋羹”,唐代诗人王维对芋子的喜爱之情,也是将乐乡亲们对芋子感情之深的真实写照。平日里,酸菜芋子羹是很多乡亲们餐桌上的家常菜。春笋生长时节煮闽笋芋子汤、夏日里做海带芋子汤,等等;均是农家厨房的一道司空见惯的风景。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喜庆,上碗用芋泥制作的卷筋团,更是将乐乡间由来已久的习俗。卷筋团,又叫卷筋。为何这么叫?乡亲们众说不一。其实,它就是芋泥,撒上地瓜粉或木薯粉,制作成的芋子团。说起来容易,制作起来呢却颇有些讲究。首先选材很关键,芋必须是好芋。乡亲们评判芋子
尤溪粿格
“粿格,粿格哟!”这是老尤溪人再熟悉不过的吆喝声。放下挑担,掀开桶盖,一睹桶内风景——一个个圆嘟嘟、油滋滋的半月形酱色大饺子顺着圆桶整整齐齐地码着,馅儿香、葱油香、酱鲜香混合着木桶香,伴着热气直往桶外冒,扑鼻诱人。尤溪话里的粿格,也叫粿饺、米粿包,属于米粿类的小吃。在福建,米粿类的小吃有很多,如漳州米烧粿、泉州草米粿、厦门油葱米粿、建阳白粿等。烹制方法因地制宜,如闽南盛产海鲜,于是海鲜与米粿同食成了家常;闽北山鲜丰富,多以笋干、香菇干与之搭配。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粿饺,尤溪粿格的不同之处应是外表抹上了用酱油、老酒、葱头油配合而成的调料。“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这酱汁好比给粿饺穿上一
赖坊大蒜
清流县赖坊乡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出产的大蒜香味浓,风味独特。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