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文山州特产
文山州特产介绍第2页
西畴杨梅
西畴杨梅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特产。西畴县杨梅种植品种为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种植地区主要为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自1998年,西畴县从浙江引进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在西洒镇瓦厂林区试种460亩成功后,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群众收入,该县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林农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和群众种植杨梅积极性高涨的机遇,先后在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低热河谷地区规模化种植。截至目前,西畴县共发展种植杨梅4000多亩,目前进入正常挂果期的有近2000亩,年产优质杨梅80吨,产值高达160万,远销北京、昆明等地,是赠送远亲贵友的佳品。
马关香蕉
马关香蕉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特产。香蕉是马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马关的香蕉销到国内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从2010年开始,马关香蕉还卖到了俄罗斯,并深受俄罗斯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马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县内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和农户到古林箐、都龙、小坝子发展香蕉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有的乡镇形成了“万亩香蕉连成片”的新景象。2012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4.9万亩,收获面积达11.9万亩,收获商品蕉21.42万吨。
塘房桔
塘房桔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的特产。塘房桔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点。塘房桔是马关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柑桔品种,在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民委员会的塘房村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点,在众多柑桔品种中,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赞誉,被称为桔中之王。塘房桔在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基本没有生产规模。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种植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发展速度特别缓慢,到20世纪末的2000年,种植面积仅有639亩。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
底圩竹筒茶
底圩竹筒茶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底圩乡的特产。竹筒茶外形为竹筒形,内质紧密,具有茶芽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彻明亮、香气浓郁、滋味鲜爽甘甜、回味悠长的特点。广南县底圩乡盛产茶叶,现有茶园面积10228.79万余亩,年产茶叶近30万公斤。竹筒茶(又名姑娘茶)是底圩壮家传统的特产,已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底圩人杨春吉利用金竹的清香和糯米香,把茶叶和糯米装入金竹内,在烘茶架上初烘,使竹筒内茶叶水分向外扩散,重新分布,三香(茶香、金竹香、糯米香)露出,经过数次复杂的工序和几种辅料调制而成,竹筒茶外形为竹筒形,内质紧密,具有茶芽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彻明亮、香气浓郁、滋味
云岭白花山茶油
云岭白花山茶油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特产。云岭白花山茶油色清明亮、味香可口。“云岭白花”茶油,是由广南县云岭山茶油有限公司生产的“云岭白花”茶油完成了各项质量检测认证成功上市,成为该县2008年以来粮油市场新产品开发上市的第一个新产品。色清明亮、味香可口,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且不含芥酸、山俞酸和黄曲霉素,解决了茶籽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冬化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产品成品质量经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出口标准,2009年共生产精炼茶油100吨,开发外观系列包装品种6个,实现产值500万元,
广南酱油
广南酱油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特产。广南酱油原料选用黄豆、糯米、麦芽、红糖、蜂蜜、麦麸等合制而成,呈深板栗色,酱汁色黑透红,味香回甜,浓郁爽口,久贮不霉变。广南酱油,又名清酱。原称“涌丰号”酱油,是地方传统调味品。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曹家和蒙家创办酱园,有“曹清酱”与“蒙清酱”之称。业主曹文彩夫妇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始建缸生产,其子曹绍武继承父业并扩大生产,后由他的儿媳掌握配方,继续保持产品质量。30年代“涌丰号”还在昆明东寺街设店铺经销。进入公私合营后,“曹清酱”的配方被保留下来,1957年7月以后,国营糕点厂、酱菜厂和莲峰粮管所各有一个车间生产广南酱油。
丘北葡萄
丘北葡萄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特产。丘北县葡萄种植品种主要有红提、水晶、玫瑰蜜、赤霞珠,产品销往广东、广西、香港、深圳、越南等市场。近年来,丘北县紧紧抓住土地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引导农民在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的田地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粮经比例,把发展优质葡萄作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截至2014年,丘北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2000亩,预计产量可达20万公斤,产值240万元。主要分布在该县八道哨、曰者、双龙营三个乡镇涉及9个村民委358户种植农户,其中年产量45万公斤以上的种植大户5户。
丘北莲藕
丘北莲藕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特产。丘北县食用藕种植品种为鄂莲系列品种,主要布局于八道哨、锦屏镇、曰者镇及双龙营镇。莲藕产业是丘北县的一个传统的产业,其种植历史悠久,但多年来属“松散型”种植,规模不大,单产低,质量不高。“九五”期间,丘北县委、县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把莲藕产业列为丘北县七大农业商品基地之一加予扶持和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为农民增添了新的增收途径。进入“十五”以来,为做强做大莲藕产业和旅游业,使其成为一个富民强县的开发性产业,县委、政府按照“135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丘北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农民增收为目标,把莲藕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添旅游景观、增加财政
砚山三七
砚山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特产。砚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特产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砚山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能体现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三七,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名贵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一直被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而应用至今,故有“金不换”之誉。据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含有20多种皂忒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以及高达8.56%粗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多糖等,这其中包括活性硒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物质。被医学专家赞誉为“人参之王”。还有“北参南七”之说。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就是
平坝荞酥
平坝荞酥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平坝镇的特产。荞酥甜而不腻、酥香可口,是一种常见的休闲小食品,也是文山人民走街访友的必备佳品。荞酥在平坝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在文山城区的大街小巷还可以看到小贩叫卖平坝荞酥的身影。荞酥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选平坝本地苦荞,筛出最细的一层荞面,配以白砂糖、蜂蜜等原料,在传统的烤炉之中,高温烘烤,直至外皮焦黄。荞酥入口即化,满口留香,具有消食、化积、清热等功效,深受文山人民的喜爱。
文山椒盐饼
文山椒盐饼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的特色小吃。椒盐饼饼黄发香,分丝分层,酥而不脆,吃时咸麻适中,香酥可口,满口喷香,极富地方风味。椒盐饼是文山独特的名优食品之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特色小吃。它以上好面粉、熟猪油、盐和花椒粉揉拢成酥,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做饼时,取发酵过的面扯成坨擀薄。以酥为馅包圆,再擀薄叠起,再擀再叠,反复多次,而后切成两半,背合背扭成螺旋形状,再擀薄入鏊。鏊须底火微、盖火旺,方能使饼黄发香,分丝分层,酥而不脆,吃时咸麻适中,香酥可口,满口喷香,极富地方风味。
文山佛手瓜
文山佛手瓜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古木镇的特产。古木镇佛手瓜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由于上市早,规模大,产品除满足文山市场外,还远销开远、昆明、两广等地。古木镇是文山佛手瓜供应基地,也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典型。佛手瓜又名合掌瓜,俗称洋瓜,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可多年采收食用,单株产量高,嫩瓜质脆味鲜,耐贮存,富含丰富微生素C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少,无污染,是无公害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
广南西枫斗
国家药典记载的石斛植物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5种。其中铁皮石斛(加工成品称铁皮枫斗)最为珍贵,是石斛中的极品,因其苛刻的生长环境要求和过度的采挖,资源已十分稀少。《本草图经》云:“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据《广南府志》记载,从明朝起,广南黑节草就开始外销,民国时期本地商人将鲜黑节草运销沪、杭等地。黑节草加工成西枫斗是云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是提取物制成“脉络宁”的重要原料。“黑节西枫斗”的原料是黑节草(兰科石斛属),附生草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广南铁皮石斛
广南铁皮石斛质量技术要求一、种源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二、栽培环境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至18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8%,年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0天至310天,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三、栽培管理1.基质:成分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物质,厚10cm至12cm,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含水量30%至40%。2.育苗:采用种子或组培繁殖育苗。以组培方式育苗的,8代后须复壮。3.移栽:3月下旬至6月中旬。每667㎡(亩)植15万株或3万丛。4.田间管理:(1)遮荫:荫蔽度60%至75%。(2)施肥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砚山丘北辣椒
倮可者村隶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是个贫困村。该村素有种植辣椒的习惯,其辣椒具有个小、肉多、色艳、皮辣、籽香、热量大、含油脂高等特点。2009年,通过砚山县的积极争取,倮可者村得到了农业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资金的扶持,选择辣椒为该村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实现辣椒种植10154亩,实现总产128.8万公斤,产值1288万元;从事辣椒产业的农户为1578户,户均比上年增收6840元,人均增收1449元。倮可者村依托砚山县润辉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实行订单种植,全村90%的以上的辣椒做到订单生产,并建成辣椒基地7580亩,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的产业体系。同时,该村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坨肉
坨肉坨肉是彝族人民吃肉食的基本制作方法。在制作上,不论猪、牛、羊,宰杀后均连骨带肉切成如拳头船大小的块块,用清水煮至八成熟,便捞入簸箕内,撒上盐巴来回簸荡,使盐渗入即可食用。吃时除放盐外,不放任何佐料,也不用碗筷,直接用手取而食之。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坨坨肉制作的诀窍是掌握适当的火候,火候不到不熟,过迟肉绵。彝族制作的坨坨肉,既鲜又香,别有风味,特别是选用四五斤重的仔猪肉。
马关核桃
核桃核桃又名“胡桃”、“万岁子”、“益智果”,作为当今国际市场上四大干果之一,在我县民间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但长期以来,大部分资源主要分布于乡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按植株总数估算全县累计约2000余亩,品种以铁核桃和云南泡核桃为主。1998年实施绿色扶贫攻坚工程建设时,我县曾在原浪桥乡、夹寒箐镇规划种植云南泡核桃4000亩,但由于重栽轻管,现保存面积也很少,仅有零星分布。目前,全县核桃干果年产量仅为220吨,其中:铁核桃约120吨,泡核桃约100吨。
花米饭
花米饭马关壮族的“花米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花米饭的制法是:选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叶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晾干,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甄子里蒸熟。花米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
米花
米花神龛上一左一右供着两碗用红纸封好的塔状食物,给打扫得焕然一新的家更添节日喜气。那是在年前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挑上好的糯米上甑里蒸了,用红色的膏子过一半色,再把红白色的糯饭拌上香油,在太阳下晒至干硬。三十晚上吃过年饭,妈妈就升起碳炉,一锅一锅把它们炒至膨胀蓬松,再熬上一锅糖浆,把炒熟的米倒入锅里和匀和转,倒在簸箕里压平压实,或者就团成团,当了零食不冤枉它,做了主食也不为过。用开水一冲,糖香,米脆,散开时如开了花,于是,我们就叫它米花。
砚山小粒花生
砚山县具有种植优质小粒花生的悠久历史,气候条件好,四季温和,无霜期长,适合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每年可达135万公斤,全县年平均亩产在1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花生总量在250万至300万公斤,约占全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砚山县丰林花生油厂已走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成功路子,实现年产3000吨小粒花生油,为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将实施技改,实现年产1万吨小粒花生油生产能力。文山州花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1825年成书的《广南府志》卷三供记览志物产就有落花生的记载,距今186年历史。解放前我州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匍匐型品种“挖生”和本地花生,全州花生面积仅七千余亩,种植面积少而分散。产品主要用于榨油,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