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特产
酒泉特产介绍第5页
克克齐甜瓜
克克齐甜瓜
玉门磨刀石
玉门磨刀石
酒泉夜光杯
夜光杯是一种玉制的餐饮工具,中国甘肃省酒泉特产之一。酒泉玉按颜色可分为墨玉、碧玉、黄玉,都可用来制作夜光杯。夜光杯的纹饰乃天然形成,其墨黑如漆、碧绿似翠、白如羊脂。其具有耐高温、抗低温的优点。斟烫酒、冷酒均不会爆裂。酒泉夜光杯传统工艺品酒泉“夜光杯”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早在周穆王时,西域曾向朝廷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汉东方朔《海内十册记》)。唐代诗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酒泉夜光杯采用优良的祁连山玉精雕细琢而成,造型独特,式样精巧,分传统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两大类。传统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脚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盖碗;仿古杯有爵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酒泉白兰瓜
所产白兰瓜闻名
西洞蒜苗
西洞镇:盛产长把梨,蒜苗以茎长粗壮闻名。
西洞镇长把梨
西洞镇:盛产长把梨
玉门砚台石
清泉乡:盛产砚台石、磨刀石。
发子面肠
发子面肠也是穆斯林喜欢食用的一种食品。它是羊下水制作的。制作时先将羊下水用流水洗净,将肺、肝剁碎,盐、葱、花椒粉搅拌后塞进肥肠内,叫作发子。把精白面粉用水拌成糊状,加上调料,灌进细肠内,叫面肠。做好后即放在笼内,文火蒸煮。蒸熟后,切成一寸长的小段,有的还放上几片羊头肉、肚子蹄筋,调上辣子油、陈醋、蒜泥,十分鲜美好吃。(敦煌)
敦煌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是一件传统手工麦面制品,作法是将面粉加水和匀,用面杖把面团擀薄,切成长条煮熟,加汤食之。面条细长而匀称,尤像韭中,加之汤的味道鲜美,吃上一碗,使人顿消饥饿疲劳。臊子面关键在汤,汤的制作很讲究,先将臊子(猪羊肉、萝卜、洋芋等)在锅内适火炒好后加入水,再辅之豆腐、葱、蒜、香菜、虾片、芝麻等佐料,然后将面挑入汤中,即成一碗难得的美食。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敦煌)
敦煌杂割
牛杂割是西北穆斯林的一种传统的早餐食品。牛羊杂割,据考证在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就有关于穆斯林做杂割的记载。河州人制作杂割方法很精致,具有特殊风味,受到人们的好评。选用的杂割,必须是当天宰的牛的头、蹄、肚和心肺等,隔了夜的就不易洗净。洗杂割要用流水,经过严格的燎、刮、烫、漂、洗等工序后,即用猛火煮20分钟左右,把汤全部倒出,然后加开水,下调料,用文火炖煮。调料多为草果、黑(白)胡椒、食盐、花椒,以及少量姜片等。当炖到筋骨自然脱落时,肉也就烂了,然后把杂割捞出锅,放在案板上。汤中加上牛油和味精,即可食用。每碗割几片杂割,浇上杂割汤,有的泡麻花,有的泡锅盔。可谓物美价廉,十分可口。(敦煌)
敦煌工艺蜡染
90年代以来,敦煌引进云贵地区的蜡染工艺手法,将莫高窟藻井、卷草图案及佛陀、菩萨、飞天,伎乐等形象加工成衣料、壁挂,帘巾、信插等。蜡染独具的冰裂纹理很适合表现壁画斑剥蚀落的韵味,一经问世,即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敦煌书画院独立设计、加工的产品.简洁明快,色调柔和,因而最为走俏。(敦煌)
敦煌工艺骆驼
骆驼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运输工具。也是大漠中特有的动物之一,它耐高温、耐严寒、耐饥渴、性乖巧.人们常用它驮物跋涉于戈壁沙漠中,有“沙漠之舟”之称。其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吃苦精神和憨厚硕壮的形象深得人们喜爱,曾作为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敦煌民间的手工艺者,以棉为胎、外裹特制绒布制成的骆驼形态各异,造型淳朴,憨态可掬,令人爱人释手,实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佳品。(敦煌)
敦煌酒
采用传统工艺,以优质纯正的高梁、小麦为原料,用清澈透明的“沙州泉水”酿造而成,为地方名优产品之一。敦煌酒厂生产的敦煌玉液、敦煌酒、敦煌宴酒、敦煌醇等系列白酒,以酒色清亮,窖香浓郁、醇厚柔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和甘肃省乡镇企业系统名牌产品等多种荣誉。敦煌人十分好客,来到敦煌,品一次敦煌酒或买上两瓶馈赠亲友,也不失为旅途中的一件美事。(敦煌)
李广杏
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关于李广杏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飞将军李广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将士焦渴难忍。突然空中袭来一阵奇香,只见两匹彩绸自流云中飘下。李将军策马追去,拔出神箭射出,其中一匹彩绸应声落地,变成一片果实累累的杏林。众人争食,苦似黄莲。李广愤然砍平杏林,次日清晨,却见杏林又枝繁中茂,鲜嫩欲滴的黄杏令人馋涎欲滴。李广忍不住摘下一个咬了一口,顿时香入肺腑,将士们纷纷摘杏食之,顿觉精神倍增。原来,那两匹彩绸本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来救李广的,她们只顾嬉戏,惹怒李广而射落了苦杏仙子。深夜甜杏仙子找
敦煌浆水面
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莱或箭杆白莱、莲花莱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手工面条煮熟后,凉开水浸过盛人碗内,加入浆水,浇上炝过的油葱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且对高皿压、肠胃病有一定疗效。(敦煌)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敦煌宾馆根据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宫邸的宴席上,由于制作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上很难见到。制作时用大油和水烫面。在整个烫面、揉搓、包馅、炸制过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适,又要求油温适宜和火候恰当。这样才能膨松起泡,形成表层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来酥松香甜,是中外游客首选的风味食品。(敦煌)
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敦煌传统小吃。选用敦煌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待快熟时,打净血沫,放人少许精盐,肉熟后捞出,剃骨,后将剃骨回锅,温火熬煮成汤。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人适量生姜。胡椒,花椒,桂皮,玉果,辣椒、精盐,萝卜片。大蒜等香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凉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有滋补、发热、祛寒之效。(敦煌)
炸油糕
在油面中包入冰糖、白糖、玫瑰香精、核桃仁、芝麻等加工成小圆饼。然后在油锅中煎炸后即可食,吃起来香甜酥松。(敦煌)
敦煌黄面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只见拉面师傅双手舞动着一块淡黄色的面团,时而抻拉成长条状,时而旋转拧成麻花状,象变戏法一样,将一团足有七、八斤重的面团拉成一把细粉丝样的面条。下锅煮熟的黄面丝色黄晶亮,可乘热拌菜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莫高窟256号窟(宋)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敦煌)
敦煌酿皮子
敦煌酿皮子,有的黄亮滑爽,有的洁白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其味辣凉,柔韧爽口,食用方便,味美价廉,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快餐。酿皮子是一种麦面制品,制作工艺极易掌握。方法是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入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粉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溶解于水的面浆,便是加工酿皮子的成料了。在水滚沸后,将面浆舀入一个铁皮圆盘中涂匀,放入开水中蒸煮一分钟,便成了酿皮子。然后将圆形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酱油和香醋便可食用。(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