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应县特产
应县特产介绍
应县胡萝卜
地域范围胡萝卜产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境内,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其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全县现有12个乡镇,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业总收入2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工业产值8.9亿元,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4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运输以公路为主,县城公路密度达到39.7公里/百平方公里。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龙首、黄花三山南北拱卫、浑河桑干河东西绕城,山列如屏,水环似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应县陶瓷
应县地处山西北部,山川形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俊采星驰,素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是山西省文化旅游大县。以往提起应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首先是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如今,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绚丽奇葩将成为应县的新名片。近年,应县以打造全国一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为目标,不断推进传统陶瓷企业的升级改造,加大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人才培养力度,陶瓷产业整体转型提速。目前,全县拥有陶瓷企业17家,生产线21条,主要产品有日用瓷、礼品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生产能力4.6亿件,年产值5.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中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应县滴溜
应县滴溜是用玉米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营养价值很高。
飞刀削面
刀削面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应县凉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应县凉粉不仅上市数量多,而且风味独特,其特点:一是含水量较多(淀粉与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凉水里。二是加工精细。三是调味精美。咸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齐备,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干细丝。色、香、味俱佳。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街头巷尾比比皆是。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所以,一般而言,多生得米白细嫩短小精悍,男男女女个皮肤好不说,也天天吃面皮越吃越漂亮!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应县青椒
应县土地肥沃、水源较为丰富、农民素质较高,发展青椒生产优势得天独厚。几年中,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水利、农业开发资金,先后建成万亩高效节水园区5个,发展管灌、喷灌、渗灌10万亩,使青椒亩用水量由过去的80立方米减少到45立方米左右。县政府发动组织菜农成立各类协会146个。协会以青椒的育苗、栽培、销售、加工为平台,聚拢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带领农户闯市场。协会无偿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县里还在187个村庄里开通了蔬菜信息网,有150多名蔬菜经纪人在网上建立了博客,适时适地与客商和菜农进行交流。应县把科技兴椒提在首位,仅2007年就在农村举办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应县豆青碗
应县豆青碗:为传统生活日用品。产品瓷质致密,内表洁白如玉,外表淡豆青色,造型优雅,图案清晰,色泽均一。据县志记载,其生产历史已达1200余年。
应县黄芪
应县黄芪
应县中药材
应县中药材
应县牛腰
    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军事重镇,辽金时期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后几经战乱,逐年荒凉凋敝。但到清代中期,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且过往游客、商人甚多。起初当地有麻花、黄糕、面饼几样食品,饭馆生意十分清淡。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气,非常着急。一天他做面饼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了面团,但和起来,无法蒸,也不好烤。他
应县紫皮大蒜
产于恒山脚下应县小石口一带,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外皮松而内瓣衣紧。如果把紫皮蒜放在大马车轮胎下轧过去,就会看到一种奇怪现象,蒜头在轮胎刚碰着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便分成数瓣向两侧飞射出去,决不象一般蒜被压碎。紫皮蒜做的蒜泥和一般蒜的蒜泥不同,一般蒜泥隔夜变色变味,而应县紫皮蒜泥却可以放二、三天,色味如初不变。紫皮蒜品质优良,每到秋季上市,人们便争相购买,或编成大挂吊在屋檐头,或携带它乡赠送亲友。如今的应县紫皮蒜,已成为出口的土特产品。当地谚语说:“应县紫皮蒜,马车轧不烂”,就是形容它的品质高超。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包衣紧密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