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特产
北京市老字号
牛栏山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建于1952年10月,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傍依风景宜人的潮白河畔,是上市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牛栏山酒厂现有干部职工1500余人,占地300多亩。企业在围绕“质量是市场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方针的同时,在产品生产中,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强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主要生产清香型“牛栏山”牌为代表的四大系列共计200余种酒类产品。多年来,企业恪守传统的发酵工艺,充分保证了地道二锅头之清、爽、醇、净的特点。牛栏山地区的饮酒文化,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3000年以前的西周时
长春堂
长春堂药店于1795年开张营业,距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1996年重新开张后拥有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营业面积960平方米,中西药批发零售、中医医馆、代客邮寄等业务。其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成为前门商业大街新的景观。内部购物环境舒适。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北京市旅游定点商店”。清朝乾隆末年在前门外长巷头条有一家坐西朝东的小药铺,以经营人们喜欢的闻药为主,这就是长春堂的创始老店。1888年孙三明开始经营长春堂后,为了与日本产的仁丹和清凉闻药宝丹相抗衡,他潜心钻研,经过十年努力最终试制成功了一种新的闻药—避瘟散。到1933年左右,避瘟散终于取代了日货宝丹而独占市场。其中1933年销售达250万盒,
南庆仁堂
公元1918年,南庆仁堂药店开张营业。取“庆有延年益寿,仁心普济万方”之意。以后又陆续开设了虎坊桥西庆仁堂、东四北庆仁堂、白塔寺大和堂、前门大街庆颐堂等。不到十年光景庆仁堂发展成为拥有七家联号的京城大字号药店,并在祁州(河北安国)建有分号,以前店后厂方式经营:“庆仁堂药目”辑16门658种方剂,经营品种以“第一灵丹”“蔬风定痛丸”等药较闻名。解放后于1954年公私合营,改前店后厂式经营为专门的零售药店,保留部分来方加工业务。南庆仁堂多年的严格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单位,是北京市中药经营企业的一面旗帜。1991年7月1日重张开业后,新的南庆仁堂药店古朴典雅、
全素斋
全素斋创始人刘海泉,14岁起便在清宫膳做事。掌握了宫廷素菜的烹饪技艺,做得一手好素菜。素菜本是从南方发展起来的,所用原料如腐竹、冬笋、鲜茹、玉兰片等等也多产自南方,调料用糖较多,味道亦以甜为主。慈禧太后是北方人,刘海泉就试着南菜北做,除用糖、盐调味外,还加用酱油,使之色重味浓、咸甜适中,同时提高鲜度,增加品种,把素菜做得色、香、味、形皆佳,一次,刘海泉做了一道“异味卷果”,选用果肉、枣泥、山药、蜂蜜、白糖、桂花等原料,用油皮卷好蒸炸,再用蜜渍。上盘后,加青红丝、金糕条,撒上白糖,五颜六色,分外好看。慈禧问是什么菜,太监说叫“御味卷果”,慈禧听了,十分高兴地品尝了这道菜。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御膳房
正阳楼
正阳楼是前门大街路东的一家饭馆。是老北京时代著名的八大楼之一,开业于清道光年间。正阳楼的前身是个小酒摊子,掌柜的姓孙名小辫,山东掖县人。家乡遭受大旱灾,他谋生来到京城。白天他外出找活干,夜里就在前门打磨厂的一个破庙里栖身。日子长了便结识了几个老乡,他们帮助孙小辫在前门大街路东开了家小酒摊子。那时候,大街上也净是坑蒙拐骗的事,假酒假药充斥于市,可是孙小辫卖的酒却不掺假,加上他态度好,有人缘,所以很多客人都愿意到他的小酒摊来喝几杯。小酒摊大受欢迎,人手就显得紧张了,于是,他从老家叫来了大儿子孙学仁,靠着机灵和聪明,孙学仁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几年之后,孙小辫有了一些积蓄,便想着找家铺面房。说来也巧,
泰丰楼
创办人为山东海阴孙氏,原址在前门外煤市街一号,是名噪京都的“八大楼”之一。清末,孙氏又将泰丰楼兑给了他的同省老乡福山县的孙永利和朱百平两个人。而后,几经周转,由孙必光将泰丰楼买下来,当了东家。孙必光选派王继唐、吴中山承办泰丰楼的全部业务,直到解放后关门歇业。历尽沧桑,泰丰楼虽几次易主,但字号一直未变,风味也没有变,在顾客中享有盛誉。它以精湛的烹饪技艺烹制出以清鲜脆嫩为特色的菜肴而名誉京华。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意喻餐中之汤的重要作用,泰丰楼对此特别重视,每天要用活鸡、肘子吊汤,保证每个火眼都有汤锅,这比起只靠味精来调味做汤的餐馆,其味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该店供应的汤菜,有著名的山东名汤-
信远斋
北京信远斋食品厂的前身是信远斋蜜果店,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在东琉璃厂,创办人姓肖(一说姓刘),清光绪翰林、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对信远斋的蜜果脯和酸梅汤非常欣赏,曾题写“信远斋蜜果店”匾额,悬挂在门楣之上。该店两间铺面卖货,后院作坊加工,自产自销,主营季节应时当令的精美食品。例如:夏季经营清凉饮料酸梅汤,从农历芒种起卖到处暑;入秋加工各种蜜饯,含海棠、红果、杏干等,从霜降开始卖到春节以后;冬季自制糖葫芦、糖墩儿和果仁糖粘。此外,常年经营的食品有酸梅糕、酸梅卤、芝麻酥糖、豆面酥糖、秋梨膏等。由于真材细做,货真价实,产品声誉历久不衰。尤以风味独特的酸梅汤、酸梅卤、酸梅糕,在文人墨
正明斋
过去北京把糕点叫饽饽,正明斋是北京有名的饽饽铺。提起北京糕点,南味以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著名,清真以大顺斋为最,可谈及正宗的京味糕点,那就要数正明斋了。清末人崇彝所著《清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瑞芳,正明,聚庆诸斋,此三处,北平有名者。”正明斋的东家孙学仁,祖籍山东掖县。正明斋共有七个,总号坐落在前门外煤市街路东,正明斋开业后,买卖兴隆,于1870年在前门外北桥湾路西开设了第一分号;于1882年在前门外鲜鱼口迤南路东开设了第二分号;1890年在前门外珠市口迤南路东开设了第三分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明斋分了一次家,正明斋和第三分号归孙学仁、孙学义经营;第一、第二分号归孙学士等人经营。
鸿宾楼
鸿宾楼饭庄创建于1853年(清朝咸丰三年),至今已近一百五十年历史。原址天津,据史料记载开业时在旭街,后迁入日租界。1955年,应1总理之邀入京。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会各界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鸿宾楼饭庄几经搬迁于一九九八年底自古老的西长安街喜迁新址至北京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全楼分三层,可同时接纳680人用餐。门前有宽敞的停车场,餐厅环境幽雅,明堂亮灶。鸿宾楼饭庄的菜肴有数百种之多,烹调方法以扒、独、溜、烩、焖、炖、爆最为见长,菜肴质地纯正、讲究营养,外形美观。特点:酥、软、脆、嫩,其鸡茸鱼翅”、砂锅鱼翅”、芫爆散丹”、砂锅羊头”、白蹦
都一处
在前门大街路东边,有一家很有名的老字号饭馆,名叫都一处。据老人们说,都一处原来不在前门大街上,而是在鲜鱼口一进口的路南。据去过都一处饭馆的老人们回忆说,都一处是一间门脸,楼上暗处放着一把披着黄缎子的太师椅,据说这是清乾隆皇帝来这里吃烧麦时坐过的椅子。还说皇帝当年吃过烧麦后称赞道,京都就这一处好!由于乾隆皇帝是微服私访,所以没带钱,回去后写下了都一处三个字,派人送到了这家小饭馆。老人们说,当年都一处的烧麦是三鲜馅和蟹肉馅的,薄薄的皮,兜着腥红的蟹黄和鲜肉,看上去活像个小石榴,可以说味美色佳。他们说,都一处最出名的就是烧麦。但是,据史料记载,都一处最开始只是一家小酒馆,并不经营烧麦,也没有后来那么
惠丰堂饭庄
惠丰堂饭庄始于咸丰八年(1858年),当时的地址还在前门大栅栏,从事的业务也仅限于红白喜事,在承接之后临时雇佣一些伙计,并不是后来这等样子。但是在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山东人张祖荫(也有传为张克宣)花钱盘下了惠丰堂,这个山东人善于经营,也把以前只做红白喜事的估计改成了现在这样的。话说惠丰堂的老板张先生和李莲英的干儿子私交甚笃,因此李莲英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了惠丰堂一把,也以此慈禧太后就有机会品张了惠丰堂的菜肴,之后大为赞赏并且亲题“惠丰堂”匾额,同时慈禧还赐予惠丰堂御用“圆笼扁担”作为可随时入宫标志。这圆笼扁担也就成惠丰堂的招牌和出入紫禁城的金腰牌,每当慈禧好想吃,惠丰堂就会做好之后
听鹂馆饭庄
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宫廷风味饭庄,国家级特级餐馆,北京市旅游局五星餐馆和中国药膳名店,以经营正宗的宫廷风味菜肴、满汉全席、宫廷御膳、宫廷寿膳、宫廷滋补药膳闻名于世。“听鹂馆饭庄”位于北京颐和园内万寿山南麓,是园内13处主要建筑之一。门前翠竹掩映,玉兰、海棠迎宾,景色宜人。占地600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2700余平方米。饭庄共有“寿膳厅”、“福寿厅”、“贵寿厅”、“药膳厅”等大小餐厅8个,可同时接待500余人就餐,餐厅内雕梁画栋,宫灯高挂、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呈现出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听鹂馆得天独厚的经营条件给用餐客人以美的享受、身份的象征,近年承办了许多大型的重要宴请活动,如:英国使馆举
天兴居
是由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创业的会仙居与1930年创业的天兴居于1956年合并而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的历史。两店合并后,为了保持北京炒肝的风味特色,特由原会仙居的老师傅掌灶,博采两家优良的传统制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才使北京炒肝继承发扬。
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位于西城区西四大街,创建于1822年以同怀和悦之意而命名店名。初建之时,系一小店,以经营家常菜为主,顾客大多是贫民大众。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气。1939年广和居停业,其大部分厨师来到同和居,使同和居生意火红,名气越来越大。并成为旧京城著名“八大居”饭馆之首。解放前夕,八大居仅存同和居、沙锅居。1984年前,该店店址一直在西四南大街北口。门上悬挂溥杰先生亲题“同和居”匾额。后迁至三里河月坛南街。新店的营业面积为五百平方米,由一大厅及环其大厅的天和、地和、人和三个KTV厅房组成,配有一流音响,功能多样,
砂锅居
砂锅居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当时清宫廷和各王府中都有祭祖制度,祭品多用上等全猪制成。在定王府,祭祖用过的猪肉都赏给更房食用,有的更夫便拿猪肉到府外换钱。后来更夫们看到有利可图,就与曾在御膳房干过的厨师合作,在缸瓦市附近的定王府更房墙外正式开店经营起砂锅煮白肉,并取名和顺居,后又迁至缸瓦市路东。因店里使用一口直径约1.3米的砂锅煮肉,人们习惯称为砂锅居,久而久之,和顺居不为人知,砂锅居成为店名了。开业初期,只是少数官员前来品尝,后来人们不断慕名而来,每天一头猪,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并且在卖完后便摘掉幌子,以示停业,所以,当时北京有这样的歇
四川饭店
四川饭店始创于1959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并请郭沫若先生亲笔书匾,成为当时京城最大的一家经营川菜享誉海内外的高级饭庄。多年来,饭店以精湛的技艺、别致的风味和优良的服务接待了无数国家领导人及中外嘉宾,邓小平同志曾在这里由衷的赞叹:“家乡味太好了!”现位于西城区什刹海柳荫街的四川饭店恭王府店开办于1996年,毗邻后海,背倚恭王府花园,正是闹中取静,一品美味的好去处。恭王府店设有8个风格迥异、舒适宜人、古色古香的餐厅,可同时接待300人的高档宴会和筵席,其中“益智斋”餐厅坐落在恭王府花园中,是举办商务宴的理想场所。还可在恭王府花园内举办1000人左右的大型冷餐会。您在这里用餐,不仅能品尝到正宗
瑞珍厚
在中山公园里,有一家老古玩铺,字号叫瑞珍厚,创办于1917年。到1950年这个行业不行了。店主马佑安是一位伊斯兰教徒,以他经营学的头脑认为,公园里就缺个像样的清真馆儿,于是就把古玩铺改为清真馆儿了。请名厨马德起掌灶,他以烹制“煨牛肉”著称的清真菜肴在京城很快出了名儿。后于“文革”停业。1982年在现址东四南大街一号恢复了这个老字号,并将清真馆改为瑞珍厚饭庄。现由第三代厨师将瑞珍厚别具一格的清真风味菜承传至今。老古玩铺改为清真馆儿。瑞珍厚开业于1917年,最早经营古玩玉器,名人字画。取名瑞珍厚,其含意是:瑞则吉祥、瑞香;珍则奇珍异宝,珠玉宝石;厚则宽容厚道,以诚待人。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一时名噪
老西安饭庄
位于新街口南大街20号的老西安饭庄开业于1954年10月,是北京第一家经营西北风味牛羊肉泡馍和清真风味菜肴的国家一级酒家。老西安饭庄作为北京较早经营泡馍的名店,其泡法师承了西安“老孙家”和“同盛祥”泡馍馆的精华,被誉为“京城泡馍第一店”。1997年,西安饭庄参加了由北京市烹饪协会等10单位组织的《北京市名菜名点》鉴定评比活动。结果,泡馍及冷荤拼盘《山石脆鳝》、酱牛肉和热菜西柠鱼卷、三元驼掌、焦溜肉片、兰花鲍鱼被认定为北京市级名菜点。此外,西安饭庄的红油肚丝、宫保虾肉、糖溜卷果、芫爆散丹、红烧牛尾、扒肉条也颇具特色。2003年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清真烹饪大赛中,西安饭庄厨师王凯东的葱油烧驼掌荣
延吉餐厅
延吉餐厅是北京最早经营朝鲜冷面的馆子,创建于1943年。初创时在西单,现在延吉餐厅在京已经有3家直营连锁店,分别在西城西安门地区和朝阳区外馆斜街。延吉餐厅冷面是最具朝鲜特色的风味食品。以荞麦面、淀粉、面粉为主料,按照比例掺兑和面,挤成面条。用于拌面的汤比较讲究,面中有熟牛肉、鸡丝、麻仁、苹果片、鲜族泡菜、特制辣酱、醋精佐面,加入常年温度为10度的凉牛肉汤冲泡,冷面鲜香、酸、辣、甜、咸,五味中和,面条筋道滑爽,汤鲜宜人,提神,食之别俱风味。延吉餐厅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循序渐进引进和增添了不少特色菜肴,使延边美食进入北京,除了朝鲜族特有的石锅拌饭、大酱汤系列外,还有烧烤、生鱼、肉烩、酥炸鱼、炸牛肉面
步灜斋
相传,步瀛斋鞋店始创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由在朝任官的李姓人士所建,前店后厂,以制作布鞋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朝官员和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步瀛斋”这一字号单从字面上即可发现其创始人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的气魄和浓厚的书香气息。同时亦不难看出,大凡京城的老字号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寓意。老北京有句民间俗话叫“脚下无鞋穷半截”,由此可见北京人对待穿鞋还是讲究的,什么身份、什么场合、什么年龄、什么体形该穿什么鞋,严格说来应该是有板有眼、马虎不得的。因此,想在皇城古都做好鞋的生意绝非易事。而位于前门大栅栏的步瀛斋鞋店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也算独树一帜。步瀛斋生产的鞋以品种齐全著称,既有选料考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