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西城区特产
西城区老字号
元长厚
“一元复始,源远流长、庄底雄厚”今年9月15日已是90“高寿”的老字号茶庄元长厚正是引喻这三句话衍生而来的。自1912年建店,伴着茶香元长厚越来越醇厚有韵。90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元长厚的品牌,创造了元长厚的特色,续写了元长厚的文化。元,乃第一之意,元长厚创史第一人孙焕文是河北人。旧时北京城开茶庄的均系南方人,以安徽人为代表,吴字号买卖居多。北方人开茶庄孙焕文当属第一人。孙氏为了把茶庄生意做好,在茶行中站稳脚跟,潜心研究茶叶技术,定下了一切货源必须从源头抓好的规矩,讲究做第一手生意。在茶叶生产之季,实施监制、监测、监报三级管理制度。即:从源头抓质检,原料在进入生产环节之前一律送国家质检部门进行
烤肉季
烤肉季饭庄原名“潞泉居”,因店主姓季,俗称“烤肉季”,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前海东沿。1848年季德彩在什刹海设专营烤羊肉的食摊。吃烤肉是由蒙族人传过来的一般是在一张大圆桌上放一口板沿大铁锅,锅沿置一铁圈,再放上铁条炙子,铁圈留一火口,以便投以木柴。用柴木火慢慢地烧烤。木柴最好用松塔、松柴或柏木。因为松烟和肉味融合在一起,随风飘散,香闻四邻,挺有意思。用其他杂木当燃料虽然也可以,但少了松烟那股香味,感觉就差点劲了。北京人有好吃烤肉的习惯,尤其是冬季,滋滋作响的烤肉更能勾起人们的食欲。因其烤羊肉鲜嫩味美,生意兴隆,季家第三代传人季阁臣于1927年用砖头搭起一口广东造大铁锅,一敲顺风数里均可听见响声。搭
成文厚
成文厚起源于山东济南,1904年姓刘的商人开办。最初是经营笔砚、课本、农村读物等商品的小店铺,由于当地同行不多,因此生意比较好做,业务发展很快。以后它又渐扩展到龙口、烟台、营口等地。三十年代初,成文厚买卖愈做愈大,哈尔滨、吉林、丹东等地都相继出现了成文厚分号,而北京成文厚则是1935年由吉林成文厚老板刘显卿帮助其子刘国梁开设的,称为“显记成文厚”。由于办店得法,成文厚逐步形成了专营图书、文具的专业店。为了改变我国传统的条子帐,四十年代初,北京得泉簿记学校校长贾得泉先生出版了《改良中式簿记》一书,第一次介绍了科学的复式记帐方法和借贷式帐簿的样式。成文厚老板刘国梁和帐房先生刘培森等人得知后,欣喜若
烤肉宛
早年间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烤肉宛现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创建于1686年。最初为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宣武门一带推车卖牛羊肉。其第二代在车上安置了烤肉炙子,卖起了烤牛肉。直到其第三代才购置了铺面,从此座店经营,专营烤牛肉和牛、羊肉包子。张大千、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均为这里的常客。烤肉宛第一块匾额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儒所书。1946年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亲题“清真烤肉宛”一匾。现在,饭庄里还悬挂着郭沫若亲笔所题诗句。烤肉苑大厅左侧的烤肉间里,一副紫铜打制的烤炉颇为瞩目。这是老板特请天桥的老艺人打制的。炉上的烤炙子系康熙年间的老古董,相传有
桂馨斋
北京桂馨斋酱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横西街50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南式酱园。桂馨斋酱园创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北京市宣武区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南口。据传说,“桂馨斋”最初是一南方人开设的,后转让给沈姓经营。沈氏曾是“桂馨斋”的门徒,学得一手制作酱菜的技术。他接管“桂馨斋”后,坚持精选原料、精工细作和薄利多销的原则,所以买卖越做越好。由于“桂馨斋”擅长制作冬菜、梅干菜和佛手疙瘩,被誉为“冬菜老店”。清朝时,“桂馨斋”的酱菜得到宫廷御膳房的赏识,被赐给“腰牌”一个、白底红穗帽子一顶、黑色马褂一件,凭此可进入皇宫送菜桂馨斋的首创者是一对由南方来京谋生的夫妇。这也决定了桂馨斋的风味桂馨斋属南
戴月轩
浙江湖州的毛笔、安徽的墨砚闻名中外,而在北京专营湖笔、徽墨的要数老字号“戴月轩”了。戴月轩笔店坐落于北京久负盛名的宣武区琉璃厂文化街东侧,始建于1916年。其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自幼学会了湖笔制作技术,且技艺超群,年轻时来到北京贺连青笔庄制作毛笔,后自立门户,建立了以“戴月轩”命名的笔庄经营湖笔。“戴月轩”是至今琉璃厂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为店名的老字号。最初的戴月轩是一个门脸的小店,前店后厂,笔店制作的毛笔均由浙江湖州进料,由戴月轩亲手制作。他力求每支毛笔豆要做到尖、齐、圆、健,对不合格的毛笔,宁可烧掉也决不出售。凡出售的毛笔都刻有“戴月轩”的字样。戴月轩的毛笔
永安茶庄
该茶庄所售自制拼配的茶叶馥郁芳香,独具特色。现代著名爱国诗人、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所书的“永安茶庄”匾额悬挂在厅内,给茶庄增添了很多色彩。于先生的书法熔楷、隶、行、草于一炉,笔力潇洒刚劲,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欣赏。永安茶庄因此而声名远扬,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因店主经营有方,又是茶叶的行家,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茶道都有研究,经营突出自己的特色,素以茶香茗馨、色重味长、条缩紧结而驰名。永安茶庄所售自制拼配的茶叶馥郁芳香,独具特色文革中,永安茶庄更名为春青茶庄。1987年,该茶庄经翻建整修在原址恢复老字号营业,营业厅内正中仍然高悬着于右任先生手书的“永安茶庄”金色牌匾。1994年8月,重新装修后的永安茶
沙锅居
在北京吃烤肉、涮肉,主料都是牛羊。著名专吃猪肉的是沙锅居一家。这家店相传开设了300多年,明末就已经营业了。门面虽不大,座上客常满。熙熙攘攘,生意十分热闹。据店东宣传,他用的沙锅,从崇祯皇帝的年代便开始用它了。此话不能尽信,然而吃客不是考古家,谁也不想去查证,人云亦云,那有闲情逸致,去“打破沙锅问到底”呢?沙锅居就是以“沙锅”命名,店东吹嘘有过仙人点化,所以炖出来的肉,格外鲜嫩。这类故事,许多餐馆、点心铺像上海的陆蒿荐,江西贵溪的灯芯糕,都假托神话,起着宣传广告的作用,顺应人们的迷信心理,以广招徕罢了。我们由于好奇心,去参观过这口沙锅。它和民间普通的大饭钵一样(江南人称为“鼎罐”)是生铁浇铸的
文房四宝堂
位于宣武门外东琉璃厂,由李福寿笔庄、吴文魁笔庄、清秘阁纸店组成。以李福寿笔庄为主。1925年李福寿结交著名画家汤定之、齐白石等,根据其所需制成“白云”、“衣纹”、“蟹爪”、“兰竹”等名笔,以“李福寿”为字号行销天下。解放后,转为北京制笔厂,产品仍标其字号,1985年,三家合创“四宝堂”。消费提示:毛笔、宣纸联系电话:63017383地址:宣武区琉璃厂东街99号
清秘阁
北京清秘阁画店是北京文化街的一家老子号画店。清秘阁原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倪瓒(号云林)藏书数千卷所居之事而得名。虽数易其主,但清秘阁店名一直未变,言传至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清秘阁画店位于北京举世闻名的琉璃厂文化街,是书画界人士云集、交流和乐于往来的场所。当年鲁迅先生来琉璃厂首先光顾清秘阁,著名书画阿大事陈班鼎、溥心畲、王雪涛、吴冠中、黄永玉等都曾不吝佳作,给予清秘阁画店题词作画。曾有一付名联:“倪迂清秘云林阁,米老英光宝晋斋。”在书画界广为流传,一时视为佳话。清秘阁画店是国家旅游局定点单位,主要经营:金石书画、珠宝翠钻、玉禺玉雕,以及景泰蓝制品、黄杨木雕、丝绸绣品等工艺美术品。我店还为书画界
萃文阁
萃文阁开业于1930年左右,由昌平县人魏长青创办。原址为劝业场内(今“新新服装店”址),以经营图章篆刻为主。是一家以研究和经营书法、字画、篆刻、印章材料、文房四宝为主的专营店。萃文阁的书法篆刻创始人魏长青先生,是一位在书法篆刻、金石鉴赏等方面都颇有成就的艺术家。民国初年,魏长青在廊房头条首善第一楼的文宝斋学徒,能在四寸见方的黑盒上写下一千二百余字的兰亭十三跋。魏长青的金石篆刻从吴昌硕的刀法、其刀工、字形很有气魄,魏长青的颜体也颇见功力。后来魏长青在劝业场开设本文阁。不久迁至琉璃厂东街。西邻永宝斋,东毗文宝斋。萃文阁的书法篆刻,集名家之特长,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古朴浑厚之气势,为此受到众多
荣宝斋
荣宝斋位于著名的北京琉璃厂西街,其前身为松竹斋,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始名荣宝斋,历来是书画界人士荟集、交流和乐于往来的场所。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松竹斋的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松竹斋代客订购,可以从中提成。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纸张笔砚
文盛斋
创办于清嘉庆年间(1806),位于前门外廊房头条,是自产自销灯画扇的老字号商店,其灯彩驰名京华。品种有宫灯、纱灯、花灯、壁灯、会灯、年灯、玩具灯等,并经营苏杭雅扇·手绘壁画等业务。其宫灯,古色古香,一般用硬木作出框架,有四角和六角型等,可拆卸和折叠,在灯的每个角上都缀有丝穗,底下有一根独穗,灯框架之间嵌以玻璃,玻璃内画有彩色漆画。晚清时。文盛斋多为京城的宫廷、王府制作宫灯。文盛斋的纱灯,俗称灯笼,一般用竹木或金属作框架,糊以纱绢,涂上鱼鳞胶,使灯既透明又不透风,同时,在纱绢上绘有彩画,灯内燃有蜡烛。这种灯,晚清和民国初年,多悬挂在王府、大户门口,起显示身份和照明作用。1915年,文盛斋的灯彩参
马聚源
老北京时代有句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马聚源是一家自产自销的帽子店。最初只是个小摊子,到了清嘉庆二十二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正式开办了马聚源帽店。店主马聚元是个十分善于经营的人,他为了满足各界的需要,开发出了上自宫廷、下至百姓都可以戴的帽子,到了清朝末年,马聚元帽店被称誉为北京帽业之首,无论什么人,都以能有一顶马聚元的帽子为荣事。马聚元是农民出身,直隶马桥人。他14岁到北京,在一家成衣铺学徒。一年后这家成衣铺倒闭关门,他又到了帽子作坊学徒。帽子作坊的掌柜是个手艺好、为人和气的人,但是内掌柜却很刁钻,对待徒弟十分刻薄,稍有不顺非打即骂。马聚元忍辱负重,渐渐地不仅学会了制作各种帽子的手艺,也
步瀛斋
相传,步瀛斋鞋店始创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由在朝任官的李姓人士所建,前店后厂,以制作布鞋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朝1和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步瀛斋”这一字号单从字面上即可发现其创始人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的气魄和浓厚的书香气息。同时亦不难看出,大凡京城的老字号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寓意。步瀛斋生产的鞋以品种齐全著称,既有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的缎面手工绣花布鞋,又有实用耐穿、深受百姓欢迎的“棉花篓”,也叫大云棉鞋(“棉花篓”以保暖和做工精细著称,过去很多老年人喜穿此鞋),还有专为劳动者准备的股子皮双脸革及鞋。股子皮双脸革及鞋以耐磨禁穿为特点,旧时多为蹬三轮车的脚力工人所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仿膳饭庄
1925年,原御膳房赵仁斋与孙绍然、牛文质、王玉山、温宝田、赵永寿、潘文响、杨青山等原御膳房的厨师合伙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1956年,仿膳茶社更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仿膳饭庄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文革期间,北海公园停止开放,仿膳也停止营业。现在的仿膳饭庄现建筑古香古色,由漪澜堂、道宁斋等三个庭院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共设餐厅11个,可同时接待四百位宾客就餐,是北京市首家经营宫廷菜肴的餐馆。乾隆御书的漪澜堂高悬于门楣上。仿
吴肇祥
曾任过清末户部文选司郎中的蒙族人巴鲁特崇彝,在其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谈到旧时北京人饮茶习题时,有这样一段话:北京饮茶最重香片,皆南茶之重加茉莉花熏制者。茶店首推西华门北拐角之景春号,宫中日用皆取之。内府虽有茶库之名,所储皆各省方物,且杂诸药材等物,不适于御用之品。景春茶色极纯洁,而香味不浓。以香味而论,当数齐化门北小街之富春茶庄,及鼓楼前之吴肇祥为上。景春,富春皆久已歇业,惟肇祥独存耳。所述不但说明北京人喜饮花茶,同时告诉人们位于鼓楼大街的吴肇祥茶庄所售花茶质好味香,属京中之最,同时也可从中得知茶庄距今至少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一家地道的老字号。本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茶叶行业曾出现过
京华
北京茶叶总公司是北京二商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北京二商旗下12个“中华老字号”之一。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企业”。北京茶叶总公司始建于1950年,时名中国茶叶公司北京营业处。1951年建北京市茶叶加工厂,1956年国家开始公私合营后,原北京各大私有茶行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及经营网点先后由北京市茶叶加工厂接管。1988年北京市茶叶加工厂在原址扩建,起用现名——北京茶叶总公司。北京茶叶总公司自创立伊始,既兼具中央、各部委茶叶专供及北京地区茶叶专营、专管之职能,堪称京城茶行之中流砥柱,同时负责“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茶叶供
庆林春
北京庆林春茶庄原来共有3个,都是福建人林子训开设的。一个在前门外廊坊头条劝业场内,一个在内城东安市场内,还有一个在前门外大街路东。现在前两个庆林春茶庄都早已不存在了,只有前门庆林春茶庄依然生意兴旺。清朝末年,北京前门外廊坊头条里开设了“京师第一劝业场”,简称“劝业场”。这是中国早期陈列、推销各种商品的处所。场内荟萃了全国各地的风味特产、特种手工艺品。林子训当年从家乡福建到北京,在劝业场内一家专门经营福建漆的颜料店中学徒。出师后,他没有干本行,改行干起了茶叶生意。因为林子训的家乡福建是中国盛产茶叶和茉莉花茶的地方,所以,福建人做茶叶生意的人很多。林子训虽然年轻,看见当时福建漆的生意不如经营茶叶买
鸿宾楼
鸿宾楼饭庄创建于1853年(清朝咸丰三年),至今已近一百五十年历史。原址天津,据史料记载开业时在旭街,后迁入日租界。1955年,应1总理之邀入京。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会各界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鸿宾楼饭庄几经搬迁于一九九八年底自古老的西长安街喜迁新址至北京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全楼分三层,可同时接纳680人用餐。门前有宽敞的停车场,餐厅环境幽雅,明堂亮灶。鸿宾楼饭庄的菜肴有数百种之多,烹调方法以扒、独、溜、烩、焖、炖、爆最为见长,菜肴质地纯正、讲究营养,外形美观。特点:酥、软、脆、嫩,其鸡茸鱼翅”、砂锅鱼翅”、芫爆散丹”、砂锅羊头”、白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