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 > 普宁特产
普宁民俗文化
普宁英歌舞
英歌是普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迄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普宁英歌是一种壮美阳刚的汉族男性群体舞蹈,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队伍人数少则24人、36人,多则72人,最多可达108人。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表演时队列图形变化丰富,有“双龙出海”、“猛虎下山”、“麦穗花”、“田螺圈”等样式,动作套式亦五花八门,有“布田”、“洗街”、“旋槌”、“槌花”等形态各异的舞姿动态,形成特有的动律
普宁嵌瓷
嵌瓷,潮汕人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是潮汕地区富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普宁嵌瓷,据专家考证和现存潮汕具有历史时期的庙宇、祠堂和民宅等建筑物中见证,在明代万历年间(1572年—1619年)就已在普宁民间出现,盛于清代。现在潮汕民间的庙宇、祠堂和民屋“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都装饰有嵌瓷。明代普宁嵌瓷只是利用碎瓷片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图案。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的结合,专门饶制低温瓷器,彩以各种色彩,经过剪取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雕(又称圆身)、人物、虫鱼、博古等,装饰于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和民宅的屋脊、屋檐、门楼、木载下和照壁
佛手老香橼制作技艺(普宁)
佛手老香橼制作技艺(普宁)普宁佛手老香橼属天然绿色食品,其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80多年,佛手老香橼贵在老字。从青果的采摘到生产成成品,每个生产环节生产和储藏的时间越久,它的佛手香越浓烈,和胃消食的功效越显著,同时色泽也越褐黑。佛手香橼若保存在玻璃瓶内,密封好,有效保存期也越长。没有加任何添加剂,具有消食开胃,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等功效,对肚胀久咳难愈等症状有独特的功效。
李家教拳(普宁新架)
李家教拳(普宁新架)李家教拳属南拳的一种,始于清代中叶,流传于广东的梅州、潮汕一带,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李家教拳自成体系、结构完整,其套路编排合理紧凑、发劲饱满,进攻技击性强,是一种能攻能守、稳扎稳打、进退有方的优秀拳种。李家教拳(普宁新架)以套路形式传播,分为拳法及器械,其中套路有老架八套、新架五套共十三个套路。器械有刀、大耙(三叉)、板凳、棍等。现流传下来的老架有以手法命名之“吞吐”、“鹅剪”、“双山月”,以步法命名的有“驰步”、“接步”,以劲法命名的有“插挤”、“吊插”、“软打”共八套;新架的有“新吞吐”、“新剪手”、“新双山月”、“新驰步”及“接手”共五个套路。同时还有对练及排
普宁广东汉乐
普宁广东汉乐源于“中州音乐”,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优秀遗产。普宁广东汉乐是湖北汉剧流入广东首个落脚点,于18世纪至19世纪最为兴盛。普宁“外江班”那时多达六班,有新顺兴、宝正兴、一枝春、荣天采等。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之妻林夫人自己创办两台“外江戏”。18世纪普宁城内唱汉曲成风。1805年普宁已有很多外江乐馆,1865年普宁广东汉乐社“曲鸣裘外江乐社”诞生,1912年普宁钧天乐社成立,时至今朝代代相传,是大潮汕唯一乐社。普宁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据广东汉剧院研究室调查,汉乐流入广东首于普宁后转潮州、汕头,最后落脚在兴梅一带。普宁广东汉乐协会于2003年9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