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特产
天津市民俗文化
刘园祥音法鼓
刘园祥音法鼓会是乐舞结合的民间花会,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会员多为当地居民。清代,天津法鼓因妈祖娘娘祭祀而盛行,每逢“皇会”,民间的法鼓会、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祥音法鼓会原为庙中“娘娘”出巡时的随驾法鼓会,前面是仪仗队,由前彩和乐队两部分组成,由引锣指挥。前彩是娘娘出巡时警示人们回避和随身携带的起居用品的编队,包括两面大门旗、高照、软对、硬对、灯牌、圆笼、八角盒、衣箱、茶桶、茶炊、风灯等,后面是鼓、钹、铙、镲、铛铛、大蠹旗、九莲灯等。有40人拿着手旗维持程序,还有30个少年扛着凳子,供表演者击打长曲时使用。祥音法鼓会服装道
霍家嘴平音法鼓
霍家嘴平音法鼓始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原为庙中“娘娘出巡”随驾进香礼仪的半副銮驾。霍家嘴平音法鼓由仪仗队和乐队组成,表演形式分设摆(固定表演)和行会(行进表演)。设摆时看演奏者的表演。行会时主要看茶炊子的表演。平音法鼓属半文半武的法鼓,设摆造型深受五方观念的影响,以大鼓鼓箱为中央,演奏人员与仪仗道具,分别布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鼓箱的前面是钹、铙的演奏者,呈八字形,分左右站立表演。鼓箱的后面是击鼓人,居高临下俯瞰全局,身后有大纛旗威严耸立,给人以威武庄严之感。打击乐器有鼓、钹、铙、镲铬、铛铛五种。表演时,鼓为其首,在乐队中起着指挥的作用。演奏套子,变换曲牌,乃至演奏时间的
韩家墅上善道乐
上善道乐是一门古老的道教音乐,俗称“老道经”。清同治年间,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入,导致国人吸食成风,白银外流,国力日衰,民不聊生,偷、抢、,、淫相继大量滋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家墅村志士忧国忧民,每日苦思扶国救民之策。故请来静海县独流镇北会的华主持向本地青年人传授上善道乐的演奏方法与-吟诵方式,成立了韩家墅上善会,并以严格的会规,约束规化入会青年,崇德崇善,主动当时恶劣社会现象的影响,挽救国家危难,促使社会风气好转。按道教门派,韩家墅上善会属于“通天杆,独立支,邱主、何爷龙门派”。当年,入会者平日照常从事各自的生产活动,不忌荤素,可娶妻生子,业余时间利用学成的技艺,为当地和附近群众
北仓少练老会
北仓少练老会创建于明末清初,是北辰区首个民间群众习武组织。创始人是北仓村武林高手孙东来。孙东来出身贫苦,12岁父母双亡,成为孤儿,生活所迫上船做苦工。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特别是北运河漕运相当发达,南来北往船只穿梭于此,北仓原名叫尹儿湾,是这一带最大的漕运码头,南粮北调进京都经过尹儿湾,后因朝廷在此建立仓廒(即皇仓)设南仓、中仓、北仓,北仓设在尹儿湾。随着岁月的流逝,“北仓”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故“北仓”逐步代替了“尹儿湾”。孙东来上船干活到了河南,赶上旱季水浅,船只被迫停泊靠岸。为了糊口到处流浪,他到了登封县嵩山少林寺当和尚成为俗家弟子。光阴似箭,孙东来在少林寺学艺14年后回到家乡北仓村,干过
隆顺榕中药
天津隆顺榕药局创办于1833年,至今己有170余年的发展史。隆顺榕药局因其中成药品佳质优,以及“济世寿人,泽及四方”的经营理念,确立了“卫”药魁首的地位,进而享誉全国。隆顺榕的百年发展史也见证了天津在中国中药史上的地位。以隆顺榕为代表的针市街中药材批发业务成为当时北方甚至全国药材批发行业的中心。隆顺榕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形成中成药规模生产的大型药庄之一,所售药品以选料真、配料细和疗效好誉满津门,雄居天津中药零售市场霸主位置。隆顺榕还建有最为完整的中药材标本库。天津和北方地区的许多中小中药材栈均为隆顺榕配套和服务。天津“卫药”是一个具有独特理念和丰富实践的中药流派。有别于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中庸平和
拦手门
拦手门是汉族传统拳派之一,其源一说为少林一支,清初传入天津,另说源于四川,最早为南方拳种,也有说最初传于关东朝阳一带。拦手门内容丰富,套路与拳术、器械和对练。另有童子功为基础功。拦手门武术属于少林流派,是在拦路拳和练手拳的直接影响下,由李金刚、封水伯等人于1650年创始于天津大直沽天妃宫庙的,至今已有358年的历史。拦手门武术是天津地区也是中国武术久负盛名的优秀传统项目,讲究练养相兼、内外双修。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属于长拳类。拦手武术已传十一代人,分布世界各地。2010年,天津市河东区的“拦手门”,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拦手门是中国武术中较为稀罕的上乘功夫,它攻防合一,每逢交手,招架
王秦庄少林功力拳
王秦庄村已有近300年的习武历史,清康熙末年(1720年),村内就曾有刘姓和景姓两家组成的保镖为主的习武会馆,习武人员达30余人,曾经威震一方。村民们也在劳动之余,习武健身,切磋武术技艺,王秦庄村成为北运河畔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漕运文化和妈祖文化的影响下,河北省沧州少林功力拳师王大友,闻名来到王秦庄落户,住宿于村内慈善组织抬埋会馆。抬埋会是无偿为村内贫穷无能力掩埋死者处理后事的慈善组织,其目的是“为掩骨奚图代善施劳,代抬埋原非沽名钓誉”。此会馆也成为王大友传习武术的场地。因王大友武功超群,青少年们纷纷拜他为师,并组建了习武组织众英少林会,后改名众婴少练会。少林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林亭口镇(林一村)高跷的历史渊源与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清代咸丰、同治年间集镇贸易十分繁荣、庙宇颇多,庙会盛行,高腿子高跷会也随之进入繁荣期。高跷会由戏曲片段和生产生活动作模拟构成。演出人员在腿上绑上一种特殊制作的木棍(脚下5尺5寸高)进行表演。高腿子高跷在各种花会中独树一帜,花会名称“渔樵耕渡”由5个戏曲片段、6个农民生活片段组成。第一出:拖头,也叫领会人,是一个棒槌和尚,他的举动影响左右整个会的进行及布局;第二出:耪地,第三出:砍柴,第四出:《打渔杀家》中的钓鱼,第五出:扑蜂,第六出:逗杀西门庆中的三节鞭,第七出:《小放牛》,第八出:《铁弓缘》小磨房,第九出:《连环套》中
王秦庄同议高跷
王秦庄同议高跷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当年由村内宋宝珍、柴庆祥、高凤林等人,组织聘请邻村(上蒲口村)刘庆云师傅授艺,建立同议高跷会,意为同商共议。会址在北仓镇王秦庄村东华佗庙内,四有围墙,内有厅房五间,宽大的场院是演出的场所。王秦庄同议高跷会设会头一人,负责组织和会务等事宜。高跷队由头锣、二锣、头鼓、二鼓站在排尾,头棒为先导,后边依次是青蛇、白蛇、许仙、渔翁、樵夫、傻公子、傻妈妈(老座子)、傻儿子(小婴儿)、摇橹人等。同议高跷会属于文武高跷,不单会唱还会耍,每副腿子1米高,能表演单龙、双龙、拉骆驼、梅花堆、白菜心、蹲堆、双搭脚、落地叉等套路,唱佛曲十首,边耍边唱、文武结合。每逢出会时在队伍
虫八蜡庙小车会
北仓“虫八(ba)蜡(cha)庙小车会”建于清光绪年间,有100多年历史,除“文革”期间中断外,每逢春节、元宵节均为本地区村民演出。小车会主要表演《施公案》中黄天霸带领三班衙役化妆成戏班,在庙会上捉拿费德功的情节。主要演员扮相是诸彪(推车老汉)、诸香兰(拉车姑娘)、朱光祖(打莲花落穿青衣留小胡子者)、贺人杰(身背两柄短练锤),以及黄天霸、张桂兰(黄天霸夫人)、杨香武、费德功等。演员全是油彩化妆、包头、身着戏装,手拿道具,武场以大鼓、大罗、大铂、小铂等伴奏。文场以民乐为主,有唢呐、笙、笛板胡等。表演动作(园场)主要有:串四门、下对、跪场、文上桥、武上桥、跑场等。根据鼓点和乐曲,每对演员按不同舞姿
大沽龙灯
大沽舞龙表演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渔民的一种节日娱乐活动,最初由居住在潮音寺附近的摆渡师傅李树清受当地舞狮表演启发自编而成,后来演变为一项深受大沽口一带渔民欢迎与喜爱的娱乐节目。它的制作简单,用藤、竹、麻、木、纸、布等原料就可以了,七八个渔民用上两个半月左右就能扎制成一条长约45米的“水龙”(当地渔民的称呼)。每到冬季渔民休闲之际就开始排练,在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潮音寺庙会这天前来助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可谓庙会活动的一项重头戏。由于表演者大多都是当地渔民和手工业者,使这条龙融技巧、力量于一体,表演起来煞是精彩:飞舞盘旋中似蛟龙出海,腾空飞跃中又像猛虎下山,将大沽渔民那种在海上勇猛刚劲与风浪为伴神
工艺京剧艺术人偶
工艺京剧艺术人偶由孟宪麟(生于1898清光绪24年)于1910年研创,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孟宪麟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艺术,对京剧各流派的唱腔及人物相当熟悉.很小的时候(约13岁左右)在其父的指导下就制作出了工艺京剧艺术人偶。孟庆慧(孟宪麟之子)自幼也跟他父亲一样酷爱京剧艺术,在10岁左右时就随其父学习用各种布料和泥巴等原料创作工艺京剧艺术人偶,他从事制作工艺京剧艺术人偶距今也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孟庆慧参加工作后曾担任天津京剧二团,天津市越剧团舞台美术设计师,从事专业舞台美术工作40余年,这对他制作工艺京剧艺术人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积累了高超的技艺。孟家的京剧艺术人偶是将京剧演员在舞
五指弹禅按摩技法
五指弹禅技法是乔义清于1903年通过长时间研究黄帝内经、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引导图》、《五十二病方》等多本古籍中记载的手法,加以提纯修正而总结的一套点穴技法,起名(五指弹禅)距今有百余年历史!本来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中医,又称推拿,古称按硗、案杌等,五指弹禅穴位归宗中国古老的中医。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和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时或与野兽搏斗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发生,出现疼痛,他们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出血时,人们便本能地用手按压用以止血;当损伤使局部部位隆起时,人们又本能地通过抚摩、揉
苏氏骨科
《苏氏骨科》由苏氏前辈始创于明末清初,到苏海丰时他在前人使用裹帘、振挺等器具治疗骨折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纸垫、竹篦等,从此形成名闻津门的苏氏正骨术,自第一代开始代代相传。以骨科不必手术,固定合乎生理,利于血液循环,较石膏固定缩短二分之一时间为特点。《苏氏骨科》是苏氏家族数百年间所积累的正骨药品及正骨技术的通称。苏氏后人在50年代将数百年积累的中药秘方献给了国家,许多药方已被国家收入中药典籍之中。如七厘散、跌打丸等均为《苏氏骨科》的方剂。苏氏接骨胶囊在天津医院广为应用。在天津广为流传“苏先生全知道,锦衣卫桥卖膏药”。“苏氏膏药”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见效快深受百姓欢迎,响誉津门。1958年在毛主席
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
“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由许方正于1864年在河北省研创,距今已有140余年。许氏的手艺不但传承了天津家具文化中的技艺和造型,并且还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设计和手法,许氏的技艺是许氏先人的创造,他的特点是既能提出问题“首创(发明设计)”,还能解决问题“制作”。目前经上网搜查全国制作家具的木匠手工技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仅有三家:1、苏州一家,2、广东一家,3、天津许氏独门木匠手工技艺一家。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传承人许中可是天津家具行业协会惟一的一个个人会员。许氏制作家具最大的特点不仅是外观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内在结构和功能还有制作手法上都与众不同。现代家具制作大多以花哨为贵,一般只在外在
天津传统形意拳
“天津传统形意拳”根据“形意拳”—“八卦掌”等技艺繁衍而来。李存义于1898年带艺来津,首次传播“形意拳”技艺,至今118年。特点是简洁明快、灵巧凶悍、迅猛快捷。河北省深县李老能学艺于山西戴龙邦的“六合心意拳”,由他传入河北,定名此技艺为“形意拳”。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李老能收徒刘奇兰、郭云深等,李存义师事刘奇兰,得到拳法大师郭云深的点拨,技艺独多。李存义又拜董海川学练八卦掌。与八卦掌师兄眼镜程、翠花刘等,做技艺交流,互相授受。并深入军队、学校等教学,民国元年在天津组织成立“中华武士会”任本部总教习,促进了国术的发展。他集形意拳、八卦掌于一身,融会贯通,以形意拳为主,以八卦掌为辅,合形意拳
天津轮子毽项目
“踢花毽”起源汉朝,盛行于六朝隋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踢花毽流传于民间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毽界前辈回忆,天津花毽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89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踢花毽,全称花样踢毽(俗称“踢毽子”)。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活动,有民间体育国粹之美誉(即: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族文化)。“踢花毽”因其不受性别、年龄、人数、场地、季节和器材的限制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是一项彰显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国花毽分为“北派”和“南派”,天津花毽是北派的代表。天津花毽历史久远,出了很多有名的毽师,大多散落民间并代代相传,因其是辈辈口头传授,所以形成的文字
乌鸡门武术
乌鸡门武术也称八卦乌鸡,属象形拳种独一无二,习练者主要分布在天津,该拳种始创于明朝末年,在天津传承已有四代。根据现有资料得知,1938年,刚刚25岁就已开武馆多年的胜芳人刘贵生,在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一理发馆,巧遇避难来津的河南人冯某,受朋友(理发馆老板)之托将其收留,后经谈武较技败在冯某手下,于是就拜了冯某为师。拜师后得知,老师叫妙手冯殿章,练的是乌鸡门武术。相传,乌鸡门武术始创于明朝末年,是隐居在深山幽谷的云摩道人和长山道人,观看了一种名叫“乌鸡鸟“猛禽争斗的动作后创编而成的象形拳种,自成一家独立一派。清朝初期,云摩和长山分别改名为尚道明(云摩)何道远(长山),收童林与牛二两人为徒。童林
王派(王凤山)快板
“王派快板”在我国是快板书三大门派(王、高、李)其中之一,他的前身系乞食艺人说唱的数来宝,创始于上世纪初叶(王凤山1915-1992),传承至今已经百年历史。王凤山幼年家境贫寒,为给家庭减轻负担,幼年时(当时才6岁)与打快板唱数来宝从事乞讨的小伙伴儿霍三儿边学数来宝边沿街乞讨。几年后,拜数来宝艺人海凤为师,当数来宝技艺刚刚有型的时候,他在北京天桥卖艺为生,后又拜朱阔泉为师学习相声。随着时间的变迁,快板随相声进入小剧场表演,为适应演出需要,他勤奋好学,兼收并蓄学习和引进了关顺鹏、关顺贵竹板书艺人眼起板落、半说半唱、横端节子、不加大板的黑红板演唱方法,汲取鼓曲唱故事段子的方式,从而锻造出自己的表演
津派花鸟玉雕
“津派花鸟玉雕”是由王占魁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89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者凝思相玉,因石得形,因形创意,因意施艺。在我国雕琢玉器的历史悠久,其中有很多精品世人叹为民族瑰宝。在宋元时期“北工”、“南工”就有明显之分,到明清呈“京师”、“苏州”、“扬州”三足鼎立。再之后南北多地玉雕大师的出现,形成了“北派”、“海派”、“扬派”、“南派”四大流派。北派玉雕作品庄重大方、气势宏大。天津作为北派的代表,是全国四大玉雕基地之一。“津派花鸟玉雕”是对花卉和鸟的雕琢为主要工艺,始创于清末(1889年)光绪年间。当时天津经济发达,售卖玉器古玩的商号、店铺十分兴盛。“津派花鸟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