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赵庄岭皇纲
赵庄岭皇纲始于明嘉靖时期,距今约500余年之久,相传明正德十年武宗病危,急召外巡堂弟朱厚璁还朝继位,正月二十四日夜,朱途径赵庄岭遇贼兵截杀,朱躲至火神庙神案之下,方免遭死难。后,朱厚璁登基,年号嘉靖。嘉靖帝深感火神救命之恩,降旨封火神为火帝正君,拨皇银重建火神庙,赐皇家全幅銮驾执事以壮神威,钦定于每年正月二十五日为祀典之期,自此赵庄岭火神庙会诞生。每逢庙会帝皆拨皇银遣大臣送皇纲至赵庄岭助香火之资,庙会的皇纲表演即是由此演变而成,现称赵庄岭皇纲。“皇纲”也称“颠杠”,是赵庄岭火帝庙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目之一,它以再现古代帝王之皇家气势而闻名遐迩,倍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杠”为古代的一种运输工具,其组
苏桥飞叉会
苏桥镇位于文安县城北20公里处,座落在大清河畔的千里堤上,为河北省沿大清河重镇之一。汉朝建镇,原名是八姓庄,后因宋代文学家苏徇曾在文安任主薄,故改名为苏桥。苏桥花叉会创办于同治年间,花叉是古代兵器之一,也用来古代宫庭中的娱乐,仪仗工具。后汉三国时期,即有一些武士习练耍叉,列队表演叉技,后来渐渐传入民间,成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杂技形式之一。清末民初苏桥镇靳文斌承上启下,将通背、太极、花叉三技融为一体,创办苏桥飞叉会,除在地面表演,还能只在方凳上用双腿表演,不但能表演单叉,还能表演双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51年,中国民间曲艺慰问演出团将赴朝慰问志愿军,团长常宝堃(艺名小磨菇)亲自到苏桥找到靳
松纹剑锻造技艺
铸造工艺归属民间手工技艺范畴,铸剑师李海峰自幼在叮叮铛铛的打铁声中长大,且痴爱熔炉,迷恋锻打,喜欢追求那种在熔炉前将烧红的铁块一层层剥杂质的快感。-子承父业,在父亲李成玉老先生精心指导下,在学习传统打铁技术的基础上,不满足做普通铁匠的现状,加之好学上进,刻苦钻研,他把目光盯在了铸剑之上,决心要做一名铸剑师,并创造了大量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钢铁混锻,铁包钢反复折打,手工细腻、精湛。一柄好剑须千锤百炼,熔炼时间长了容易剑化炉中,时间短了难以熔合,易剑断成残。李海峰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材质的选择到火候的掌握,不知品尝了多少次断剑的苦涩,最终迎来了成功的甘甜。他制作的三尺青锋松纹剑,薄薄的剑身多达
平泉“五奎园”改刀肉制作技艺
“五奎园”改刀肉是御膳房刘德才主厨主创,献给道光皇帝的御菜,于道光年间传入古镇八沟(今平泉),现在是平泉的传统名菜。据传刘德才老师傅年老体衰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榆州(今平泉),为了糊口在镇上开了一个小餐馆,经营改刀肉。刘师傅连续收了五个徒弟,把御膳改刀肉的做法传给了他们。五个徒弟同心协力办饭店,给饭店取名“五奎园”。“五奎园”改刀肉的特点是入口绵软,咀嚼筋应,味道鲜美,干香适口、菜尽汁干,造型美观、储存时间长。“五奎园”改刀肉原料为五分之四的臀尖瘦肉,五分之一的上脑肥肉,横切成极薄的肉片,切成火柴梗粗细的肉丝(0.1厘米),粗细均匀,不能连刀。先将干笋片用开水泡发两天,去根去里。把邪味换出,再用
丰润蜂蜜麻糖制作技艺
丰润七树庄麻糖始创于明朝万历四年(1577年),取其冀东人所爱吃的食品“软、硬排叉”之优点并借鉴京城“蜜饯”浇浆法精心研制而成。民国时期,由张家传人之一张凤舞创立“广盛号”。又由其后人张金海、张国荣将此传统工艺和字号传承至今。400多年来,七树庄“广盛号”蜂蜜麻糖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良好的信誉,名扬全国,誉达海外。丰润“广盛号”麻糖基本配料:精面粉、花生油、香油、优质蜂蜜、白砂糖、糖桂花等。丰润“广盛号”麻糖制做方法:一是面团调制:将白砂糖用水溶化后加入面粉经多次沾水、反复搅拌后,形成筋性好、软硬适度的面团;二是擀卷压片:将饧好的面团擀成直径约0.5米的底片,在3—4分钟内完成多次擀、
藁城西辛庄吹糖技艺
吹糖艺术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相传刘伯温为吹糖艺术祖师爷。藁城西辛庄吹糖艺术是藁城市民间文化的代表性项目,民间俗称吹糖人,最早是从宁晋县传过来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吹糖艺术主要用料是麦芽糖(糖稀),火炉、锯末为其辅助工具。锯末作为燃料用火炉加热糖稀,糖稀经过加热,温度达到100度以上时才可以吹制糖人。吹糖艺术主要功夫在“吹”上,一块糖坯在手,艺人边吹边捏创作成各种作品。吹糖艺术最早使用模具作为辅助工具来完成,外观保持麦芽糖本色,作品比较简单。后来才由民间艺人涂上颜色,并吹出各种复杂的艺术作品。吹糖艺术作品反映的是民间题材,有鲜活灵动的花鸟虫鱼,有现实生活的家禽百兽,也有富
栾城杨氏家具制作技艺
南赵台村位于栾城县窦妪镇,村中民风淳朴、和谐,村民安居乐业。杨生辰便是该村土生土长的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其家族木匠技艺世代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艺。杨生辰是“杨氏”木匠技艺的-传人,经过几十年的继承和发展,其技艺日趋成熟,成为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木工高手,人送雅号“傻子木匠”。栾城杨氏家具制作技艺是以仿明清样式的家具为主,以“三大名作”为基础,取其精华,却不失本地特色,技艺精湛,精美绝伦。栾城“杨氏”家具取材考究,采用珍贵木材: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老榆木、国槐、核桃木等。样式分为两大类:一是仿明式家具。它要求材美精工、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
南关村少林武术
安次区是廊坊市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地处廊坊市区南部。文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义和团廊坊大捷的发生地。南关村隶属于落垡镇管辖,东临天津市武清区,西临距廊泊路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南关少林武术会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当时为了拒外患、保家园、强体质,由本村一位名叫-的人,将少林武术与民俗融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操练方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花会,至今已传承七代。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南关少林武术会曾作为民间爱国组织参加了著名的廊坊义和团大捷。南关少林武术会以少林武术为内核,至今仍传承下来的有徒手套9路、对练3路,个人单器械8路,器械对练13路,五人阵法4路,群打1路。武术
贞元增酒传统酿造工艺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纷呈。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就有“冀南粮仓”和“名酒之乡”之称。该地区跨东经114°-115°,北纬36°-37°,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因而种植的高粱、小麦等农作物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加之特定地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甜净,优越的地理、经济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邯郸酿酒走过了一条从发酵酒到蒸馏酒的演变过程,古老的传统工艺延绵传承,是我国浓香型大曲酒的发祥地之一。贞元增酒始创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96年),是邯郸酿酒文化的杰出代表。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曲为糖化发酵剂,经泥池老窖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
我国唐代以前的酒,多属于粮食发酵后,经过压榨过滤而形成,俗称“浊酒”。蒸馏酒的形成年代,至今说法莫衷一是。一说源于元代,主要依据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创其法。一说始于唐代,如白居易的“荔枝熟透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香”和雍陶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都提到烧酒这个词。宋代杨万里《诚斋集》中的《新酒歌》描述他酿造的两缸新酒,颜色清澈,酒性浓烈,“一杯径到天地外,忽然玉山到翁边,只觉钊芒割肠里”,这样的描述,说明杨万里酿造的“新酒”就是蒸馏酒,但烧酒究竟从何时起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坐落于河北省徐水县城瀑河两岸的刘伶醉酿酒有限公司,经国家、省、市、县
宁晋泥坑酒酿造技艺
河北泥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宁晋县制酒厂)座落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城宁辛路,前身是由“福盛泉”、“志诚公”、“志诚永”三家烧酒作坊合并而成。泥坑酿酒最早始于商,用于周,盛于唐宋,复兴于明清,鼎盛于今,具有窖香浓郁、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长之特点。泥坑酒以精选的东北优质红高粱为原料,采用纯小麦踩制的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传统的老五甑生产工艺,泥池固态发酵,混蒸混烧,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经长年陈酿,精心勾调而成。泥坑酒酿造工艺特点之二是采用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生产采用传统手工制曲工艺,纯小麦制成,其培菌温度高达60—64度,持续7天以上,保证了大曲的曲香浓郁之特色。泥坑酒酿造工艺
玉田剪纸
玉田剪纸(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为百工之母,从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人面、人形纹、麟纹、蛙纹、云纹、锯齿纹、网纹等)就已表现出先民们对视觉物态深刻的认识和悟化能力。玉田剪纸,有剪与刻两种,即在纸上剪出各种单纯而明快的图案,如人物、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等形象,作装饰之用,一般以大红纸和粉红纸等为材料。制作工序是:首先要将准备剪的各种颜色的纸剪块、折叠,然后用剪子剪,剪的手法灵活多样。一般是左手捏着纸,右手握剪子剪形,来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形,最后将剪完的作品进行抚平平展、张贴即可。玉田剪纸制作主要分布在玉田县的石臼窝镇、鸦鸿桥镇、玉田镇。玉田县具有得
南宫市“南宫碑体”书法艺术
书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文化艺术,书法到了清代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建树的书家。张裕钊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著名书法艺术家,作有文、志、铭、序等110余篇,诗近280首,传世之作有《濂亭文集》、《濂亭诗集》。张公非只善文而更善书,64岁时撰书“南宫县学记碑”被世人称为“南宫碑”。此碑现存于河北省南宫中学院内,并建“学碑亭”加以保护,为河北省重点文物。“南宫县学记碑”为张裕钊晚年书艺己臻炉火纯青之精作,充分体现了张氏书法成熟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碑贴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因此,后人多将张氏书法称之为“南宫碑体”。晚清名儒康有为对张裕钊书法推崇备至,称“南北碑兴,邓
微水武术
微水村位于太行山东麓,为井陉县政府所在地,现有村民六千余人。自古为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铸就和陶冶了微水人的崇文尚武乡风。据考微水武术脱胎于古代祭祀神灵的社火活动,在形式上是围成场子伴以鼓乐,在庙会和节日村民积聚的时候进行演练。微水武术现有文字可考的是民国二十三年“高氏”家谱记载明初洪武年间,高氏始祖高兴世袭都指挥史(口传系皇帝殿前戴刀指挥官),迁居微水后家族中习文练武者代代相袭。微水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经过几百年的演练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特色。首先表演程序形式独特。外出表演时要将所有兵器放在大天底下(有时在天地爷底下),用黄纸燎一下,演练人员拜一下兵器,然后抬上大鼓,鼓乐齐鸣
新乐石雕艺术
新乐石雕艺术萌生较早,据隋《括地志》太平环宇记史料记载,黄山出细耎白石可做墓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汉代主要用于建筑业,汉代南北朝时期陵墓兴起,墓上刻望柱,神道两旁石人石兽,碑上刻文字图案,供桌、上马石、栓马桩等。由简到繁,日趋精美,石雕作品即发展起来。南北朝的齐魏时代,佛教传入我国,进一步促进了石雕的发展。隋朝有石雕安济桥,从龙的造型,裁长补短,吸收青铜制品的精美,在石头上表现神龙之矫健神态。盛唐时期,佛教达到高峰,所雕佛像由魏时的脸面,身材瘦长,造像简单趋向丰满,衣袖加长,衣纹増繁,体态稍胖。宋代佛教造像的传世造旨艺术发达,石雕造型趋向现实,这在宗教造像亦有反映,民间艺人越来越多,丰富了
广宗传统纺织技艺
广宗县传统纺织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世代相传,口传心授。传统纺织技艺源远流长,在以前是农民(主要是妇女)必须掌握的技艺。近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的纺织逐步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现在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分布在广宗县夏家庄及周围几个村庄。夏家庄村有悠久种植棉花历史,家家都有纺织女,是有名的纺织村庄。老少妇女用手纺、手织、手砍、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带、捆脚脖带等生活用品,它有耐脏、耐磨、结实、实用、图案吉祥等特点。长久以来,流传不衰,成为最具有代表性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据传明永乐年间从外地来一女子嫁到夏家庄,心灵手巧,为了生计,日夜操劳,结合当时织布技艺
临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临西尖冢手工空心挂面系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尖冢镇地方特产,主要分布在尖冢村。万历初年,尖冢镇王氏二十八世祖王垣,始创手工空心挂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二十九世祖王廷铨公使工艺日臻完善,传进皇宫,万历帝食用后喜其爽滑可口,柔软清纯,随口呤联一副“宫廷玉液酒,尖冢空心面”,封为贡面。当地流传至今有“一京、二卫、三尖庄”之说。后世承其祖业,代代相传。因利润菲薄,时产时停。第二十二代传人王敬达,在此技艺濒危的状况下,秉承祖传工艺,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将其发扬光大,使生产工艺、更加科学化、成熟化,精心研发出贡面、福面、空心面等系列面,成为地方著名传统特色食品。临西尖冢手工空心挂面在继承传统工艺的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
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怀来县沙城镇。沙城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至今六百多年。明朝初年,(1368年——1398年)古保安州粟家堡即今日沙城镇,有用于酿酒的好水——龙潭泉。行脚商人落户与于此,开锅酿造,产品畅销,获到丰厚,到明天朝天顺时(1457年——1464年),沙城以有缸房30余家,沙城因产酒闻名。“沙酒”名称来自于康熙皇帝的御封。据宣化府志,保安州志记载,清康熙十一年(1673年)圣驾出巡张家口经沙城,见到处烧缸流珠,酒香四溢,取尝曰“酒甚佳”赐名“沙酒”。即命弛进太后饮用,并选为贡物。自此,京都人争以得饮为快。又有蒙汉商人远销至包头,乌兰巴托一带,沙酒驰名遐迩。解放后,国
磁县扎纸技艺
扎纸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证实,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扎纸艺术,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历史上对于扎纸的称谓不尽相同,在民俗中供俸扎纸,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演变和发展。宋代以后使用扎纸用品祭灵,扎纸人、纸马是相当普遍的祭祀活动,遍布全国各民族中,扎纸是综合塑、扎、绘为一体,是融合各种工艺手段为一体,可称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磁县地处河北省的最南端,磁县民间手工扎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闫氏先人即扎制出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的扎纸艺术品,也曾引起轰动,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纸艺术就近取材,用当地产的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
蔚县古民居建筑技艺
蔚县古称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剪纸文化,而且还孕育了蔚县秧歌、蔚县古民居、古戏楼、古寺庙、打树花、皮影戏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蔚县古民居作为蔚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民俗、美学、建筑、雕塑艺术于一体,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风貌特征。蔚县现存古民宅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其建筑结构一般为四合院布局,多为土坯墙。为保护墙体,采用单檐悬山布瓦顶,屋顶平缓,前后檐插飞,出檐深远。到明中后期,民居由早年的简朴浑厚向精雕细琢方向发展,建筑形式多采用硬山布瓦顶,建筑0现大量砖、木、石雕艺术装饰构件。清初由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一些富商官吏宅第中增加了戏楼、宗祠、书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