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 > 徐水区特产
徐水区民俗文化
徐水狮舞
河北是北狮的发祥地。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创建于1925年,以民间花会形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发展。徐水舞狮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徐水舞狮的基本特征是外形
冀中笙管乐·徐水高庄村音乐会
沿徐水县城东行2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庄那就是高庄村。这个只有470户人家共1850人的小村庄,历代传承着一个古老的文化活动——高庄音乐会。高庄音乐会分为前坛、后坛。前坛为演奏,后坛为唱经。乐器的组成包括管子、笛子、笙、云锣、锣、鼓、铙、镲等。吹奏、打击乐器为前坛乐器;魂铃、磬、板、鼓等伴奏乐器为后坛乐器。这看似与冀中笙管乐相类似的高庄音乐会,凭借悠久的历史及传承和独特组织表演形式,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据民国21年《安肃县志》记载:西方庵在高家庄村北明万历33年重修。据传,高庄音乐会就是源于该庙庵的祭祀音乐。特别是音乐会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经卷、工尺曲谱和磬钟、魂铃等文物乐器,更让我们感受
涞水古建砖瓦制作技
据考证,远在宋元时期,河北省涞水县南高洛村就有很多烧制砖瓦的土窑。南高洛村的天马古建砖瓦厂,其前身就是清代雍正时期衡保国建立的窑厂,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该厂在选料、成型、烧制等工序上精心独到,产品型制中规中矩,质地瓷实细腻,在清代主要供宫廷或京城寺院建筑使用。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厂数度兴衰起落,传承至今,产品仍是北京、保定古建筑界用材首选,部分产品曾出口到英国。南高洛村村民衡桂军是该厂关键生产技术的拥有者和传承人。南高洛天马古建砖瓦厂生产的砖分墙砖和地砖(方砖)两种,均为灰质;瓦分琉璃瓦和灰瓦两类,其中每一类又分顶瓦和脊瓦;此外还生产装饰性的砖雕和瓦雕,分为博砖缝、窗花、脊花砖、角花、盘头
徐水漕河驴肉加工技艺
据《徐水县新志》记载,漕河驴肉制作工艺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技艺日臻成熟。经过漫长的小型家庭手工作坊时期后,徐水县吴庄村人田老荫办起了首家漕河驴肉店。如今,刘敏英传承漕河驴肉加工技艺,注册“漕河”商标,兴办了徐水县漕河驴肉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出真空包装驴肉系列产品,2007年开办了漕河全驴宴饭店,现已发展加盟店三家。经过上百年的传承,漕河驴肉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分4个阶段25道工序。一是相驴估重,选料考究:为保证肉质上乘,选用无病无残的3岁以上10岁以下中老年黑驴。二是漕河驴肉加工技艺包括独有的屠宰和分割方法,保证驴肉大块成型,屠宰工序为击晕、放血、剥皮、倒脏、剔骨分割和浸泡。其中剔骨分割有严
跃进吹歌
跃进吹歌会源于迁民庄北乐会。咸丰年间,南宫县吹歌艺人王洛云云游到安肃(今徐水)一带传艺,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对迁民庄北乐会进行改革,将乐器中的小管改成大管,去掉昆笛,使发音由尖细变雄浑,节奏由舒缓变奔放,至此,迁民庄音乐会由北乐转变成南乐。1958年5月,迁民庄音乐会应文化部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在京各大文艺团体联欢会,钱俊瑞部长建议将迁民庄音乐会定名为“跃进吹歌会”,由此得名吹歌会。跃进吹歌演奏乐器包括管子八只、唢呐六只、笙八盘、海锥两个、二胡四把、底胡一把、小鼓、堂鼓、大鼓各一把、镲、铙各两付、云锣一架、铛子一个,始终保留着唢呐、管子、笙、笛、大鼓、铙、钹、镗、二胡、板胡、底胡等民族传统器具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
我国唐代以前的酒,多属于粮食发酵后,经过压榨过滤而形成,俗称“浊酒”。蒸馏酒的形成年代,至今说法莫衷一是。一说源于元代,主要依据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创其法。一说始于唐代,如白居易的“荔枝熟透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香”和雍陶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都提到烧酒这个词。宋代杨万里《诚斋集》中的《新酒歌》描述他酿造的两缸新酒,颜色清澈,酒性浓烈,“一杯径到天地外,忽然玉山到翁边,只觉钊芒割肠里”,这样的描述,说明杨万里酿造的“新酒”就是蒸馏酒,但烧酒究竟从何时起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坐落于河北省徐水县城瀑河两岸的刘伶醉酿酒有限公司,经国家、省、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