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民俗文化
和县麦秸画
麦秸画:原料麦杆,以其自然光泽和纹理构成画面犹如版画、剪纸,古朴典雅。
界首剪纸
 界首剪纸艺术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间剪纸艺人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抓住现实生活中最动人最能表达情感的形象,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简练拙朴的线条,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剪纸艺术作品。界首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受地域、民俗、民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界首剪纸的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多以花卉、飞鸟为主,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来表现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寓意,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如:把喜鹊和梅花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征着喜庆的“喜上眉梢”;把大象和万年青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征着更新起始的“万象更新”;把松与鹤组合在一起,就是象
濉溪书画
 由于历史、地缘、商贸和文化的共同作用,濉溪书画有着独特的生长发展的沃土深基。在煤城、酒乡之外,濉溪书画成了濉溪又一个代表性符号,一个在传播、更新中闪烁智慧火花,产生凝聚作用的魅力源。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在丰厚的民间书画基础上,濉溪涌现出一批书画名家。濉溪人民自古就有崇尚书画之美德,习书好画者层出不穷。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美丽的平原,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养育了一代代书画艺术家。早在魏晋时期,濉溪人戴逵、戴勃、戴颙父子就是著名的大艺术家,在书画艺术上都颇有造诣,对后代影响极深。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刘伶也擅长书法和绘画,其书画艺
断丝弦锣鼓
断丝弦锣鼓是流行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宿松县的一种民间音乐演奏形式,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在宿松县流传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断丝弦锣鼓始于明代,专为民间婚、丧、喜庆以及过年、做清明、出庙会、灯会-时作前导演奏,亦为灯歌、灯舞伴奏,乐队庞大,演奏气氛热烈,最盛时乐队正班为64人。32人的班称为半班。断丝弦锣鼓的特色十分鲜明,演奏形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乐器有唢呐、笛子、胡琴、月琴、小阮等。武场乐器有马锣、小锣、云锣、大铙、小钹、扁皮鼓、梆子、弓磬、碰铃、木鱼等。演奏过程以流水锣鼓开头,文、武场演奏衔接有序,曲牌可循环演奏。断丝弦锣鼓产生在民间,发展在民间,扎根在民间,是独特的民间文化之瑰宝,
思帝乡锣鼓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淀着风格独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吹打乐《思帝乡锣鼓》正是大别山民间音乐中的珍品。《思帝乡锣鼓》又名“思乡锣鼓”,源于唐代宫廷教坊。清同治年间,由湖北麻城流传到金寨,民国年间又由金寨传播至英山、罗田、麻城等地。《思帝乡锣鼓》全套五十四路,四大调,分文武两门。武门:锣、鼓、钹、麻锣;文门:二胡、板胡、笛子、号、唢呐。目前,已记谱名有三十二路,演奏二十八路,后四路仅有谱名而无乐谱。《思帝乡锣鼓》带有明显的宫廷音乐印痕,是古代宫廷音乐研究的重要文本。其表演形式多样,集歌舞音乐、戏曲表演于一体,也是
马戏灯
马戏灯,古称竹马灯、马灯舞、小马灯。起源于淮河流域的淮南市毛集实验区花家湖社区,该项目以战场摆兵布阵的场面为素材,经过民间艺人艺术加工,用竹篾和彩布扎制成道具马,表演者将道具马系在腰上,全副戎装,披挂上阵,锣鼓伴奏,按照设计编排的阵式图登场表演,演员表演跑阵外还有战场撕杀,夹有说唱、念白、顺口溜等艺术形式。该灯舞传说共有七十二阵,现挖掘整理了二十二阵。因该灯舞取材于古战场骑兵布阵,整个场面战旗飞扬,锣鼓震天,战马嘶鸣,凯歌高吭,气势磅礴,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先后流传到淮河流域潘集、寿县、怀远乃至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此灯舞既有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又展现出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
钱杆舞
城关镇是五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泗洪县和嘉山县接壤,南临淮河与朱顶镇为邻,西临头铺镇,北临怀洪新河与双忠庙镇隔河相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营造了城关镇独特的环境优势。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带来了南北不同文化的碰撞,孕育产生了民间舞蹈——钱杆舞。钱杆舞的主要表现方法为手握钱杆子中段,绕体打击身体的肩、臂、手、腰、腿和脚等部位。其中有单打、双打、对打和不同的队形变化,边打边唱。整个场面欢快、流畅,给人们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钱杆舞既体现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脉搏。它是本地区汉民族较完整、具有典型民间艺术形式的杰出代表。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
青阳位于皖南山区,是安徽重要的苎麻产地,麻纺业较为发达,境内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生漆夹纻技艺是以漆树割制的天然土漆、纻布、瓦粉(或玉石粉)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先以泥塑成胎,再以生漆为粘剂,将纻麻在胚胎上逐层裱褙,达到一定厚度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就形成坚固的外壳,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再施以各种装饰纹样,经几十道工序即成为外表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艺术品。由于生漆夹纻技艺制作的漆器具有质地轻便,造型精准,不易开裂变型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宗教界作为制作佛像的首选。唐天宝二年,扬州大云寺
濉溪刻绫画
  刻绫画是画家贺馥女士在民间剪纸基础上与版画等各类绘画结合,在创作题材和内容上加以深层拓展,并在材料、技法、装裱上加以突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表现手法是刀刻,非剪;是绫,非纸,在装裱后方集大成。画面突破了剪纸的尺寸、表现内容的局限性,不仅有版画、国画的视觉效果,也有着装饰画的特殊美感。    贺馥在不断吸取国画传统精髓的同时,又渐渐把版画的技法运用到剪纸中去。国画、油画通过干湿浓淡、色彩的丰富变化及明暗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效果,而剪纸只能在阴刻阳刻两度空间上起刀、行刀,贺馥凭借厚实的美术专业功底,大胆设想,巧妙构思,采用圆中套
花梆舞
花梆舞的花梆最早俗称竹梆,历史源远流长。主要产生于我县山区一带。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果实,上山组织围猎,携梆带叉,驱赶和猎获野兽,并在间歇时以此为乐。每年的九月初九举行篝火活动,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成果。这一民间习俗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竹梆的产生,据说是农民为了保护地里的红芋(也称甘薯)不被野猪所吃而创造的,首先是棍子驱赶、杂芭毛人、敲棕树筒、看夜、竹棍敲击大石头,再到小竹棒敲打竹筒,形成竹梆。最后演变成花梆舞,花梆舞的围猎野猪,钢叉飞舞,梆声激越,锣鼓喧天,众青年围追堵截,与野猪搏斗,直至消灭,每一节动作朴实粗犷,舞蹈气氛热烈,地方特色浓厚,让人身临其境,观者与舞者产生共
皖南木榨油技艺(歙县木榨油)
徽州木榨榨油从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十多道工序。油菜籽收割后,首先用风车筛去杂质,再在大锅里炒熟。炒好的油菜籽冷却后,进行两至三次碾磨。磨的粉越细越好,出油率也就越高。蒸粉是一道很关键的程序,蒸好的粉用包袱提倒进放了稻草的铁圈中,踩压为粉饼。木榨的主体部分是一根很大的树挖成,中间挖了一个圆孔,靠胀楔挤压粉饼的原理榨油。上榨是得要两个人通力合作才能顺利的完成。木楔分两排,一排胀紧则另一排松掉,再胀再松。安放木楔是个技术活,一般由榨房的大师傅亲自操作。撞榨用的是撞杆(或者石锤)。这种传统的木榨榨油方法最少需要五个人一起合作,劳动强度非常大,每一道工序基本靠人工
金箔画
金箔画:采用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结合,制成金箔工艺画,既能体现黄金的高贵,又可展示技艺的精湛。 
沙济毛豆腐
毛豆腐是青阳县沙济一带的传统名菜,它是通过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豆腐通过发酵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经烹饪后味特鲜。
树雕画
树雕画:原料为树皮、树根,经特殊处理后,再据其质地、纹理、色泽的差异加工,融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立体感强且有浮雕的韵味。
五河旱船舞
五河县城关镇旱船舞是集多种行船动作、表演、说唱、锣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城关镇东与两省三县交界(即安徽省、江苏省、五河县、泗洪县、嘉山县),西邻头铺镇,南靠淮河接朱顶镇,北与双忠庙镇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营造了城关镇独特的环境优势,四通八达的水路旱路,带来了南北不同的文化。正因为如此,城关镇衡台社区的旱船舞经过几代艺人的精心加工,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旱船舞成为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五河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旱船舞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活泼生动,表演者通过撑船、划船、顺风行船、逆风行船、掌舵、晃船、数码头、耍戗等细腻的表演动作和诙谐幽默的语言,使旱船舞的表演活龙活现,为群
徽剧(徽戏童子班)
清代中期,伏岭成年男子旅外经商务工人员已超过半数,多从事面馆业,正、二月是面馆业淡季,一年一度回乡探亲,照看在家“留守儿童”,见假日闲散在乡小孩到支祠学戏、演戏是好事,他们支持组织“童子班”,请人教戏,在支祠内搭台演出,形成三门自置行头道具演出,但各门演艺水平参差不齐,观众多寡悬殊。支祠剧场窄小,当有好戏时,外村观众难挤入场。道光九年底建成三间两厢两走廊的徽式戏台,广场可容纳数千人。道光十年元宵节三门“童子班”登台公演。正月十日至十七日演出四夜。每夜三门都要演出节目,先由各门自定节目与排练。演出分头、中、末班出场。演出先后次序于正月十三日由三门值年代表到昌福寺旁的太子庙分二次抽阄确定。头三夜各
凉亭锣鼓
凉亭锣鼓是我县流传至今古老的打击乐,流行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能仁乡境内。其独特的打击乐谱,从不外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能仁乡位于安徽省定远县西北约45公里处,该乡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带。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合徐高速公路,省道S334至凤阳武店镇水泥公路穿境而过,南与省道S311和投资243亿元的炉桥盐化基地接壤,北与凤阳、蚌埠接壤、西临淮南铁路线。全乡总面积54平方公里,8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24053人。凉亭锣鼓(又称凉亭十八番锣鼓)流行于能仁乡境内,相传民间艺人李训广老先生(已故)清朝后期在怀远县鼓棚中打鼓,后赶庙会至定远县能
和县牛角画
为巢湖市苏湾工艺美术厂研制生产。1999年9月被定为安徽省旅游定点产品。牛角画:原料是以高原所产的牛角作精加工切割,取其色泽柔润,富有质感,半透明且有夜光特点,再按设计好的草图拼装粘贴。
宁国竹画
我国画坛新近崛起的一株奇葩。它以江南盛产的毛竹、元竹为原料,经过选、破蔑、漂白、下样、垫压、选型、小装、喷漆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竹画对蔑工技术要求很高,一片花瓣要削成一毫米十分之一那样薄,蝴蝶的触须要削成头发丝一样细。宁国竹画有国画的艺术风格,又有浮雕的立体感,既可水墨淡妆,又可象彩塑那样浓抹,堪与铁画媲美。(合肥)
绒锈画
含山县林头镇传统手工艺品,为戈彰和家传绝技,现开有家庭绒绣画工艺品厂。吸取国画、油画的技艺,以丝棉、鸟羽为原料,加人分色渲染,然后依画面要求粘贴于画版之上,所绣人、物形态逼真,也彩艳丽,栩栩如生,立体感极强。"双猫献花"、"双猫戏鱼"、"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作品,1988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亚洲产品展览会参展,并作为民间土特艺术品赠送台湾、香港及美国、日本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