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民俗文化
皖南根雕
皖南根雕在广德流行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清代皖南的太平县有个根雕艺术家叫汤俎,到皖南山区采挖古木树根创作人物鸟兽,颇有美誉。经不断传承发展,皖南根雕已形成多品种系列,并绵延至今。发展鼎盛时期为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皖南根雕随着人员流动的加速被传播到江、浙、沪、闽等地,成为当时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收藏之物,并趋之若鹜。随着社会的变迁,目前广德仍有一批从事根雕艺术的人员,他们为根雕艺术的发展、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根雕大赛上获得金奖,并引起业内的普遍关注。皖南根雕是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它是以一定自然形态枯树奇根异木为基材,经人为筛选、观察、构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艺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张孝祥与镜湖故事是产生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广泛流传于芜湖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它记录了南宋著名诗人张孝祥捐田造湖、蓄水防涝、造福桑梓的一段历史。芜湖地区沟塘纵横、水系发达,平均海拔仅为6-10米,东北高、西南底,地势低洼,丘阜林立。宋代,在鸡毛山小高地上建立了夯土型芜湖古城。南宋初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兴起,大举南下。江淮之间烽火狼烟、生灵涂炭。公元1143年(绍兴十三年)为避战乱,12岁的张孝祥随父张祁从世居历阳乌江(今和县乌江镇)鸡笼山举族南迁至芜湖城西之升仙桥西(今长街状元坊),聚族而居。其时,芜湖城西一带,南邻青弋江、北依赭山、西靠范罗山、东为城池高地,乃三面高地环抱之中的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是石台县传统的绿茶制作技艺,主要在皖南一带,尤以石台(古称石埭,1965年更为现名)为之最。雾里青茶园位于海拔千米的高山云雾之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时,全国名茶37个品目,其中“嫩蕊”即为当地人所称的雾里青。南宋大诗人陆游、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在其著作中都有相关记载。可见,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有上千年历史。石台雾里青是皖南储叶老品种,由百年以上野生茶树群落采摘鲜叶制成。其生产技艺十分考究,选用高山云雾茶叶,按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10般传统手工技艺,经过37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做好成型的雾里青,
髹漆技艺(宣城市绩溪县)
髹漆技艺起源于上古,明、清时代其技艺体系已趋于完备,制作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古徽州地区的髹漆制品尤为突出。古代唯一的一部髹漆专著《髹漆录》便产生于徽州,它由新安人髹漆大师黄大成所著;书中《阳识》和《堆起》两章记载列有:识文描金、堆漆(即堆屏)等8种堆漆装饰方法。堆漆工艺产品主体感强,或高或低,变化甚多,宛如一副浮雕、一片石刻,而非浮雕、石刻所能比拟。徽州髹漆方法制作的楹联、匾额被人们称之为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该项目主要位于绩溪县华阳镇,该镇是城关镇,占地面积8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万多人,是绩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北宋乾德四年(966),华阳始建至今历来都是县政府所在
花砖制作技艺
皖南泾县,茂林古镇。此处水土千般好,从来风情万种美。茂林建筑,既沐徽风,又具独创。人家徽州“粉墙黛瓦”,墙体青砖,须粉刷。而茂林“花墙黛瓦”,无须粉刷。墙体材料便是天下独绝的花砖。茂林花砖整体呈灰青色,砖面有花纹,颜色深色不同,故而得名,其制作工艺考究、原料特殊,烧制复杂,规格多样,结构坚韧。底色浅灰,花纹深黛。花砖是泾县特有的一种古建筑内外墙墙面装饰材料,抗冰冻,抗风化。不沾灰,不开裂。质地细腻,手感舒服。拒腐防变,实用美观。叩之如鸣佩环,极富乐感。明代时已开始大量运用与普通民居的建造,主要用于建筑的地方前檐墙、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既天井两侧及堂心对面的墙面装饰。它花纹清晰,图等雅致,意境悠远别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传统宣纸制品加工技艺是在宣纸原纸基础上,以传统工艺进行砑光、打蜡、染潢、防蛀、染色、施胶、改型、改性等,使宣纸更为精细,外观更精美以及扩展宣纸文化内涵的系列加工工艺。这也是宣纸制作技艺的延伸与发展而形成的独立体系,与传统记实纪事及艺术创作结合的特色技艺,同时融入了物理、化学、美学、气候、传统医药等多学科知识,蕴涵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基因。纸的加工技术在机械造纸尚未出现之前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门类,起因是手工纸纤维毛孔粗大、纸质发松,以毛笔蘸墨在原纸上书写发墨洇彩快,从东汉时期就开始采用砑光、打蜡、施胶、染潢、防蛀、染色等工艺弥补原纸先天不足的缺陷,后由于官府文书乃至皇宫用纸的更为精细化要求,融入美学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顶市酥,又名“红纸包”,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少皆宜。顶市酥的前身为麻酥糖,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传统糕点。明清时,因为徽商的兴起,麻酥糖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全国,渐渐成为人们日常食用和招待客人的必备茶点。市场上最好的麻酥糖被人们称作顶市酥,顶市酥便渐渐取代了麻酥糖的名称,沿用至今。顶市酥的主料是脱壳后的芝麻和熬制的饴糖(糖稀)。芝麻中含有人体必须的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及锌、钙、磷、
宁国龙窑制陶技艺
宁国市株木店陶瓷厂1958年恢复重建。株木店陶瓷厂位于港口镇凉亭村,距市区10公里。株木店生产陶瓷历史悠久,《宁国县志》记载:“株木店陶土资源丰富,质地优良,是历史上传统陶器生产地。”1958年在场内挖掘出土古窑址(龙窑)30多座,清理出土清康熙十四年(1675)制大花缸一只和大量陶器碎片(1997年《宁国县志》)。宁国龙窑大器主要以粘土原料制成泥,捶坯、拤把成型,上釉,然后装入龙窑烧制而成。龙窑,在江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冯先铭《中国陶瓷》)。从《宁国市方塘龙窑窑址发掘报告》可知,最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宁国龙窑依山而建,长20—60米不等,以似龙斜卧小山坡而得名。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松枝
淮北泥塑
民间泥塑又称传统泥塑,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又以塑庙神为主要形式传承下来,解放前,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乐见。作为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的淮北大平原,特别是濉溪县国家级文化之乡临涣镇地表下(约两米左右)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泥塑主要原材料——纯粘土。因为它呈黄色,有着和胶一样的粘性,故取名黄胶泥,它具备着特有的纯、细、粘和硬的质地,据父辈言传我家上溯就有近两百年历史,从祖师爷到我父亲都是当地方圆百里的塑神名匠。至今我还完整地传承和效仿着他们民间泥塑工艺的每一道制作流程和技法,特别是选土和做泥尤为重要。在选、晒、泡、砸的基础上又加上摔和揉两道工序,把泥做得像蒸馒头面一样柔韧,用起来更为得心应
庐州木雕(合肥市包河区)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庐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参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4年拜师学习木雕工艺,至今从事木雕工艺事业已有40多年,创作了一批群众所喜爱的木雕工艺作品,培养了一批木雕工艺传人。其作品《八仙过海》入选日本福冈世
三河羽扇制作技艺
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的羽毛作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0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三河羽扇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经过分检、配料、清洗、染色、刷整、包角、绘画、装璜等14多道工序才能成扇。三河羽扇制作的第三代传承人丁政权,从事羽扇工艺制作研究近三十年。多年来,丁政权革新改良羽扇的制作工艺,丰富羽扇的艺术价值,并自立“皖云青”注册商标,先后开发出孔雀
六安灯歌
自唐宋以来,六安南乡的广大先民,每逢农历的正月十五至二月二,玩花灯、唱灯歌,通宵达旦,一直流传至今。灯歌的表演形式有:狮灯、船灯、车灯、驴灯、五马破槽灯、大头娃娃灯、挑花篮等等。它的最大特色(也是与北方花鼓灯最大不同之处)是以歌唱为主,且以望风采柳、即兴口头创作而取胜。本项目收集的传统和现代的灯歌唱词共两千余首。灯歌唱腔在流传中形成了不同歌唱流派,如霍山调、六安调、舒城调和各种花腔小调(曲谱附申报书后)。灯歌的演唱程序大体是:开场首先唱谦歌、进家先唱赞联(对联)歌、讨赏要唱发财歌、中场连词唱主歌(歌手要唱大段连词的灯歌)、转场要唱谢主歌(例见“基本内容”栏)。六安灯歌中的“拆字歌”更是民间口头
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
金种子集团出品的醉三秋酒是阜阳特产,其酿造技艺发端于魏晋之时,至宋元时代,其发酵制曲工艺开始与蒸馏技术相结合,自明清至民国时期日臻完善,并成熟定型,建国后得到保护和发扬,形成了“一控三清一配”(控浆减水、辅料清蒸、原料清蒸、酒醅清蒸、配糟发酵)的独特工艺,具有“四高一中”(润料水温高、堆积淀粉高、堆积温度高、入池水分高、中温入池)的鲜明特点。醉三秋酒的品名起源于公元265年“刘伶一醉三秋”的典故。相传魏晋时期,酿酒大师杜康(有人考证为上古酿酒大师杜康后人“杜林”,一说“杜用)在颍水岸边开设酿酒作坊,名曰“杜康酒林”。一日,“竹林七贤”之一的酒圣刘伶在此店,逞能时喝了“杜康酒林”三碗酒,“一醉三
美溪唢呐
皖南美溪唢呐,广泛流传在皖南山区黟县、石台县、黄山区、祁门县四县区交接处的青弋江上游流域内的黟县美溪乡为中心的区域内。流传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作为地方传统民间音乐,难能可贵的是,至今仍保存有记载唢呐古曲谱的清光绪初年的手抄工尺谱,共计59首。同时美溪民间仍然保持着师徒传承方式,将这一民间唢呐演奏活动世代传承(通常采用麦杆、稻杆吹小便筒、吹水泡训练吹奏运气技巧,通过认识乐谱掌握传统曲目)。由于美溪地处皖南山区腹地的小盆地中,山高林密、溪水环绕、气候湿润,地形较为封闭,自唐末以来为历代北方“棚户”移民之地,美溪唢呐在美溪一带流传甚广,一直是山区居民劳作之余的主要文化活动,因北方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
长丰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发祥地长丰县吴山镇庙会活动影响大,辐射地区包括本县、肥东、肥西、淮南、六安等周边县市。吴山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这里民情淳朴、民风敦厚,老百姓中庸和谐、随遇而安,易于民间民俗文化的滋生和繁衍。古镇周边地上地下文物、遗址、遗存繁多。“吴山庙会”以“吴王庙”为核心,以周边广场、空地为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二月二前后,以举办祭拜法事、烧香拜佛为主旨,组织或自发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娱乐游艺、体育杂技、商品流通、科技书刊、旅游宣传、风味小吃等,集售卖、交流、参与、观摩于一体的民间民俗文化商贸活动。据史料记载,“吴山庙会”早在明朝隆庆年间就已有香火。嗣后,庙内僧徒渐多,香火日盛,遂衍
野鸡坞外科
野鸡坞外科,歙县南乡人方国梁所创,因其祖居地名“野鸡坞”,俗称“野鸡坞外科”。自清代乾隆1765年间得名算起,代代为医,传承至今有10代传人,二百多年历史。野鸡坞外科对发背、腰疽、五肿伤寒、乳疽、疔疮等无名肿素有特效,药到病除。方氏认为外科疾患皆因“风从上受,湿从下注”而致,须内外并治。施治除精制祖传各种丸散膏丹外敷,还注重内服。并提出外科疾患并非都由火热之素而生,除疔疮外,很少用清热解素药。其祖方家万在歙县南乡洪琴开设春生堂药店,著有《德章祖传外科秘书》,分“训子入门”、“病机”、“症验录”等篇,并附“一杯醉倒方”等方剂,用于外科刀针止痛。“训子入门”篇强调医生要有仁心,学有垣心,切戒贪酒心
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
古城庐州地处皖中,其南北交汇、东西咸宜,文化底蕴丰厚。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为附着于农耕文化、水运文化的船模制作技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使之成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品种。古船模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传自有航运舟船史以来就伴随有木雕船模的制作。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称雄世界,明清时期的帆船制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就是一个明证。有文字可鉴的史料和出土的古船遗物,为船模的设计制作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吴氏船模”制作技艺遵循“以史为鉴、仿古逼真、工艺精湛、推陈出新”的原则,其工艺复杂,有10余道工序。传承人吴培主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宜秀区)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十三世纪起源于皇家宫廷造办处,至清乾隆时期达到全面兴盛。铸胎掐丝珐琅,集青铜铸造、瓷器上彩、传统绘画、雕刻、鎏金等众多工艺于一体,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清代晚期,随着封建皇权的没落以及侵略战争的爆发,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于皇宫流落民间,并一度濒临失传。建国后,在相关工艺大师数十年的挖掘和恢复下,而今,这一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传统技艺终于得以“浴火重生”,并在历史文化名城——安庆落户生根。其工艺有设计、铸胎、修胎、掐丝、焊丝、点琅、磨琅、上光、錾刻、鎏金等几十道工序。产品艺术特色鲜明,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胎体厚重,器形复杂多变;丝工线条优美,纹案富于变化;琅面色彩斑斓,色泽
铜陵凤丹制作技艺
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地区是铜陵县凤丹的原产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凤凰山药用牡丹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铜凤牌”凤丹皮多次获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铜陵县顺安镇(原新桥镇)凤凰山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药用牡丹之乡”,“铜陵凤丹”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1998、2002年铜陵县医药有限公司“铜凤”牌凤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999年,“凤丹皮”作为国家“农协会”的指定产品,参展北京国家“农博会”。作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凤丹皮”还先后参加了在广州、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农产品展销会。凤丹所含的化学成份有芍药甙
陈抟传说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世称陈抟老祖,他继承了汉代以来的相术学,并把黄老思想、道教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等汇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是继老子、庄子之后的道教至尊,也是一位哲学家、易学家、自然科学家、养生学家、相术大师和诗人。陈抟在唐末、五代时期生于安徽亳州城南十二华里陈庄,在家乡亳州度过了前半生。其时,老庄思想和学说盛行于亳州境内涡水流域,陈抟深受感染和熏陶,一生撰写了《指玄篇》八十一章,《三峰玉言》、《人伦风鉴》等十多本书,创绘易图二十一种,作诗六百余首。他的学术思想对安徽、河南、陕西、湖北、四川、山东、河北等七个省的广大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