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 > 城固特产
城固民俗文化
扫五穷
扫五穷,又称扫五魔,扫五群,即扫除邪、怪、灾、病、贫五种魔群,是一种鲜见的民俗现象,它只发生在中国汉水上游的汉中洋县及其周边地区城固、西乡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五,由社火会出面,在村民中挑选几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化妆成红、黑灵官,孙悟空,喜神,土地神,广成子,托塔天王李靖,毛女子等,在铿锵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由“土地神”领路,挨家挨户在村里走一遍(认为这些法力无边的天神会驱走五穷)。毛女子手拿小簸箕和小扫帚,在每家屋里扫几下(象征性的做几下清扫的动作),表示将家里的五穷扫走了,家中就会平安,不受邪、魔、病、贫缠绕了。有些妇女还请毛女子在新生婴儿身上扫几下,预示婴儿不生疾病,健康好养。主家除敬神、
城固柑桔节
城固柑桔节:由城固县人民政府主办,从2000年开始,以后每年举办一次,从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开始,时间半月,与张骞文化艺术节同时举行,以采摘柑桔、体验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
张骞文化艺术节
张骞文化艺术节:由城固县人民政府主办,每年11月份的每一个星期六开始,时间半月,地点在张骞纪念馆,主要内容有集邮、花卉、盆景、根雕、书画、文物展览、张冬生平事迹展,以及文艺演出和经贸洽谈等。
认干亲
认干亲,俗称拜干爹干娘。这是两家交情深厚的表现,一旦拜了干亲,就意味着交往关系不同一般,永远相帮相扶,同甘共苦。但在婴儿时期认干亲,却又另一目的。旧时人们宿命论思想蔓延,婴儿落草后常请阴阳先生算命.若断定命相不好.长大必克父母.通过认干亲便可转移命数;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娇贵,怕不好养,或者出现过生子夭折现象,怕自己命里无子,借认干亲来保住孩子。须找个多子的贫寒人家,最理想的是姓刘的人家,以刘谐留,取留下之意。认了干亲后,马上随干爹子女排行重新取名。汉中城乡过去认于亲的方法是“撞”。择个黄道吉日.抱上孩子出外,碰上头一个男人就认作干爹,遇女则认作干娘。遇到未婚的暂称姨姨、叔叔.待将来结婚后再改称
菜花节
菜花节:汉中盆地有近200万亩油菜花,每年三四月一片金黄,香飘万里。由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五个平川县轮流举办。时间在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主要内容:以观赏菜花为主的特色旅游活动、集花海观光、乡村休闲、景区游览、民俗演出、招商洽谈为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老镇汤
城固善食,尤以原公名。原公吃食中,清汤杂烩为上品。原公于县城北十里处,乃名乡古镇。这个镇子很是特别,有两点十里八乡不可比:一曰人稠。诺大个镇子,住着两万民众,房挨房,脊连脊,几条巷子贯穿其间,像个迷魂阵。有这么个顺口溜相传至今:东西原公十里吊,一里一座庙,八百(爬柏)菱雀树,七十二槽槽,足见其不同凡响。外乡人如一人进巷,你无论如何是独自走不出来的。原公真是个了不得的奇镇。二曰善食。因人口稠密,左邻右舍各家各户在吃上就有暗自叫劲狠下功夫,总想做出最别致、最美味而让别家羡慕嫉妒恨去。每家都有了自家的拿手菜,形成了户户善做、人人会吃的纯朴民风。尤其一道“清汤”杂烩,更做出了特别的“酸”滋味,让人
汉中麻鸭
汉中麻鸭具有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能适应高寒气候,产蛋率较高的特点,适合在粗放条件下饲养【皮肤颜色】黄色【头型】头清秀【颈部特征】颈细长【体型特征】体型较小,体躯较长,背部宽大;公鸭颈部上1/3羽毛多为青绿色,有翠绿光泽
城固庙香节会
庙会、香会是历史上遗留的集市形式之一,伴随宗教,一般多在寺庙及其附近山岳、集镇举行。起始纯为庙祭,后渐演变为物资交流会。一、城隍庙会会期三天,从农历四月十七日起会,十八日是正日,庆贺城隍寿辰。二三家戏班在城隍庙戏台和上察院新搭戏台昼夜演出,各献技艺,激烈竞争,唱对台戏。庙内或富宦、商贾、社会名流陈设家藏文物古董,让人观赏、品评,谓“摆六所”。庙后寝宫有马畅和本县两家自乐班演唱。寝宫上悬一对九莲灯,所需菜油由香客捐供,三昼夜不熄。正日,人们抬木制城隍塑像出驾,走正街、穿西门,到北城后树林小憩,再绕道由东门入庙。长工、店员均于此日休假赶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兵工厂迁至城隍庙
四船扑莲
“四船扑莲”流传在城固县汉江河畔的白岩村一带。舞蹈通过四个船姑娘,驾着四条彩船,在四个艄公的协力配合中,围、追、扑、赶一朵莲花的表演,表现了水乡人民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四船扑莲”流传在城固县汉江河畔的白岩村一带。舞蹈通过四个船姑娘,驾着四条彩船,在四个艄公的协力配合中,围、追、扑、赶一朵莲花的表演,表现了水乡人民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传说很久以前,有个老渔翁和他的女儿爱莲,去汉江河打鱼赶早市。爹背小舟,女提网篓,天明之前路过莲花池畔,突然一团金光射来,把老渔翁吓了一跳,女儿眼尖,急忙叫爹爹向池心看去,原来是一朵斗大的金莲花。二人立即把小舟放进池中,向金莲驶去。谁知那朵金莲是
城固架花
城固架花是中国民间刺绣工艺的一种,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架花设色单纯,大多绣品是在白色坯布上挑绣蓝花,色彩鲜明沉着,饱和而谐调,注重黑白对比效果。城固架花最典型的组合图案是“五果花”,果中有花、花中有果,传统代表作品有《十子图》、《大舜耕田图》、《状元祭塔图》、《鲤鱼跳龙门》等。城固架花既有江南水乡之雅致,又有北方宏大之气势,是农耕社会的缩影和人类文化美学史的实录,在西北地区独放奇葩。2010年,《城固架花》跻身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初看童子在戏玩,越看越多越耐看。变中有奇奇生变,传世佳品天外天。
芯子社火
社火在清代由关中传入城固,每年春节民间都要耍社火。芯子社火是社火的一种,讲究高、惊、险、悬,由芯子和杠子两部分组成,杠子刨光两端安装抬把,中间打卯,上芯子时套卯。芯子上1至3人,分称单芯、双芯、三芯或悬芯。旧时表演的《船仓借伞》、《草坡传信》等,形象鲜活、风趣滑稽、诙谐幽默,可谓名副其实的民俗舞蹈艺术。虚中有实实有芯,总将扮相饰逼真。嬉笑忧乐随情移,谁说社火不感人。
曲子坐唱
俗称“念曲子”或“板登曲子”,清代多为文人自娱,故有“室内雅乐”之称,是城固说唱文化的代表。曲子演出形式为坐唱,只唱不说,没有表演;选材广泛、讲究文辞,力求诗情画意;调词旋律精雕细琢,形成独立格律,二人对唱或众人同唱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至今广为流传的有《十劝郎》、《十字歌》、《哭七七》等。汉中曲子请君赏,师传口受渊源长,及至进入新世纪,唯有城固在演唱。团队数十分布广,演职人员技能强,文献大师铸新篇,天籁雅韵得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