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番禺特产
番禺民俗文化
沙湾飘色
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明末清初已有雏形,主要是在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祭祀活动时抬着与北帝有关的人物造型巡游。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站着一个8-12岁的古装儿童,即“屏”,“屏”上再站一至两个2岁左右的古装儿童,即“飘”。飘色是以屏和飘的扮相、姿态、服饰及道具有机结合组成造型,来表现某个故事、传说、戏曲和风俗内容。番禺沙湾飘色以色彩艳丽,造型典雅,色梗钢筋幼细,装置奇妙,内容新颖等特点闻名于海内外。
沙坑醒狮
番禺区沙湾镇沙坑村的沙坑醒狮,亦称“南狮”,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其造型夸张,额高而窄,眼大能转动,口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传统南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最大。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温顺而和善,武狮表现勇猛而刚烈;少狮即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技巧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
沙亭龙船乸崇拜
番禺地处水网之区,船曾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番禺地名来由的其中一说,也与船有关(《山海经》第十八章《海内经》)。明代岭南学者、著名爱国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舟语》记载:“此船青面独角,无须,快捷异常,因无须而被称为龙船乸。”沙亭龙船乸崇拜习俗蕴含亲水文化的内涵,与龙船竞渡、拜菩萨等民间习俗有关联。展示了番禺人民朴实的信仰及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体现智慧与力量及团结、奋进的精神。
横沙会
相传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横沙会便成为横沙村最隆重的节庆日。农历正月二十四是扬名整个番禺鹿步司一带乡村市镇的“横沙会”,这天是村民信奉的三娘菩萨的诞生日,村民们都要到三娘菩萨庙中祈福许愿。以罗、莫、下沙村为“三镜”,信奉三娘菩萨;以朱、黎、梁、冯、叶、隔堂朱作为“四社”,信奉四娘菩萨。每年的横沙会日,“三镜”、“四社”便由各自的族长老组织本姓氏族的青壮年排行列队抬着菩萨在村中的主要大街-,请来戏班唱大戏助兴,大戏一般要唱上三晚。此外,村民家家户户包粽子,狮子队也舞狮子以示庆祝,全村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
上漖龙舟制作技艺
广州番禺上漖村是华南地区著名的龙舟制作之乡,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鸡公头”龙舟产自上漖村。该村制作龙舟萌芽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40年以上的历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为鼎盛期,后由盛转衰。该村龙舟制作多为祖传家业,以黄、卢、梁、陈姓为主,手艺精良。所造龙舟称为“鸡公头”,主要由龙骨、脚旁、大旁、龙筋等12个部分组成,制作技艺包含升底、钉脚旁、扎彩盘、上龙缆等14个工序,拥有侧立偏差控制、掌口、钉眼处理和船体设计4大核心技术。因所造龙舟“样式好、密度高、划得快、够坚牢”,被广泛应用于龙舟竞渡活动。
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
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广泛流传于沙湾及周边地区。沙湾地处丘陵地带,草质优良,所产的水牛奶质量好、产量高,沙湾人以水牛奶为原料,创制出了姜埋奶、凤凰奶糊、窝蛋奶、牛奶白饼、牛乳等一系列水牛奶特色食品。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的制作工艺从食材的挑选、材料分量、放置顺序、温度掌控都特别讲究,水牛奶制品搭配其他食材营养价值十分高,这些充分反映了南方人食不厌精、注重养生的饮食理念。
沙湾何氏广东音乐
沙湾何氏广东音乐申报区域:番禺区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广东音乐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月》、《娱乐升平》、《赛龙夺锦》等。乐队最典型的组合是“五架头”(即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和“三架头”(粤胡、扬琴、秦琴),各种丝竹乐器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了岭南丝竹音乐的精微和华美。2006年,广东音
番禺鳌鱼舞
番禺区鳌鱼舞源远流长,相传是由浙江传入的“鱼灯舞”发展而成。沙涌村居住着江、幸、胡三姓,三姓氏均世代做鳌鱼舞。三姓原籍浙江省奉化县金鳌村,先祖于明洪武年间随南征大军来广东驻守南疆,后在番禺落户时把从原籍带来的鱼灯舞发展成鳌鱼舞。番禺沙涌世代相沿有“鳌鱼会”,每九年一届,从不间断,至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作为广州市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鳌鱼舞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关于鳌鱼,番禺乡间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的时候,金色的鲤鱼吞下海里的龙珠,变成鳌鱼。一日,一位书生上京赴考,途经“美人国”时,被一群妖女戏弄。书生为摆脱妖女的追逼逃至海边,见波浪中有两尾鳌鱼嬉游,便向它们疾声呼救,随即纵身跳入
番禺水色
番禺水色是一种以木筏为载体、以戏剧或民间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水上表演活动,主要流传于番禺区市桥镇、沙湾镇等地。番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境内水网纵横,河涌交错,为水色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同时,它还是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古县,建县距今二千二百多年,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屈大均《广东新语》里有大洲龙舟水上扮故事的记载。清人檀萃所著《楚庭稗珠录》里比较详细的记载了有关市桥凤船表演的情况。清同治版《番禺县志》中叙述有关凤船情况时写道:“船后则彩艇络绎,缀引水色,皆用娈童扮演故事。”这是目前明确有“水色”二字记载的最早文献。番禺水色艺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