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临清的饮食文化
临清的饮食文化300多年的运河历史,为临清饮食文化博采众长,融汇南北创造了条件,留下了众多的具有代表性小吃。运河古城临清的小吃,经过运河300年的锤炼,已经重重地烙上了历史的印痕。主要代表有托板豆腐、热羊肚、下凡肉、王四辈熟牛肉、窦家蒸包,最有特色的是临清的汤。临清的汤味道鲜美、清口、久喝而不腻。著名的有:鱿鱼汤、干贝汤、海米汤、银耳汤、木耳汤、口蘑汤、紫菜汤、鸡腰汤、肉丝汤、鸡子汤、对鱼汤、西红柿鸡子汤、海参汤。临清人饮茶历史悠久,不仅是民间生活的一种习俗,也形成了民俗文化。特别是“老临清”,有一日三茶的习惯,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沏茶,称之为“早茶”,午饭后沏茶称之为“除腻茶”,晚饭后在
秦始皇东巡传说
秦始皇东巡的传说诞生于荣成市成山头区域。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长1.5华里,南北宽5华里,是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被誉为“亚细亚—太阳启升的地方”,又称“中国的好望角”。目前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自1997年由坐落于成山角下的西霞口村获得经营开发权以来,无论是景区建设、文化景点保护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成山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山东半岛沿海风景线的靓点。齐景公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至于琅邪。”文中的朝儛,指的就是成山头。在神祉崇拜的远古时期,成山头又被誉为日主神的居住地。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先后两次
临清驾鼓
临清驾鼓鼓点丰富,声音宏大,音色变化多样,现如今保留的曲牌有点鼓、大排鼓、二十八宿,三番带滚鼓、卧龙鼓等。目前先锋办事处大桥村组织的驾鼓队最为完整。1996年大桥驾鼓队荣获全国农民艺术节金奖,1999年受邀参加山东省建国50周年广场文艺汇演。目前我市已恢复和组建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大桥驾鼓会、尚店乡洼里大秧歌、仓上村高跷、烟店镇的竹马、新华办事处桑树园村高跷秧歌、康庄镇的高跷、彩船、魏湾镇丁马村的舞狮,刘垓子的廖庄花鼓。这些社火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荣成渔民号子
荣成是渔业大市,有着几千年的渔业生产历史。勤劳勇敢的广大渔民在长期与大海、大风、大浪的抗争中,在繁重的生产实践里,不断创造出了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渔民号子。它作为渔民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古老歌谣和精神号令,在荣成沿海区域广泛流传。渔民号子既有鼓舞情绪、调节精神的作用,又有指挥生产、协调动作、统一行动的功能。随着时代不同,渔民号子不断发展和变化,由最初简单的音节、无调子的形式,逐步演变为有调式和唱词,且内容丰富的渔民号子。特别是在50—70年代,渔民号子最为兴盛,其音乐性、节奏性、实用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形成了气势雄浑、喊唱交替的荣成渔民号子,并在渔民们的新老交替中一代代流传下来。荣成渔民号子,
威海剪纸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生民,男以渔、农为业,女以绣织为主,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剪纸即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威海剪纸的显著特点是: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寓意鲜明,粗犷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在这里,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都是美化生活的实用剪纸。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斗花、灯笼花,用于手绣或刺绣的枕头花、鞋花、鞋垫花、荷包花,以及儿童兜肚花、儿童虎头靴和虎头帽花等;花样内容则多以海洋动物如:龙、虾、鱼、蟹;飞禽走兽如凤凰、孔雀、蝙蝠、金蟾、玉兔、虎、狮、鹤、鹿、鸡、猫、狗和渔乡生产生活场景为主,有的
石岛渔家大鼓
石岛大鼓”是沿海渔民在其特有的人文历史环境中,在长期从事海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石岛大鼓”是渔民特有的庆典表达方式,集中体现了鱼虾满仓、渔船靠岸时人们的喜庆心情。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早饭后,以各渔村为单位,自发地组成锣鼓队,从各村出发,沿着石岛主街道行进,一直延伸到各渔港码头,最后汇集在石岛镇广场,这时庆典活动达到0,活动时间一般持续到中午。“石岛大鼓”在中国民间音乐体系中属打击乐类中的集群固定型锣鼓。由数百年前的单鼓表演逐步发展完善为多鼓、队鼓、集群方阵鼓表演方式。也可根据组织主题要求进行单鼓、数鼓及方阵鼓队表演。最多可组成近三十台
文登草编
草编是我国古老的编织技术之一,源自人类早期以植物的枝、叶、根、茎为原料编制器物。文登草编是当地农家妇女,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通过创造性艺术加工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文登草编在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经营达到鼎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作为重要的手工业在全县推广普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旧时,文登当地几乎人人都会草编制作技艺,加之不少草编艺人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使得近代文登草编技术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文登草编就地取材,主要以当地海草、蒲草、玉米皮、席草、茅草、麦秸等地方草本植物为资源,经构思、选料、上色、编制、晾晒成型等步骤制作而成。主要品类包括蒲草茶垫、坐墩、门帘、凉席、提包、地毯、睡席等
胶东花饽饽
文登独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独特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在不同的节日有不一样的表现内容,清明节捏燕子;六月初八祭龙王;七月初七牛朗会织女;从正月到腊月,从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寿,人们用花饽饽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和家人的祝福。谷雨时节的大型花饽饽是沿海渔民用来祭奠海对渔民的恩赐,祭拜列祖列宗,祝福家人出海鱼虾满仓平安无事的。百姓们都是用这种方式对节日加以庆祝的。文登的百姓除了用白面充当主要原料之外还用玉米面、豆面制作的花饽饽。文登花饽饽这种古老的民间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人们从这些花饽饽中,仿佛看到文登庄户人家的浓浓乡情,同时也感悟到文登地域民间百姓乡土文化的传承。制作花饽饽的工具
丈岭大秧歌
秧歌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民间文艺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前兴起,建国初期得到大发展。峡山境内原以“白家营秧歌”最为兴盛。它的兴起,与“演驾”是分不开的。相传,玉皇大帝爱看秧歌,所以每举行“演驾”,白家营就表演秧歌。后来,传遍丈岭社区各村,改称“丈岭大秧歌”。当年,在庆祝解放、抗美援朝、土地革命等重大活动中,秧歌队大显身手,活跃了文化生活,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参加秧歌演出者数十人,角色分为伞杆一人、老旦一人、拉花一人、和尚二人、糖罗二人、小丑二人、挑花篮1人、手拿花扇的数人不等。伞杆是秧歌队的总指挥,头戴凉帽,一手打伞,一手拿响串;老旦,手拿蒲扇,肩背包袱;拉花是小姐打扮,手拿白纸扇;和尚手握棒槌,
峡山庙会
峡山庙会开始于明朝末年,原本只是香火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九月初九为峡山山会日,远近的香客汇集到峡山玉皇庙、娘娘庙前焚香还原,祈求平安。随着年代的变迁,各地商家开始在香火会当日趁机赶会销货,久而久之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集香火、贸易、旅游于一体的峡山山会。
玉皇演驾
早年间,峡山顶上有一座庙宇,名曰“玉皇庙”,建于明永乐年间,庙宇宏伟,松柏参天,是周边十里八乡祭祀玉皇大帝的神坛。《昌南县志·民俗》载:“南埠峡山玉皇庙正月祭典甚盛,半月香火不断,民众集于殿堂之下,峡山玉皇宫奉供天神皇矣,请戏班,闹秧歌。”后因战乱,庙宇被毁。现在的“玉皇庙”是1998年重修的。相传很早以前,高密县谭家营张家生一男孩,取名玉皇。玉皇出生不久,父母先后去世。玉皇没人照顾,就来到白家营村姥姥家,跟着妗子生活。妗子为人刻薄,有重活叫他干,有好饭不给他吃;夏天让他割草,冬天逼他拾柴。玉皇受不了妗子-,想出家-。妗子恨不得他快走,恶狠狠地说:“从今后再别进俺家的门!”临走,玉皇气愤地
将军庙与玉石桥的传说
“金锁岭万丈高,将军庙紧对玉石桥,一百(碑)担三孔”。这是岳店村的一大古景观。岳店村东南冠带河上有一座用白石头建造的三孔石桥,故取名“玉石桥”。桥面长约两丈许,宽八尺,桥面桥墩均为石头结构。桥墩是刻有刀剑等兵器和“敕令”二字的石碑一块,故有一碑担三孔之说。桥虽不大,却远近闻名。因为它是青州通淄川阳关大道上的必经之路。玉石桥北一箭之地,有座北朝南的独间小庙一座,名曰“将军庙”。庙内塑有戎装将军神象一座,数座小神两边而立。庙右侧,有一高约一米的疤瘌石,名为“疙瘩爷爷”。传说,逢年过节只要给疙瘩爷爷磕几个头,就能保佑一年不生疮疖疙瘩。“将军庙紧对玉石桥”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呢!相传距岳店500里外
贺房与乔迁
新建房屋和购买住房后,乔迁之日,鸣放鞭炮、张贴对联,家人吃一顿较丰盛的饭菜。有时是几个亲戚朋友,见到新房落成或搬入新居而主动上门“温锅”,表示祝贺。开张公司或商店开张营业时,举行开业仪式。发请柬,邀请有关部门、业务单位和有关人员。布置会场,悬挂开业庆典的会标,摆放庆贺礼品,请乐队和礼仪小姐,烘托喜庆气氛。按照一定的仪式,业主介绍情况,来宾致辞祝贺,知名人士剪裁。送行境内居民外出谋生,居住地外迂,工作单位变动等,有送行的习俗。较为隆重的是有关人员聚集一处,为行者举行送行仪式,饯行。席间说些鼓励、祝贺、祝愿或期望之类的话,然后欢送行者起程。一般的送行仪式为自家人或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为行者饯行,席间
山东评书
山东评书源于讲故事,相对唱词而言,又称“评词”。演唱者只用折扇一把,醒木一方,讲今论古,敷衍故事,夹评夹议,情趣横生,演出形式极为方便。传统书目有《说唐》、《说岳》、《杨家将》、《呼家将》等袍带书;《大红袍》、《包公案》、《刘公案》等公案书,《三侠五义》、《大小八义》等侠义书:亦有说《三国》、《水浒》,《聊斋》等古典名著的。新书有《林海雪原》、《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等。说山东评书的有利津的商五,济南的傅泰臣,济宁的张善仰等。
李阁镇木板年画
李阁镇的木板年画主要在曹庙、陈集两个村发展较久远,影响力较大。现在两村仍存有大量木板年画的刻板,陈集村仍有人在制作木板年画。陈集村的木板年画始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约有120多年了,传到现在,已有五代人了。第一代人叫陶西仲,第二代人叫陶守伍,第三代人叫陶兰田,-人有陶庆祥、陶家祥、陶亭林等,第五代人有陶运海、陶运航、陶子龙、陶伟等。起初,陈集村只有陶家一家做木板年画。到民国时期,木板年画在本村迅速发展到近20家,当时盛极一时,而陶家开的“南画店”则名气较大。最初的时候以年画和神为主,多贴于门板上和房内墙上,也有少量的中堂大画,用于祈求平安好运或敬奉,其次是戏出。木板年画线条清晰,色彩明丽,既能表
青岛樱花会
青岛樱花引进的历史已近百年,多栽植于中山公园,总数达2万余株。青岛樱花会已有80余年的历史,每年4、5月间在中山公园举行,届时,公园樱花路两侧数千株樱花盛开,花团锦簇,灿若云霞,市民们扶老携幼,亲朋结伴,前来游春赏花。青岛市近郊的许多县、市和省内各地区的群众,也都分乘火车、汽车专程来青岛赴此盛会。青岛赏花会又观樱会,主要以观樱花为主。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中山公园举行。20世纪30年代,中山公园的赏樱活动已久负盛名,东海花海被列为青岛市十景之一,著名作家臧克家曾写过青岛樱花会来抒发对青岛樱花会之情。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对观樱活动十分重视,不断增加与樱花同花期的其他花卉品种,在花会期间举
青岛国际啤酒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每年在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节日由国家有关部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以啤酒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自举办以来,历届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啤酒厂家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百余万人。1994年,坐落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青岛国际啤酒城建成,占地35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成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永久性场所。一年一度的啤酒节开幕时间约在每年8月中旬第一个星期六举行,会期16天。自1997年第七届啤酒节起,改
即墨田横镇祭海节
田横岛位于青岛市东部崂山湾北侧,是青岛旅游资源的重要支撑点。每年的谷雨前后,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渔民在出海前总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到东海龙王庙祭神,祈求东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是渔民自发的为祭祀能主宰他们命运的龙王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周戈庄的上网节相传始于明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较完整的保存了传统的祭海习俗,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祭海仪式。临近祭海的前几天就要做祭前准备。在诸多供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供品,就是每家必须宰杀一头猪,所供的猪必须是整猪,而且清洗干净后还要精心打扮,嘴衔红花,身披彩绸,然后用红绸布打成红花绸结,装饰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特别是猪背上要蒙上一层形似渔网的板油脂皮,寓
李村大集
提起青岛的集市,名气最响、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商品最齐全的,均当李村大集莫属。李村大集不同于现在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天天有,主要以供应新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日常消费食品为主,以居住在周边居民为固定消费群体的交易场所。李村大集却是形成一百多年来,除了“-”时期被人为地强行改变交易日期,中断了一段时期以外,几乎一直延续逢农历二、七赶大集的习俗。交易品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小到针头线脑、面人糖稀,娃娃玩的拨浪鼓、小姑娘的红头绳、老太太的小脚鞋;大到桌椅板凳、衣橱立柜、彩电冰箱空调器、摩托汽车拖拉机,只要你想买的,这里肯定都能找到。如果逢集那天再赶上又正好是双休日,你看吧,方圆几十里城乡
沂蒙印染
沂蒙地区的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名闻遐迩。苍山、莒南、临沭一带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印染作坊。那些散落在山野村闲的古朴草屋,散发着久远的芳香,以一种怀旧的情怀支撑着这项艺术,将蓝印花布的美深深地播种在沂蒙大地上。蓝印花布的颜料为靛青,是从一种叫蓝草的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稳定,色泽素雅。战国时曾任兰陵令的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种朴素的沉静而缓舒的蓝色,配上吉祥的神秘而绮丽的图案,比蓝天里飘逸的白云还要纯净,比大地上绽放的花朵还好深情。这至高无声的艺术语言,最能代表沂蒙儿女智慧和创造生活的热情。蓝印花布的图案多以七点花鸟基调,结构用小点、短线、小块面组成,形似猫爪,又似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