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包楞调
《包楞调》又叫《包楞戏》,它的唱词很多,内容广泛,而且格式严密。曲调独具特色,特别是花腔部分干净利落,具有强烈的民间花腔的艺术特征。《包楞调》自挖掘整理出来后,立即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现已由独唱发展为合唱、舞曲、器乐曲,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成武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成武历史遗址众多,著名的有:城湖故城址、吉祥寺、孔子庙堂碑等。成武民歌,源远流长,仅1961年全县民歌普查就收集了民歌370首。其中《包楞调》最为著名。历史上,成武多寺庙,庙会上,总有年迈的妇女在现场
登州海市文化
蓬莱(古称登州)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海、黄海,与长山列岛相峙。蓬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域环境,加之春夏、夏秋之间适宜的气象条件,使远处景物显现在空中或海面上,即形成神秘的海市。自古以来,就有海市的记载。《史记·封禅书》曰:“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辙引去,终莫能至”。有关登州海市的详细记录,当推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在古代,人们无法对海市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
祭海
整理者孙衍湖海阳的“祭海”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主要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桃源、环岱庵、方里、大辛家、港北、冷家庄、南庄、邵家庄、凤城、鲁古埠、海丰、庄上、潮里、潮外、丁字嘴、大闫家、何家、南廒子、麻姑岛等80多个渔村。古代渔民们捕鱼的工具比较落后,时常遭遇船毁人亡的海难事故,人们无法解释原本风平浪静的大海,为什么会在一瞬间狂风大作、波浪滔天,那么地狰狞可怕。于是各种猜测、想象、传说便应运而生渔民们为了祈求海龙王保佑人船平安,在每年正月十三日这一天,用大木盘端着饽饽、猪头、大鱼;用篮子提着鞭炮、纸香、酒等,到海边龙王庙前祭祀,祈求出海平安,一帆风顺,年年有余。海阳的“祭海”(正月十
大码头苇编工艺
大码头镇编织苇席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大码头镇是退海、湖之地,苇蒲丛生。因此苇编制品也成为大码头镇一带百姓的支柱产业,由于当地芦苇资源丰厚,当地的世世代代靠的是家族传承,凭的是个人悟性,家家户户、男男女女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在从事苇编业。解放后,困难时期,这里百姓用编织的苇席到胶东等地换回粮食、地瓜干等,养活了这方土地上的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码头苇席在全国享有盛名,年产苇席300多万张,产品销往河北、河南、安徽、东北三省、本省各地市,还曾大量出口朝鲜的仁川、俄国的海参葳等地,建国初期成立码头苇席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苇席编织,当地及附近沿海的苇草不够用,就用桓台马踏湖、博兴锦秋湖
燕九节
整理者李朝莉太虚宫因丘处机扬名,燕九节依太虚宫而盛。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在栖霞的太虚宫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燕九节。燕九节主旨为会“神仙”丘祖,以祈求庇护。传说,丘处机逝世后,在农历正月十九日(丘处机诞生之日)前后,他都会化身为各种不同的形象重返故里,其门徒也因此到处宣扬丘处机的种种“灵迹”,于是引来众人都前往太虚宫膜拜。人们用酒祭祀丘祖神位,称之为“宴丘”。年长日久,“宴丘”误传成了“燕九”,这也正好和正月十九日的“九”字联系起来,更使得燕九节深入人心。太虚宫位于栖霞城北五里处。金明昌二年(1191年)十月,丘处机从终南山东归栖霞时修建。金泰和八年(1208年),章宗皇帝赐额为“太虚观”(亦称太
烟台毓璜顶庙会
整理者黄振东王汝生毓璜顶是烟台市区一处“挺秀效灵”的游览胜地,因山顶有始建于元朝末年(1358年)专门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庙而得名。“毓璜”原为“玉皇”,后为避玉皇大帝的名讳而改为“毓璜”,沿用至今。1982年,烟台市政府成立了毓璜顶公园,并多次投入资金对玉皇庙古建筑群实施修缮,特别是在2007年投入3000多万元对公园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建设,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得毓璜顶庙会更加兴盛。毓璜顶是毓秀钟灵之地,所建玉皇庙属道教庙宇,有山门、玉皇殿、东西两厢,后殿和钟鼓二楼,松柏掩映,巍峨耸立,气势雄伟。在道教信仰中,玉皇大帝的神权最大,掌管着宇宙万物,因此百姓对其极为信奉。传说正月初九是玉帝生日,
蓬莱阁庙会
整理者张小丽蓬莱阁庙会源于人们对海神娘娘的朝拜,沿袭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海神娘娘,也称天后,行善济世,常在海上救助遇险渔民,人们非常敬仰她。蓬莱当地相传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因此蓬莱沿海地区便有正月十六为其祝寿的习俗。这在早期仅是一种祈福活动,到了宋朝经济社会繁荣,加之蓬莱阁、天后宫等建筑群的兴建,活动内容逐渐丰富,周边村落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献艺表演,节日气氛日益浓郁,逐渐形成了蓬莱阁庙会。当地有“正月十六赶庙会”、“蓬莱阁上逛庙会,一生富贵又平安”之说。庙会当天,人山人海,有到天后宫朝拜海神娘娘,祈求出海平安,满载而归的;有进龙王宫朝拜龙王爷,祈求风调雨顺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
理者李春峰尹忆军莱阳豆面灯碗习俗是当地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流传于辖区内的十几处镇街。其中,照旺庄镇、万第镇、沐浴店镇、谭格庄镇、团旺镇一带最为兴盛。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清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的《莱阳县志》记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就是讲,莱阳人用豆面做成一盏盏小巧玲珑的“十二月”面灯,以面摺数量代表月份,一个摺代表一月,二个摺代表二月十二个摺代表十二月。面盏内放食油点燃,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以卜来年的旱、涝情况,使这一古老习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莱阳豆面灯碗习俗从元宵节闹花灯、放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成为当地人们的一种祭祀、祈福的民俗形式,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传
杜氏烧烫伤疗法
整理者刘东昌韩国英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许多宫女、太监、御医等逃离皇宫,流落民间。当时正是深秋,杜氏0杜爱和在路边偶见一衣衫褴褛、奄奄一息的老者,顿生怜悯之心,步行十余里将其背回家中,怎奈老者因几天粒米未进,又加之年事已高,身体太虚,已回天乏力,临终将《外科大成》、《内科大成》、《小儿科大成》、《妇科大成》等几本珍贵药书赠于杜爱和,溘然长逝。杜爱和如获至宝,潜心研究和整理了十几年,直至同治十二年(1874年),使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医烧烫伤疗法问世,在当地广为使用,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赞叹“杜氏烧烫伤疗法”疗效神奇!杜爱和之后传承到其子杜国宾,他天资聪颖,在烧伤膏
陶朱公传说
陶朱公传说主要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关于其出身来历的传说,又有其经商致富和处世理家的传说,还有和陶朱公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陶朱公传说在定陶民间流传很广,主要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在与他有关的众多典故、风物中也多有记载和反映。这些传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陶朱公的为人哲学和经商思想,也体现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和定陶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2008年陶朱公传说被确定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陶朱公】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史载:“文种为宛令”,闻
岚山游艺习俗
游艺习俗岚山的民间游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世纪80年代前,男孩喜欢打蹦、打拐、撞钟、耍鹞鹰抓小鸡、打阎王、踢毽子、打懒婆、搓竹蜻蜒、弹杏核、捉迷藏等,女孩喜爱拾宝骨、跳绳、打瓦、打沙布袋、跳方、翻棉单等。常以剪子、包袱、锤裁决游戏之先后,有的是由双方商定。许多游戏流行至今。拾宝骨又称“拾石子”。备5个圆滑石子,两人或多人参与。玩时,单手握5子,先向空中抛1子,迅将其余4子撒于地面,并接住抛子。然后再抛手中一个子,抓地上子,接抛子。每次抛子多少,抓哪几个,按事先约定或对方临时指定进行。如抓子、接子、抛子有一环节失误,即无权继续进行,应让对方操作。如此反复进行,完成的套数多者为赢。在动手的
临清京剧艺术
运河经济的繁荣,为京剧艺术的繁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19世纪末,当京剧艺术随商业活动进入临清,便很快扎下了根。至20世纪20年代,临清的业余京剧组织已有较大的发展,票房已有十余处,票友遍布全城。许多知名票友如李景波、张宝彝等,还走向了中国文艺大舞台,成为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此外,著名京剧剧目《陈三两爬堂》、《连升三级》、《九江口》等,均是以旧时临清的人或事创作而成。临清市一直把京剧艺术作为当地地域文化的一面旗帜。一方面经常邀请著名京剧表演团体来演出,以此作为社会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同时积极扶植业余京剧活动。票友们也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临情市业余京剧协会,并特聘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
莱州毛笔制作工艺
莱州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全境陆海兼备,位居交通要地。正如县志所载:“莱郡拥负山海,为渤海之名疆,三齐之巨镇”。司马迁说:“海岱间一都会也,我于掖乎见之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的开放机制,加之莱州历来是书画家群英荟萃的地方,人才辈出,为莱州毛笔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种种机遇和可能,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对于莱州毛笔制作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莱州市苗家镇是生产毛笔的主要产地,梁郭周边区域也是生产毛笔的主要产区。莱州毛笔是掖县的传统工艺产品,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曾是当地四大贡品之一,清康熙年间,掖县就有制笔作坊,从事专业生产。建国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国内外毛笔生产之长
黄县布老虎制作技艺
整理者梁珊黄县布老虎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廒上村、中村、北皂前村、南山村等西部沿海地区和东南山区一带,制作者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黄县布老虎的制作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根据手头材料,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大量形态迥异的布老虎。制作时,首先用剪刀把棉布、丝绸等布头下脚料按照图样剪出适合图形,用针线沿图形周边缝制,将缝好的布老虎内外翻转,用代表健康、福气等吉祥寓意的谷糠、麸子、锯末、棉花或香草等填充其内,使其充分鼓胀,然后用针线缝口,贴上虎须、眼睛和鼻子等五官,也有将缝制成形的布老虎用彩绘、刺绣、剪贴、挖补等手法描绘五官和花纹的。这样制作出来的
山东二夹弦
二夹弦,又名两夹弦,也被人们称为“大五音”,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家弦”“大五音”,它与流行在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滨州地区的“四根弦”(也称“一勾勾”“河西柳”“哈蟆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2008年,二夹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有河南省开封市、滑县和山东省定陶县。二夹弦是在鲁西南一代流行的曲艺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花鼓丁香”主要流行在鲁西南地区,因为经常上演《休丁香》(《张郎休妻》)而得名。二夹弦
福山大面制作技艺
整理者揣志国福山大面是烟台三大风味面食之一,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福山大面历史久远,但到底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据说福山大面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来盛的。明代程敏政在《面食行》诗中写道:“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福山县志》记载,坐落于福山城东门里的“吉升馆”,就是因经营福山大面而出的名。福山大面因其独到特色先后传入北京、天津、上海及大连等城市。福山大面是大众化的经济小吃,各种酒宴都以“福山大面”为主食,象征着长长远远,白头到老,吉祥平安。传统的福山大面所用原料系本地“大弓弦麦”,用石磨磨成
祭孔乐舞
【祭孔乐舞】是孔子的后代、及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吏举行祭祀孔子仪式时的专用乐舞。每年春秋季二八月的头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纪念日,均要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故又称“丁祭音乐”(元代称“大成登歌之乐”,明代称“大成乐”,清代又称“中和韶乐”,均为“丁祭音乐”)。祭孔乐舞始自孔子卒后第二年。以“六代之乐”(见《阙里文献考》卷二十三载)演奏于庙庭,以示对孔子的纪念。自西汉以来,历代皇帝对于祭孔乐舞的编制、乐器、歌章、舞谱都以“钦定”之令下达。自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起,有专门制作的以颂扬孔子为内容的乐舞。此后,代代相袭至今。祭孔乐舞包括“宫悬之乐”、“八佾之舞”、“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及“登歌”等。整
“串黄河”风俗
串黄河是流传在文登市高村镇的民间大型传统游戏,表演地点多选择宽敞的空地,时间多在正月十五晚上。串黄河阵势有“九曲黄河阵”、“黄河八卦阵”、“六城黄河阵”等,阵势弯曲萦回,犹如迷宫。六城黄河阵,以19×19根草把为桩,桩上端装油灯一盏,桩距5尺或7尺,等距竖立,用绳子界开,左三城,右三城,共12阵361盏灯。阵阵相通,阵前扎彩坊悬灯插旗。表演前,是鸣枪三响,然后鼓乐齐鸣,舞龙队、秧歌队、高跷队、跑旱船、耍毛驴、耍狮子等舞蹈开始串阵,男女老少鱼贯而入,左进右出需两个多小时。届时,场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串阵队伍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屈曲回环,川流不息,有条不紊,场面壮观。“串黄河”一般是
篮子灯舞
篮子灯舞是集音乐、舞蹈、民歌、说唱、美术、民间打击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关于篮子灯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史前战争频繁、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玉皇大帝得知后,命王母娘娘带领七仙女到昆嵛山,化妆成挑着篮子的村姑,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为了感激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村民们从此效仿制作篮子灯。牟平篮子灯舞起源于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牟平区姜格庄镇大岚东村一带,是胶东地区最具民俗风情、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之一。篮子灯为长方形,犹如宫灯,骨架最初由玉米秸扎制而成,以后改为木条,外表装饰有吉祥喜庆图案的各色剪纸或绸布,底部十字形木架上固定有一个油灯,上方四角边缘各
牛屯鼓乐
山东定陶县孟海镇牛屯村,是一个古老而又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村庄。牛屯鼓乐是山东鼓乐的重要流派,是一种已鼓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牛屯鼓乐主要分布于菏泽定陶及周边地区。牛屯鼓乐的祖师爷为牛氏族祖先牛文灿自学创立。据牛屯村《牛氏族谱》记载:“牛文灿,七世,定陶县孟海镇始牛庄人,明秀才,万历二年在赴京考试路上,与万历皇帝不期而遇,曾结为金兰之好。后万历皇帝封官不受,赠其龙衣蟒袍一裘,朝中皆尊其为御老。”牛文灿出生的那个时代,牛屯村一直活跃着“踩高跷”、“跑旱船”、“倒骑驴(坐柳椽)”即唢吶、扭秧歌等多种民间文艺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牛文灿自幼便喜爱鼓乐,赴京赶考期间,又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