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 > 陈仓区特产
陈仓区民俗文化
西山刁鼓
西山刁鼓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水柏村,具是陕西宝鸡市汉族民俗传统文化之一,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考证,西山刁鼓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刁鼓是与历史悠久的地社火、笑谈(当地民间流传的一种小对对戏)相伴着流传下来的,社火中没有鼓就烘托不出来那种热烈的气氛,慢慢地鼓也从单一的伴奏,逐渐演变出了表演功能,就成了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带有舞蹈动作的刁鼓。在徐州双沟画象石上有一个建鼓舞场面,西山刁鼓非常类似与汉代的建鼓舞。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争霸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发生于此,三国蜀魏战争也多在此进行。这里也是中华民族
姜马察回音乐
陈仓姜马察回的历史渊源陈仓姜马察回在民间也叫西府曲子,是长期以来流行于古西府地区一带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其历史上可上溯至汉唐时期,从目前保有的手抄本来看,系清光绪五年(1879年),从目前演奏的结构形式和曲目来考察,大多是由隋唐以后逐渐积累发展而成的。具体起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据姜马村当地人说姜马二姓是宫廷乐师的后裔,因战乱避逃到姜马村,由此传下姜马察回,且只传姜马二姓,不传外姓。陈仓姜马察回的基本特征陈仓姜马察回曲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旋律、装饰音等都带有古陈仓民间音乐特征。演奏中注重起、承、转、合,音乐庄重华丽,优雅丰满,风格清纯、刚柔兼并,既有古代宫廷遗韵,更有浓郁的民间“姜马”手法和本地
西山酒歌
西山酒歌流传区域为陈仓区西部山区,为秦岭与陇山交汇区。陇海铁路、310国道穿腹而过,是我国东西交通主通道。这里山大沟深,渭河奔腾,自古民风淳朴,古韵犹存。历史渊源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凤阁岭镇位于我省的最西端,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三岔镇(又叫吴砦镇)隔河相望,是秦岭与陇山的交汇之处,先秦“陈仓渭水道”关节点,古代军事要塞“燔史关”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历史上,这里交通发达,南自成都,西有兰州、西宁,东从西安而来的商旅都要在这里宿营驻店。形成了东西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和大聚合,同时赋予了西山酒歌包容万千的特点。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宝鸡
吹箫引凤传说
“吹箫引凤的传说”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是一个流传全国的千古佳话。吹箫引凤的传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的爱情故事。据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天性喜欢玉石,因在满周岁的那天,从众多的金银珠宝中抓了一块绿玉而得名弄玉,穆公后来又把这块绿玉命人雕成了一只笙,教弄玉吹奏,弄玉从此喜欢上了吹笙,并立志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萧史原是一名太史令,父母双亡,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因得罪了权贵而仕途不顺,只得弃官出走,逃到当时的虢县即今陈仓区硒溪镇张家塬边落户。萧史定居张家塬边后,闲时常喜欢吹箫自娱,以抒情怀,所吹箫声悦耳动听,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一天夜里,被在雍城宫中的弄玉听见后
西秦刺绣
西秦刺绣是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北部塬区历史久远的汉族民间刺绣,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人们的生辰、婚嫁、寿延、祭祀、宗教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2008年6月,“西秦刺绣”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秦刺绣的流传地宝鸡地区亦称西秦,是周秦文化的发祥之地,民间手工技艺历史久远。西秦刺绣作为农村妇女的基础技能而普遍存在广大农村,以家族、亲戚、邻居关系为纽带,世代传承,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虽不乏有民间高手,但名不见经传,不曾有准确的师承关系记载。经过了历代漫长的传承和艺人的创新,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