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 > 汉滨区特产
汉滨区民俗文化
汉滨传统婚嫁习俗
旧时婚嫁,要“六礼告成”,讲门当户对,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为“纳采”:男女16岁开始提亲,俗称“掏内火”,介绍双方家庭状况,特忌有“门户”(狐臭病)者。二为“问名”:经双方家长同意后,由男方请“红爷”正式说亲,选黄道吉日取“红八字”(指女的年月日时生辰,以红纸字写),然后请“算命先生”合婚。三为“纳吉”:算命合婚后,再请“红爷”商量日期,正式取“红八字”订亲,男方备礼金,女方答以衣帽、针线,多少随意,从无争执。四为“纳征”:婚前男家有一次礼节性地回访,俗称“走头回”、“回门”,由男方送衣物给女方,女方回礼。“红爷”首席,故有“是媒不是媒,嘴上抹三回”之说。五为“请期”:俗称“通讯”,再
汉滨龙舟风俗
龙舟竞渡是一种汉族民俗活动,它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与比赛办法。一般在端午节举办。龙舟习俗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内容介绍1、集资。集资者由当地的“龙头儿”组织者或族长担任。如镇江寺的龙,就由镇江寺主事负责集资,走到谁家就喊:“镇江寺出龙舟啦,一家收10块。”各户也自觉交纳,拿不出钱的就交物。临赛的时候,划手要吃要喝,就到各家菜园子喊:“划手要撑力,摘你10个黄瓜”、“摘你10个“茄子”算是“集食”。决赛当日,便到自号铺子门前喊:“龙舟要加力,给上两挂炮”这叫“集物”。总之是赛龙舟是大家的事,大家出钱
汉滨民间丧葬习俗
汉滨民间丧葬可谓富者铺张贫者俭,规模大小不定,视家境而为之。寿料,一柏、二杉、三楸、四杂木,寿料结构的用料粗细分“四块瓦”、“十二头”等。给棺材上添谓“收厢”,亲友祝贺,喜其成而视其不用。寿衣讲究上七下四,穿单不穿双。老人断气后则烧“倒头纸”,即用黄表贴门神,给亡者理发、穿寿衣、量对草垫、“脸纸”覆面、扎“打狗饼”,旁放熟面条一碗,用筷子挑起,谓之“过桥面”。后人需向亲友、邻里一一叩首报丧。入殓后,待至亲到齐,启棺一睹亡者遗容。盖棺时,子女及亲属围绕与遗体告别。葬无定期,贫者棺薄葬速,富者棺厚葬迟。三到七日内上山。灵堂布置,男亡日“当大事”,女亡日“音容宛在”,两旁联多为“日落西山常见面,水流
安康道情
安康道情属陕西道情四大流派的陕南派。以演皮影戏为主,有地道风格。清咸丰、光绪年间极为兴盛,其音乐悠扬细腻,宜于抒情,主弦牛皮弦音调柔婉,配以笛子、渔鼓筒,音色独特而动人。曲板多、板式有二六、安板、代板、兴板、紧板、摇子和滚白等。各种板式又有硬调与软调之别,硬调欢快,软调悲凉。剧目也很丰富,约有1200多个。安康道情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清嘉庆年间形成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国戏曲志·陕西卷》(1983年由《中国戏曲志·陕西卷》委员会编撰)在大事年表中记述(1810年清嘉庆15年)安康道情,汉滨区有皮影艺人李久祥驰名陕南。后有李荣福(人称“赛久祥”)家收藏有嘉庆年间手抄道情剧本《望
安康彩莲船
汉滨区古称金州,建国后设置为安康县,1988年撤县设市,2000年改市为区,隶属省辖安康市。汉滨区地处安康市中部,跨汉江两岸。东与旬阳县交界;南与平利、岚皋两县接壤;西与紫阳、汉阴交界;北与宁陕、镇安毗邻,全区总面积3643.5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办事处)、71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拥有96万人口,是安康市委、市政府、安康军分区驻地,也是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汉滨区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史称“巴蜀之锁钥,秦楚之关键”。地势北仰南俯,南北高、中间低,呈“三山夹两川”的地貌特征。月河一一汉江以北为秦岭山区,山势陡峻;中部是汉江及其支流形成的冲击盆地,一般宽约10公里
安康童瑶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下汉口;开后门,摘石榴,石榴里头一包油。”“大姐梳了个光流头,二姐梳了个圆流头,留了个三姐没啥梳,梳了个狮子滚绣球。”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饭,打你个王巴蛋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姐采棉花,姐姐踩了一斤半,我采了两朵小红花!小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月亮月亮光光,对门烧香,烧死王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