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 > 旬阳县特产
旬阳县民俗文化
旬阳道情皮影戏
旬阳道情皮影戏是陕西安康市的汉族民间艺术,与关中道情曲种同为一系。是以板腔体为主,兼一当地小调和其他地方戏曲牌的一类由说唱音乐过度为“影戏”的剧种之一。道情是旬阳影戏的主要剧种,据1987年10月出版的《旬阳戏剧志》记载,道情源于唐代《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原为徙歌。道情又称皮影戏、小戏儿等,主要流行在旬阳与关中语音近似的广大地域。据传,早在公元1628年—1644年(明崇祯年间)有个名叫白米虫的人将道情戏由关中带至商县并流传于安康、旬阳。公元1760年(清乾隆25年),安康西路人赖世魁从关中学会道情戏,回来后建立道情皮影班,聘人整理剧目流动演出。自此,道情皮影
蜀河双彩车
旬阳县蜀河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故称“淯溪”,是北出关中,南抵湘鄂,西通川渝的古代官道要冲。据地方志记载,蜀河古镇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兴晋”县至宋乾德四年(966年)“废淯阳县入旬阳县”,置县长达680年。蜀河古镇有“小汉口”美称,今被誉为“汉江岸边小明珠”,人文历史悠久,八方商贾云集,五方杂处,经济繁荣;南北文化交融,名胜古迹各异。特殊的历史造就特殊的文化,蜀河镇具有非常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蜀河双彩车”(蜀河推车)正是因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特殊的表演形式、浓厚的地域风情而驰名。“蜀河双彩车”起源很早,早在清朝中期蜀河镇就开始盛行。上世纪30年代,本镇民间艺人李天福等人改为二人并坐
旬阳民歌
旬阳民歌历史悠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它同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一样,是旬阳璀璨的民间艺术瑰宝中一枝绽放的奇葩,也是底蕴深厚的旬阳民间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旬阳地处秦巴腹地,汉水横贯东西,旬河纵穿南北,从远古的草莽山林繁衍到今天的肥田沃土,从原始的荒芜贫瘠发展到现代的昌盛文明,无不凝结着世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创造。旬阳民歌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情感的心声,也是旬阳人民才能和智慧的结晶,更是旬阳这块热土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民族民间音乐史研究认为,现存在大量的传统民歌,多源自明代中叶以后,旬阳虽早在西汉建县,但山大人稀,地域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并不发达,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