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州 > 勐海县特产
勐海县民俗文化
傣族服饰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
布朗族弹唱
布朗族弹唱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把布朗族的音乐、舞蹈、民俗、服饰等融为一体,节奏明快,风格独特,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2008年,布朗族弹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老曼娥村,布朗族青年男女在表演布朗族弹唱。传流于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的布朗族弹唱,把布朗族的音乐、舞蹈、民俗、服饰等融为一体,节奏明快,风格独特,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近年来,当地文化部门对布朗族弹唱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通过开设传承点、组织青年男女向老艺人学习技艺等,使之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2008年,布朗族弹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其余分散在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耿马、双江和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景谷、墨江等县。布朗族男子上穿对襟无领短衣,下穿黑色肥大长裤子。头裹黑色或白布包头,包头布长五尺至一丈。年纪大的男子,还有蓄发盘于头顶的习惯。过去,男女老少四季都赤足,男子一般都文身,在四肢、腹部和背部刺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布朗族妇女上身多穿紧身无领短衣,也有穿有领大襟上衣的。服色以黑色或藏蓝色为主。上衣长至腰下,较傣衣略长,对襟或两襟相掩。下着双层筒裙,较傣裙要短,平时在家只着浅色内裙,出门时套上深色带花饰的外裙,一般还要露出二三寸内裙。有的腰间系一条腰带,
大益茶制作技艺
大益普洱茶是云南传统名茶,主要产区位于云南省勐海县。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大益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大益普洱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渥堆发酵,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或者直接以散茶形式进行存放。大益普洱茶生茶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浓厚、甘生津快、经久耐泡。大益普洱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取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人工渥堆技术,通过控制茶叶堆子的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时间,加速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和品质转变,再以散茶或压制成砖、饼、沱等形
贝叶经制作技艺
傣族贝叶经(傣语称“坦懒”)是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热带植物贝叶棕(傣语称“郭懒”)上的佛经。贝叶经过多道传统特殊工艺处理后,能防虫、防水、防变形,用贝叶抄写的经书,能够千百年流传下来。2008年贝叶经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贝叶经制作可分为选材、修整、蒸煮、晒压、刻写、装订等工艺流程;其刻写方法十分考究,将贝叶放置在特制的经架上,用铁笔刻写经书,刻完十余页便可以麻绳制成册。贝叶经被誉为“运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印度,一般认为贝叶经是在公元7世纪前后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再经缅甸、泰国传入我国云南省西南边疆地区。傣族贝叶经除了记载佛教经典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