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特产
青岛民俗文化
崂山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崂山是中华道教胜地,其道乐有独特之处。崂山道教音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后来,风行全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崂山道教音乐。金代,全真道北七真来崂山传真布道,特别是邱处机三次来崂山,把崂山道教音乐和十方道乐进行了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和档次齐备的道乐体系。两千多年以来,崂山道教音乐不断广采博取,既有在重大仪式活动中演奏和唱诵的神圣韵谱,如“接大驾”“三清号”“玉皇号”“大洞清”等正统道谱;又有“满江红”“宾鸿泪”“天边月”等大型祭祀活动的专用曲牌;还有“秋山行旅”“鹊华春山”“晋济三果”“归去来辞”等清秀古雅的欣赏性
大泽山葡萄节
青岛大泽山葡萄节于每年9月1日举行,开幕式在大泽山镇明珠广场举行。大泽山葡萄节的主题“绿色、热情、甜美、和谐”,葡萄节期间将围绕主题,举办开幕式、民间广场文艺表演、吃葡萄大奖赛、葡萄科技讲座等传统保留节目,还将举办葡萄园开园仪式,届时可尽情游览3000米的葡萄长廊,参观葡萄品种展示,亲手采摘品尝葡萄。会期从九月一日持续到十月三十日止,去大泽山吃葡萄,游大泽、天柱,观摩崖石刻,走走葡萄长廊,都是参加大泽山葡萄节的重要内容。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有着“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每年秋季的大泽山葡萄节就在这里举行大泽山葡萄节,原为平度大泽山区独有的民间传统节日——“财神节”(农历七月二十二日),相传源于唐
崂山民间故事
崂山民间故事俗称拉呱,是山东崂山当地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在解放前几乎没有文字记载。2008年6月7日,崂山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崂山民间故事门类广、数量多、内容丰富,从现已搜集到的崂山民间故事内容推断,崂山民间故事最早发生于远古年代。据《山东省志·蒲松龄传》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32岁的蒲松龄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受当时崂山民间传说故事的启发,以崂山耐冬、牡丹和崂山道士为题材写成了短篇小说《香玉》和《崂山道士》,这也是最早记载崂山民间故事的文字。主要内容崂山民间故事的内容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几方面,涵盖自然变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又称“地秧歌”、“耍秧歌”、“跷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流行于山东省胶州市东小屯村一带。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据清代宋观炜所作《秧歌词》的描述推测,当时的胶州秧歌舞蹈动作、行当名称、服装道具等与现在基本相同。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表演程序有“开场白”、“跑场”、“小戏”三部分,跑场队形有“十字梅”、“四门斗”、“两扇门”、“正反挖心”、“大摆队”、“绳子头”等,还有《送闺女》、《三贤》、《小姑贤》、《双推磨》等小戏。胶州秧歌中,女性舞蹈动作抬重踩轻
《大青岛》真丝织锦画
《大青岛》真丝织锦画由澳大利亚籍国际著名画家查尔斯?比利奇先生历时三个月精心创作完成的巨幅油画《大青岛》长4.2米、宽1.2米。比利奇先生是世界28个国家官方指定的奥运画家,他因成功塑造了历届奥运会城市形象而久负盛名。他为奥运城市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部分已被国际奥委会收藏。青岛是2008年1的帆船比赛城市。大型城市风景画《大青岛》向人们展示出奥运到来时的美丽景象:蔚蓝色的海上,桅杆交错、白帆点点;碧海蓝天之下,古老的建筑群象美丽的珠宝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上,高大的现代化建筑诉说着今日青岛的辉煌与发达。利奇先生原画为蓝本,按特定比例织造的真丝织锦画《大青岛》以100%天然桑丝为原料,采用数万种经
黄岛剪纸
黄岛剪纸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而辛安剪纸则更久负盛名,在清代曾被作为贡品送京,颇得皇室喜爱。1985年11月,山陈家村民间剪纸巧手张淑珍,在随青岛市政府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时,其剪纸艺术表演深受墨西哥人民的喜爱,引起了国际友人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近年来,辛安剪纸艺术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原有基础上,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其中不少作品在省市美术展览和民间美术展览会上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奖,并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2006年,黄岛剪纸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辛安剪纸作为“非遗”的一部分,在黄岛区剪纸文化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形成区域文化的亮点。CCOTS旅
天一园砂画
天一园砂画诞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中国青岛,为国内首创,属中国专利产品。砂画作品的制作原材料,取之于亚洲第一滩美誉的青岛开发区金沙滩的天然色砂。砂画是天然色砂与绘画艺术结合开创的一种艺术新品,其格调优雅,色彩丰富,构图独特,手工精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再加上砂画作品体量轻,便于携带,是您馈赠亲朋好友的工艺佳品。作品内容丰富,有以突出青岛文化为主要题材的风景画系列,有以民间典故为主题的古文化系列,有以传统民间工艺为基础的民族文化系列,还有青岛名胜古迹和岛城新貌主题系列。天一园砂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砂画第一品牌,得到美国国家对外政策委员会
孙膑拳
孙膑拳是山东一个古老稀有的汉族拳种,在世界上非常独特。其内涵博大精深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所创。但无文字记载。孙膑拳共三百六十五手由四架组成,分别是母架三十二手、小架六十四手、大架九十六手、中架一百七十三手(中架打八方秘传九盘),还有孙膑拳对练及孙膑拐。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属于汉族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孙膑拳广布于山东省境内的一个汉地方拳派,附会为战国时期军事家齐人孙膑所创,但无文字记载。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清末,孙膑故乡青年武士杨明斋学孙膑拳于张姓车把式。杨曾执教于山东省武术传习所,20年代初在青岛授拳,后在青岛国术馆任教
柳腔
柳腔是山东省青岛地区的汉族地方戏剧剧种,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哨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因溜字不雅,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称为“柳腔之乡”。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柳腔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语言上,柳腔运用即墨地区方言,属于汉语
平度烛竹马
烛竹马是流传在平度田庄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夜间表演时将“竹马”的前胸和后腚放上蜡烛,故名烛竹马。表演者骑烛竹马,主要表现“澶渊之盟”中萧太后引兵打仗的情景。烛竹马是在竹马的基础上逐渐改进演变而成。据毛江令(生于公元1896年,艺名二马)等艺人口述,烛竹马出现于清朝前期,属人们讨饭谋生的一种手段,他们用高粱秸制作简单的竹马,到大街小巷演出乞讨。到了康熙年间,先后有多个村也办起了竹马队活跃在关东和山东一带,孟家村最为优秀。这样以来,多支竹马队展开了竞争。竹马从演出和道具都有所改进,在马中方上蜡烛,白天黑夜皆可演出,便形成了烛竹马。烛竹马一般由五男、五女表演,打击乐伴奏。常用的队形有“十字梅、
李村大集
提起青岛的集市,名气最响、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商品最齐全的,均当李村大集莫属。李村大集不同于现在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天天有,主要以供应新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日常消费食品为主,以居住在周边居民为固定消费群体的交易场所。李村大集却是形成一百多年来,除了“-”时期被人为地强行改变交易日期,中断了一段时期以外,几乎一直延续逢农历二、七赶大集的习俗。交易品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小到针头线脑、面人糖稀,娃娃玩的拨浪鼓、小姑娘的红头绳、老太太的小脚鞋;大到桌椅板凳、衣橱立柜、彩电冰箱空调器、摩托汽车拖拉机,只要你想买的,这里肯定都能找到。如果逢集那天再赶上又正好是双休日,你看吧,方圆几十里城乡
海云庵糖球会
海云庵糖球会是山东青岛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已有500多年历史。从1990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20年,是集糖球制销、民间工艺、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类商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商贸活动。庙会之日,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糖球琳琅满目,各种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海云庵糖球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举行,一直持续到历正月二十二。海云庵位于山东青岛市海云街,始建于明代。旧时,农历正月十六是该庵庙会,香火颇盛,是市区内三大传统庙会之一。因庙会上卖山楂糖球的特别多,久而久之,便习称为海云庵糖球会。1986年,青岛市恢复了这一深受群众欢
闫家山地秧歌
200多年前,闫家山村的村民为了庆祝丰收,不管男的女的会扭的都扭动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在漫长的光阴流转中,周口路社区闫家山地秧歌不断发展,在经过恢复、挖掘、创新之后,它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去年五月,闫家山地秧歌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去年的世界休体大会上,团队更是以优异表现成功斩获舞蹈大赛老年组金奖。据了解,大约200年前,闫家山村先人们从当年盛行的高跷秧歌中得到启发,将舞扇少女,拉鼓少男,耍铜钱棍,打棒锤男青年的表演移植到高跷上。约140年前,一位叫闫昌洋的男子带领一班人把七八十厘米的高跷改为只有十厘米的“矮跷”,同时增加了持伞老者领舞并即兴歌唱,以挎篮、拿蒲扇老婆婆作伴,舞出了新
青岛糖球制作工艺
“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清朝《燕京岁时记》这样描写糖球。糖球是人们喜爱的食品。青岛糖球制作工艺被列入青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已有500多年历史。从1990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23年,是集糖球制销、民间工艺、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类商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商贸活动。1990年,糖球会被评为全国百项旅游项目,2005年,糖球会荣获中国十大民俗节称号,2006年,糖球会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青岛糖球会也成为了商家敛财的“必争之地“。其中著名的“高氏糖球”已有多年历史,青岛糖球会当然还
青岛樱花会
青岛樱花引进的历史已近百年,多栽植于中山公园,总数达2万余株。青岛樱花会已有80余年的历史,每年4、5月间在中山公园举行,届时,公园樱花路两侧数千株樱花盛开,花团锦簇,灿若云霞,市民们扶老携幼,亲朋结伴,前来游春赏花。青岛市近郊的许多县、市和省内各地区的群众,也都分乘火车、汽车专程来青岛赴此盛会。青岛赏花会又观樱会,主要以观樱花为主。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中山公园举行。20世纪30年代,中山公园的赏樱活动已久负盛名,东海花海被列为青岛市十景之一,著名作家臧克家曾写过青岛樱花会来抒发对青岛樱花会之情。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对观樱活动十分重视,不断增加与樱花同花期的其他花卉品种,在花会期间举
青岛国际啤酒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每年在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节日由国家有关部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以啤酒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自举办以来,历届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啤酒厂家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百余万人。1994年,坐落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青岛国际啤酒城建成,占地35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成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永久性场所。一年一度的啤酒节开幕时间约在每年8月中旬第一个星期六举行,会期16天。自1997年第七届啤酒节起,改
即墨田横镇祭海节
田横岛位于青岛市东部崂山湾北侧,是青岛旅游资源的重要支撑点。每年的谷雨前后,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渔民在出海前总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到东海龙王庙祭神,祈求东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是渔民自发的为祭祀能主宰他们命运的龙王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周戈庄的上网节相传始于明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较完整的保存了传统的祭海习俗,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祭海仪式。临近祭海的前几天就要做祭前准备。在诸多供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供品,就是每家必须宰杀一头猪,所供的猪必须是整猪,而且清洗干净后还要精心打扮,嘴衔红花,身披彩绸,然后用红绸布打成红花绸结,装饰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特别是猪背上要蒙上一层形似渔网的板油脂皮,寓
秃尾巴老李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小坞沟还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庄东西间草屋里住着李老好夫妻,两口子又勤又贴心,日子过得倒很宽裕。只是妻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开怀,一提这,两口子就长出气。有天晚上,妻子对丈大说“有了”。李老好喜得一蹦多高,不让妻子做饭,不让妻子干活,妻子动一动他都怕“闪了”。这样侍侯了十个月、十二月,到了满二十四个月这天,天灰蒙蒙、风大雨急,劈雷闪电,妻子要生了,疼得翻打滚。李老好把掺着心,瞅着妻子的下身。不想妻子肋下慢慢裂开一道缝儿,从里面钻出一条小黑龙来。小龙落生,在床上扑扑摇摇,身子眼见越长越大。妻子一看,吓死过去了。李老好盼妻子生个大胖小子,没想生了个怪物,妻子又死了,又气又难受就扬起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