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柳州 > 三江侗族自治县特产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俗文化
三江侗族大歌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三江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则可分为鼓楼大歌(“嘎得楼”)、声音大歌(“嘎所”)、童声大歌(“嘎腊温”)、叙事大歌(“嘎锦”和“嘎尽”)、礼俗大歌、戏曲大歌和混声大歌(“嘎世尼所”)等7种。主要歌腔有几百种,代表作品有《嘎高胜》(高山歌)、《能闷高京》(高山井水歌)、《嘎伦练》(蝉歌)、《嘎依哟》(知了歌)等。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一
三江富禄花炮节
在广西,抢花炮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民间活动。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群山环绕的河滩上,人头攒动,侗歌飞扬。腰系彩带、身穿长裤、赤膊上阵、奋力抢夺花炮的小伙,身着民族盛装赛银饰、比绣工的侗苗姑娘,还有悠扬起伏的芦笙,情意缠绵的多耶,更是给侗家的花炮节增添了别样的风味,让慕名而来的中外朋友也乐在其中。传说,当年孔明带兵西征曾驻扎这里,教会了当地人制造火药,用于生产、狩猎,同时还将古老的灌溉工具——水车,传给了这里的先民。为了加强山里寨与寨之间的团结,孔明发明了抢花炮这一竞技项目,让人们相互交往,增进友谊。抢花炮习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三江侗族花炮
侗寨民俗 抬官人
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石碑村一带至今仍保留着过“抬官人”节的习俗。“抬官人”以龙为造型:由青年或小孩扮演的侗、苗王为龙头(官人);芦苼奏响为龙的声音;头戴尖帽身披毛毯者为龙鳞;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为龙身。而画着花脸、身形丑陋的怪兽则被惩罚为官人抬轿。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转寨游坪,气氛热烈。节日期间,主家宰猪杀羊,款待宾客。寨子里还举行唱大歌、唱多耶、踩歌堂等活动。“官人”,侗语称为“店宁蒙”,由一青少年担任,他身穿奇特的“官家八团花衣服”大家用轿子把他抬着在全寨-。“官人”的队伍都打扮得稀奇古怪的,一路手舞足蹈,表演滑稽的动作,逗人发笑。沿途有许多扮成衣衫褴褛的乞丐拦路“抢劫”。队伍中有几十位盛装打
三江侗乡四月八祭牛节
俗话说得好,“苗坡山上祭牛节,侗乡楼坪赛糯黑”,这是苗江河畔上的苗族同胞和侗族同胞的耳熟能详的话题。每逢四月八,只要你踏行苗江,走到三省坡下,不管是苗村还是侗寨,无论你-到哪,当感到困倦时,只要停下来歇歇脚,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农户,都会尝到又香又黑的糯米饭和陈酿已久的酸鱼酸菜,再加上两斤重阳酒,肯定会让你感到回味无穷。四月八,是侗、苗两族一年一度的祭牛节,只是祭拜的风俗和方式不一。过节的前一天(四月初七),他们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过节工作。清早,腊汉(后生仔)约上腊妹(心上人女朋友)一起上山去采黑糯米树叶;中老年人也有分工,男的上山割草,甚至要割那最富有营养的嫩草回家喂牛过佳节;中午,妇女们就在
三江侗族款文化
侗款能从遥远的年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即使它的法律效用今天已经消失,但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它仍然是侗族文化中一粒璀璨的明珠。侗族合款组织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开始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阶段,它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村与村、寨与寨联盟的社会组织,其范围或大或小。“小款”是由一、二十个相邻的村寨组成;“大款”是由若干个“小款”联合组成。[宋]朱辅《溪蛮丛笑》中称“彼此相结,歃血为盟”,“缓急为援,名曰门款”。清代乾隆二十九年的《柳州府志》卷十一说:怀远民间遇有偷盗,即“鸣众集款,不与齿,故里中鲜有敢为盗者”。在侗族地区流传的《从前我们做大款》的款词中,有“头在古州,尾在柳州”的大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