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北海 > 合浦县特产
合浦县民俗文化
合浦珠还民间传说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释义“还”,返回。合浦的珍珠又回来了。比喻人去而复回,或失物而复得。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
合浦社公节
“社公节”是合浦县传统节日,又称社日,俗称土地诞。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春社,八月初二为秋社。合浦人认为,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业兴隆,全靠社公保佑,因此城乡群众都有“做社”的习惯。每逢社日,群众都会到社公庙烧香祭拜,以求保佑。合浦县的社公庙遍布城乡,或依古木怪石,或以街头巷尾而立,故社也称坊。社坊各有专名,如“兴仁坊”、“太平坊”等。明清以后,基层组织都以社、坊命名。祀社之俗,源古而域广。三甲社是合浦县最出名的社坛,是当地举办社公节的主要场所。三甲社位于廉州镇阜民北路,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是现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廉州古城重要的社场之一;由3间房子组成,中间为
公馆木鱼
公馆木鱼是合浦、北海客家地区人民的传统说唱艺术,内容多是警世劝善,演唱时边敲边唱,随物赞祝。是客家民间文艺一朵瑰丽的奇葩。公馆木鱼,这个名称流行于北海合浦说客家话的地区,而在其它说客家话的地方如广东廉江、茂名等地,又称“涯木鱼(涯,指客家)”。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近年来,公馆木鱼又给加入了许多新时代的元素,更加受到广大客家地区人民的喜爱。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在春节期间,合浦县举行全县民间传统文艺汇演,《公馆木鱼》以其高亢、明快、流畅演唱技术,体现出了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成为了汇演中的一大亮点。明朝开始,大批客家人南迁合浦县闸口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