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崇左 > 江州区特产
江州区民俗文化
左州金山花炮节
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一年一度的金山花炮节,既保持了传统的民族特色,也融入了新的时代风尚,把农村和外界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出金山花炮节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各族人民的热情参与,已经成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巨大动力,极大地推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据考证,金山花炮节源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当地壮族人民舞龙、舞狮、唱戏、对歌,并在金山设坛祈求平安,举办抢花炮活动,节目丰富多彩,延续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当地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抢花炮是壮族、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广西、贵州、湖南三
崇左金山花炮节
崇左市的左州金山花炮节是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壮族民俗风情。左州金山,古称左阳,又名金山寺。据说该寺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由于建前在山上发现一个金炉,故名金山。建寺后有尼姑常住奉经,连日香火不断,至明成化十四年(1448年)将农历二月十九定为纪念日。每年这天,寺庙挤满了前来烧香的群众。人们或双手合十诚心祈福,或奉香礼拜,或求签占卜,都希望沐浴到节日的福音。全城舞狮舞龙、唱戏庆祝,并举行热闹精彩的抢花炮活动。据传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的诞辰日,所以金山花炮节又叫观音诞。上午在金山寺做完祈福仪式,人们会举行隆重的观音出巡活动。身着盛装的金山姐妹们小心翼翼地将神像抬出,请
天犬盗谷种的传说
在江州区驮卢镇驮柏村附近的左江河畔,有座高耸入云天的大石山,叫驮柏山。大山的西南有许多红色小人在悬崖峭壁上敲锣打鼓,又唱又跳,好一派欢乐的场面。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天狗偷谷种的老故事呢。传说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自然没有大米吃。只能靠种植些杂粮、狩猎、打渔为生,所以从来未见过谷子。有一年,天大旱,大地干枯,农作物失收,人们好几天没有东西吃,饿坏了许多老人和孩子,人类的好朋友天犬看到此情景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天犬趁着天黑冒险上天带些饭菜下来,救活很多人,人们才知道,能够做米饭吃的东西叫谷子,那时候天上已经有谷子,地上还没有,天上的人害怕地上的人有谷有米吃了,身强马壮后对天上人有威胁,所以一直不让一粒谷子
壮族斗牛
西班牙斗牛在世界久负盛名,而壮族也有斗牛的习俗,且毫无逊色于西班牙斗牛,别有一番情趣。与西班牙人牛相斗的方式相比,壮族斗牛是两牛角斗,常常是两头大牯牛相斗,可以是水牛相斗,也可以是黄牛相斗。壮族斗牛大多是在农闲时进行,一般在秋收后至立春前,具体时间由各村代表商议而定。看斗牛如同赶歌圩,届时,四乡八村的男女老少均云集斗牛场,各自带上铜鼓、唢呐来为自己的参赛队呐喊助威。斗牛场一般选择在四面是山坡,中间有块平地或者河滩的地方,比赛地点不固定,一般每年轮流在一个乡或一个村进行。一般情况下,每个村寨派一至两头牛参赛。赛前的大牛牯有专人饲养两三个月,期间给它喂蜂蜜、猪油、盐水、烧酒等物,故参赛的大牯牛每头
崇左壶关歌坡节
江州区有句俗语:二月十九拜金山,四月十六唱壶关!这句话两层意思:一是江州区壮族歌圩歌坡节从农历二月十九日的左州镇金山花炮节起,经过各个乡镇村屯大大小小多个歌坡后,于农历四月十六日壶关歌坡节逐渐收尾;二是金山花炮节和壶关歌坡节都是江州区较为大型的壮乡节日,但金山花炮节主要以拜观音、拜菩萨等法事活动,壶关歌坡则主要以对山歌为主要内容。“壶关歌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最初成立时间还有待考究。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那一天,江州区各乡镇以及周边的扶绥县、宁明县、大新县和龙州县等群众纷纷聚集到“壶关”(原崇左县的县城由江南和江北两部分组成,由于左江河把江北部分割成一个“水壶”形状,故崇左县也有“壶城”之称,
崇左采茶舞
采茶舞在崇左主要流行于驮卢、那隆、左州等地村镇。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钦州一个打瓦师傅到驮卢圩灶瓦村打瓦,又教老百姓演唱采茶戏,也到附近的更别、屯村、更懒、伏廖村传授。1918年,邕宁县那陈村民间艺人赖福栈来到那隆、群黎、左州、渠茗、弄焱村教唱采茶。从此以后,外地采茶戏开始传入崇左。经过4、5代人的传教,流行崇左的采茶戏,其内容多以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为主旋律。采茶舞是由当地群众组织采茶队来排演,扮演人物有茶公、茶娘、歌伴、书生或财主等。新中国成立前,采茶队一般没有妇女参加,“茶娘”由男演员装扮。每队的演员一般5人左右。建国后,妇女参加了采茶队,“茶娘”不再用男演员担任,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