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涟源市特产
涟源市民俗文化
涟源民间剪纸
涟源一带民间盛行剪纸艺术。相传,早在300多年前的明代,这一带人民在欢庆节日之时,或在婚丧喜庆互赠礼品之际,往往用纸剪些吉祥如意的图案,或张贴于门窗,或装饰于礼品,久而久之,便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剪纸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采取办学习班和艺术展览等方式扶植民间剪纸艺术,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剪纸骨干队伍,创作了大批作品,有的发表于各类报刊,有的参加了湖南省美术展览和全国美术展览。1981年,农民艺术家梁学先出席了省农村文化艺术表彰大会。1982年,涟源县文化馆收集民间剪纸作品,与地区群众艺术馆合编《涟源剪纸》一书,入选作品64件,109幅。涟源剪纸风格独特。在题材上,主要表达吉祥如意的美
枫坪傩狮舞
在巍巍龙山东麓,孙水河九曲回肠,冲破层峦叠嶂,来到湘中腹地——枫坪。这里古为梅山峒蛮聚居之地,俗称“下梅”,我国首批民族自治县之一——“连道”的县治,就设在其下游不到3公里的杨市。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绽放着一朵穿越千年历史的优秀民间艺术奇葩——枫坪傩面狮子舞。枫坪傩狮舞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盛行于清代、近代,至今约600年,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项传统文艺活动,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传播范围之广,流传时间之长可谓当地艺术文化之最。枫坪傩狮舞目前记载有传承人的追溯可考究至18代以上。傩狮舞是湘中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助兴,在涟源枫坪尤为甚行。每
涟源珠梅“抬故事”
珠梅“抬故事”是出现在湘中地区的一项颇有影响的民间活动。地处湖南省涟源市龙塘乡。明崇祯年间,当时道教已传入安化(现涟源市)各地,珠梅“西元山观”是最早建立的道教寺观之一,在当时战乱、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人们祈求祛病消灾,以道教斋醮形式,许愿“抬故事”,以了人们的心愿,如此“抬故事”的活动就逐渐得到发展,延续几十代而发展至今。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推陈出新,既保持了古俗风貌,又创立了一些新的形式,从而逐步演变成了扬善惩恶的一种群众性自娱文化活动。它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一台故事一个人物,表达一个故事史实,反映人们一种期望。“故事”形式多样,既有原始型的,又有现代型的,如:“东吴成亲”、“
涟源特色湘剧
湘剧的一脉流行于湖南省娄底市的涟源一带,被称为有“涟源特色”的湘剧。涟源特色湘剧主要流传于娄底市的娄星区、双峰、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市的新邵及毗邻的益阳市安化、湘潭市湘乡、长沙市宁乡等县市。2008年,涟源特色湘剧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据相关文献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年)就有湘剧班社在涟源及湘中一带的神王殿、关帝庙、水府庙、祠堂等场所及大户人家的喜庆聚会上演出。嘉庆、道光年间,原安化常安乡(现涟源桥头河)车田廖家的廖光台、邱泰山等人,组建湘剧班社“国庆班”在桥头河、蓝田、娄底、杨家滩等地演出,兼传艺带徒,使班社不断发展。道光六年(1826年),两江总督陶澍在天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