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 > 延平区特产
延平区民俗文化
延平战胜鼓
峡阳《战胜鼓》始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有个姓薛的峡阳人曾在郑成功军中任旗手,善击鼓。他参与了收复台湾的战役,年老解甲回乡后,便把击鼓一套技艺传授给乡里少年。从此,峡阳有了鼓的技艺。《战胜鼓》原名战斗鼓、国姓鼓,名称不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南平市艺术行家把该鼓整理成战胜鼓。旨在表演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行军中一种战鼓队列操练。改为民间舞蹈表演搬上舞台,突出了地方特色。近年来,《战胜鼓》已成为我省传统的民俗舞蹈节目,应邀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舞蹈调演,多次参加省市的活动演出。1990年9月中国第二个世界旅游日(福建主会场)开幕式上,峡阳战胜鼓首次向中外游客
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
延平区塔前大腔金线傀儡戏班称“台”,通常起名为“盛兴台”等,艺人两人。全部服装、道具、打击乐器、傀儡等,仅需两箩筐即可装完,正好合成一担,百姓称为“傀儡担“。戏班由家庭血缘关系传承,如子承父、侄承叔、弟承兄。班台名只能谪系的长子才可传承。非血缘关系的人也可学艺,但必须履行一套拜师的仪式,学戏后另起炉灶。金线傀儡的剧目存在三种类型:一是保存了部分元、明南戏传奇剧目,如《李云娘推磨》(白兔记)、《倭袍记》等;二是大量的说史(讲小说)剧目;三是相当一部分的明清通俗神话传说剧,如《华光传》、《陈靖姑捉妖》等。第一种情况已保存得不完整,或只剩下个剧名,很少演出或不能演出。第二种情况是主要的演出剧目,艺人
延平蛙崇拜民俗
延平人素有崇蛙习俗,因而蛙神曾一度被视为延平城的保护神。随着岁月的推移,这种习俗仅在樟湖镇溪口村保留,而且是融洽附载于另一民间俗神——张公身上,张公便被视为蛙神了。这与樟湖镇驻地的蛇崇拜融合附载于连公身上,乌鸦崇拜融合附载于齐天大圣左右一样。古越先民的习俗与汉氏族习俗的融合,在这里表现的十分突出。溪口村崇蛙习俗始于何时无文字记载可考。但从蛙神成为延平城的保护神的记录来看,至迟不会迟于清道光年间。据溪口90多岁老村民说:他小时候就参与祭张公(蛙神)活动,而且他们的先辈也说此活动自古便有。据说溪口原址二华里许,建有“九峰岩寺”,殿前有一巨大樟树称“十不围”即十人不能合抱,其树荫广达5、6亩,大樟树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
崇拜蛇是越人的习俗,进入福建的越人与闽土著人经过长期互助融合,形成了闽越族,也传承了崇拜蛇的习俗。各地祭蛇的庙比比皆是。南平市延平区漳湖镇崇拜蛇民俗起源于秦汉时期,目前仍保留着比较古朴的元宵、游蛇灯、七夕、赛蛇神等民间崇蛇系列活动。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好年景。
西芹猎神信仰
猎神陈六公是福建人原创的一位行业保获神。关于他的传说主要是:相传西汉末年有陈六公(啟松)、陈七公(啟武)、陈八公(啟昌)三兄弟世居长安,三人同朝为官。王莽纂汉时,三人携母逃难至会稽地郭冶县(今福建建阳市南关外)白鹤村山林中隐居。一日饿虎入宅,其母葬身虎口,兄弟三人悲伤欲绝,立誓杀尽天下恶兽,兄弟结伴四处杀豺狼、猎虎豹、为民除害。三人行至古田县三都口地界,陈八公被山寨强盗杀害,陈六公、陈七公又结伴至闽侯大湖后井结庐而居,潜心修道,得罗山缩地之法,后来陈六公于马岚山顶得道升天,阳寿八十有四。陈七公也于候官箬洋羽化。由于陈家兄弟一身正气、除暴安良、抑恶扬善,并为民杀豺狼、驱虎豹、深受民众景仰,并被尊
延平闽蛇崇拜民俗
樟湖镇崇蛇习俗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但这一习俗的流传时限不止于此,其历史的渊源可追溯到福建古老的土著文化——闽越文化。如今,在闽江流域崇蛇文化圈中,仍保留着比较完整原始古朴的蛇王庙、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系列活动,甚称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崇蛇民俗活化石。游蛇灯起源于清末时期,传说樟湖地形象块木排,漂浮于闽江岸边,怕被洪水冲走,而蒙受灾难,人们祈求蛇神保佑,因此每年正月上元灯节,家家户户制作灯板,举行游蛇灯活动,游蛇灯高潮时,将它游到江边作环绕形,意味着为“木排”更换上新的竹笮扎在石笋上,万寿塔象征着竹篙固定排尾,新的一年里人们可以安宁地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游蛇灯从初六至二十一,按
峡阳南剑戏
南剑戏,原名“乱弹”,清末由江西传入闽北,后来不断吸收其它戏曲的剧目和表演艺术,由于唱腔、表演都很新颖,很快得到群众的赞赏,流行于南平地区(延平区范围)。因延平为古南剑治所,故早期将其命名为“南剑戏”。在魏恭源的倡导下,组建小梅第一代赣剧团,人员21人。民国初期,该剧团继续由陈鸣岗,范孝增为主的民间艺人,四处游演。陈鸣岗、范孝增二人并在建瓯“富连城”科班深造五年之后,再回到小梅赣剧团培养演员。南剑戏的传统剧目内容以反映宫廷的历史戏居多,其0自列国、汉史、三国演义、唐宋史演义剧目占大部分。此外,有一些神话戏和民间小戏,如《八仙过海》、《太白登仙》、《大补缸》等。南剑戏角色行业分正生、小生、老生
王台太平鼓
越王台太平鼓相传是汉闽越王诸在抵御敌军凯旋时,为庆贺抗敌胜利,保一方太平而编排的击鼓敲锣活动,后发展到每年正月迎佛时进行,用以祝颂风调雨顺,一年平安。由于这项活动规模大、操练难,很长一段时期已经中断。直到1995年,在挖掘王台文化遗产时,根据王台村民提议,由镇文化站组织人员收集散落在民间的鼓谱教具,进行整理加工,并聘请民间艺人传授鼓技,重新组建了太平鼓队。基本内容:太平鼓由四面大鼓、二十面(可多达40面)小鼓、十一面战旗、三付铜钹(锣可多达20面)组成。大鼓高80公分、直径60公分,只能置于地上敲击。为了便于行进表演,小鼓则用肩挎。鼓手们身着象征铠甲的黄衣黄裤,胸佩护心镜,腰系护腰带。队形以方
茫荡筠竹烛桥灯
每年正月十三之夜,延平区茫荡镇筠竹村里,欢声笑语、热闹异常,村民们舞起了自制的烛桥灯,以独特的方式欢度元宵佳节,欢庆丰收年景,祝愿新年气象。据传,闽王王审知第二十八世孙王佑,系筠竹始祖王成都之曾孙,其因木匠手艺精湛,于明初受皇帝册封为“四大匠人”之一,封龙凤标票加玉印,王佑奏帝曰:“谢主龙恩,在下身居深山辟壤,匪祸日胜,受此厚封,恐难安居。”皇上曰:“再封汝神铳四口。”当时,神铳几口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京都、省府或是受皇帝御封过的人的家乡方可燃放四口神铳,其余地方只能放三口以下神铳。王佑进京受封时,正值京城闹元宵,家家张灯结彩,龙灯、舞狮热闹非凡,各呈异彩。王佑深受启发。返家后,自创一格,集龙灯
岭炳洋畲歌
唱山歌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相传畲民是五帝之一帝喾(高辛氏)的后代,以盘瓠为祖先。盘瓠(又叫龙骐)死后,要做三天三夜功德(超度升天),第一夜,经收被贼偷光,子孙们只好改为唱山歌来超度畲族的老祖宗升天。(有畲族《高皇高》为证),可见畲族唱山歌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明末清初就有畲民定居的岭炳料了。据岭炳洋的雷氏碑可证。此墓碑立于乾隆十二年(1746年),墓碑上刻着其子孙四代人之名字,足以说明明朝末年雷氏人家就生息劳作于岭炳洋了。也有部分畲民是清朝咸丰年间从古田迁徙到此地。一、山歌内容丰富有追述本民族来源和迁徙的《麒豹王歌》有取材于汉族和本民族民间神话和故事传说而编成的小说歌,如《梁
太平十番
民间器乐曲《十番》,源于福州,明清时期传入樟湖溪口,至今约200多年。民间器乐《十番》于1990年由樟湖溪口传入南平,并于2003年由延平区文化馆牵头成立“延平区文化馆民间喜庆表演队”。现《十番曲》已风行延平区各个乡镇,《十番》已成为乡村庙会必不可缺的踩街器乐曲。由十种乐器,即:浪串鼓、大锣、小锣、大拨、小拨、小锁呐、笛子、二胡、三弦、斗卷十种乐器组成的合奏曲。早在明清时期,福州地区庙会、元宵庆典、踩街已开始使用此《十番》曲。20世纪初传入樟湖地区。由师傅“无头珠”(已故)传给张安清(现年89岁)。20世纪六十年代传给黄毓顺。《十番》曲它是一种以风俗的性质通过非正式非官方形式创造、传播的文化现
徐阳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是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一个重大民俗节日,举村同庆,热闹的场面远超过春节的气氛。家家户户呼朋引伴,远乡疏亲,聚首相庆,甚至是路过的陌生人,只要你愿意,纯朴、好客的徐洋人都会将你待为上宾,视为知己,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午后,村中大庙——真武庙,举行的“游菩萨”活动更是热闹非凡,也拉开了“三月三”的高潮序幕。南平夏道镇徐洋村处在一个山青水秀的山陵中,这个闽北独一无二的“三月三”来历,有各种传说。相传一百多年前的夏道桥头村有个姓邓的年青人,有一天梦见一个仙人告诉他,离夏道不远的徐洋螃蜞山上有一个宝贝,只要把挖得的宝贝供奉起来,当地的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第二天一早这位年青人在山上挖到
伏虎禅师信仰
延平区樟湖镇伏虎庙有千多年的历史,庙宇壮观,庙内建有三大厅,中间大厅供奉伏虎禅师、庭弹佛祖、江公祖师,后厅观音娘娘、弥勒佛,左边有三圣尊王,右边五显大帝,下厅戏台,每年正月十六三圣王出街巡游,游龙灯纪念伏虎禅师在今尤溪收服蛟精,畅游下尤溪河道的丰功伟绩,皇上御赐“千江明月”御匾。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竹龙造型在樟湖地区是独一。在竹龙出游时,龙头高举,龙尾地上摆动,在空地上环绕。在跑龙时,竹龙型如翻江倒海,这是再现伏虎禅师当时收服蛟精时的阵势,一直沿传至今,以示后人。另在二月十六伏虎禅师收蛟胜利纪念日全村斋戒,做明头炸油饼,明头是皇上御赐千江明月的明字而订名(用酒米、绿豆、红糖三合一的制品)古称明头
太平“戏神”田公信仰
“戏神”田公元帅原名雷海青,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乐工。安史之乱期间被安禄山所俘。安禄山命雷海青为其奏乐,雷海青忠贞不屈,用琵琶掷击安禄山,后被安禄山杀害,不屈殉国。唐玄宗返回长安后,感其忠义,给他封了称号,尔后历代皇帝都给加封。到了南宋时期,因雷海青有率天兵天将杀敌传说,又加封他“天下兵马都统大元帅”。又因雷海青在显灵时,在天上的帅旗“雷”字被云朵遮住上半部,只显出个“田”字,故被人称为“田公元帅”。基本内容:1、日常许愿、还愿、进香、祭拜等活动。2、每逢初一、十五进香信士更为众多,到此祈求家人平安、增福、添寿等。3、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为“戏神田公元帅”诞辰日,有举行盛大庙会,有元帅巡街、受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