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舞》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定海、沈家门一带,因其舞姿酷似跳蚤而得名。节目原无人物情节,只有两位舞者跳跃逗趣,民国11年(1922)年,定海县白泉乡教师章孝善将“济公斗火神”的情节融入其中,始有人物形象。1953年,章孝善的弟子何志福将它搬上舞台,于1955年2月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古曲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并获奖。这个舞蹈主要在丰收之年举行迎神会,和农历三月十五(传为东岳大帝生日)庙会时演出。而有的地方(如普陀县沈家门一带)则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时跳。早先舟山一带最信灶君菩萨,家家户户都在灶前设神龛,叫“灶君堂”。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灶君上天“言好事”的日子,每户人家要“祭灶”,要供果,掸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