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滦南县特产
滦南县民俗文化
滦南评剧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是近百年来新兴的北方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唐山市滦南县。评剧是滦南县绳各庄村民成兆才先生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歌舞蹦蹦基础上,借鉴、吸收皮影戏、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成就逐步发展而成的。评剧发展大致经历了“莲花落对口、拆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评剧的繁荣兴旺”、“评剧的改革出新”等几个时期。成兆才是评剧的创始人,也是评剧的第一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已成为评剧的经典保留剧目。此外评剧还有《王二姐思夫》、《安安送米》、《马思远开茶馆》、《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秦香莲》、《杜十娘》等一批代
滦南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约1845年起于滦州(滦南县原属滦州—今滦县)、乐亭乡间。它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又吸收了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用乡音说唱,以三弦、铁板、鼓伴奏。1845年,滦南人冯福昌(冯铁板)废木板,改用铁板击节伴唱,唱腔、板式得到更新,乐亭大鼓因此名声鹊起,冯福昌成为乐亭大鼓重要创始人。乐亭大鼓发展史上的滦南人,即是一部完整的乐亭大鼓发展史。王德有、戚德旺、杨久长、刘太山、沈闻章、张子山等老一辈滦南籍乐亭大鼓艺术大师为乐亭大鼓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靳派乐亭大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靳文然登上曲坛,历经名师,苦心孤诣,博采名家之长创靳派唱腔,20世纪40
孟各庄蒙鼓技艺
鼓是一种在民间流传很久的打击乐器,一般为圆桶形。鼓的一面或两面用薄膜蒙上,经过捶打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常用于舞蹈或戏剧伴奏。制作鼓的过程称为蒙鼓。民间也称鞔(mán)鼓。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唐山市管辖,孟各庄村位于滦南县西部,隶属司各庄镇。滦南县孟各庄蒙鼓技艺系滦南民间传统手工艺。现健在艺人孟祥臣,系孟各庄村民。蒙鼓技艺系孟祥臣祖上单传技艺,只因其所制作的各种鼓的表面印有“孟各庄”字样,因此被世人称为“孟各庄蒙鼓”。由于年代太久远,并且此项技艺家族保护意识强,本村90多岁的老人也无法讲清孟各庄蒙鼓技艺起于何时。但据本村老人们介绍,孟氏家族的这一技艺形成影响,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或民国初期
滦南民间剪纸
滦南民间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剪纸系滦南民间传统美术范畴。传统的滦南剪纸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由于滦南是北方剪纸“西纸东渐”艺术长廊中的重要驿站,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与东胡鲜卑、契丹文化中心地域的辽西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承,其艺术手法极为生动自由,类似木刻中不规范的自由滚刀风格的剪法。内部装饰纹样,采用多次对摺剪出排列不规则的平行细纹,这种风格手法在关内其它领域是很少见的。二是由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政权从山西多次大量移民到这里,促成这一带人口稠密繁衍和经济贸易文化的繁荣,使得另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和山西、河北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通。其艺术特
民间花会——旱船
民间花会——旱船(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谓滦南民间花会,是滦南民间传统舞蹈形式秧歌、高跷、狮子舞、旱船的总称,习惯上分别成为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和跑旱船。它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继承发展优秀民间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延续发展,民间花会逐渐形成了活泼、诙谐、朴实、健美、欢快、红火,地方民间风格色彩浓郁,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特点的民间舞蹈形式,无论男女老幼,尊长卑晚,不论职业,不论生熟,参与人之广泛,随意性、趣味性、观赏性之强,都是其他民间文艺形式不可比拟的。跑旱船是滦南民间花会的主要内容。因其注重塑造人物、善于表现故事情节,表演上诙谐幽默、节奏感强,是人民群众喜
滦南唢呐吹咔
唢呐是流传于民间,历史悠久的民间吹奏乐器,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于民间秧歌舞蹈伴奏、戏曲演唱伴奏和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中。唢呐吹咔,就是靠气息调整、声带振动,再结合唢呐器件不同使用方式,用唢呐吹奏模拟人声,比普通唢呐演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滦南唢呐吹咔技艺是滦南县境内的优秀民间传统音乐,技艺持有者——“高氏三兄弟”高永勤、高永俭、高永平,是滦南县长凝镇大高庄村人。“高氏三兄弟”高永勤、高永俭、高永平不仅是名气很大的唢呐演奏艺人,也是全面完整掌握滦南唢呐吹咔技艺的传承人。一、滦南唢呐曲共分四大类:秧歌曲目、汉吹曲目、牌子曲目、唢呐吹咔曲目。经常演奏的调式有:第一,秧歌曲目:满堂红,柳青娘,句句双,大姑娘
滦南皮影戏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唐山市管辖。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刻艺术。滦州驴皮影在全国影戏中占有突出地位,重点分布流传于唐山、秦皇岛地区,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影界传滦州人黄素志是个落魄的生员,多才多艺,为了发泄不平,抑恶扬善,他自刻影人、写影卷,后来流入东北游学,再后来又带影戏回家乡,形成了滦州影戏。滦州皮影戏不同于其它影戏的特点有四,一是影人用驴皮雕刻,有独特操纵技巧;二是用滦乐乡音唱白(乐亭口音多,滦州口音少),语言易懂;三是掐嗓唱法;四是有独特的唱腔,如张绳武的呵腔等。滦州驴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