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特产
临汾市民俗文化
翼城西闫民歌
西闫民歌流行于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是一种诙谐风趣、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受群众喜爱的山区小调。据传,在西闫镇十河村一带,很早就流行唱酒曲。起先是讨媳妇闹洞房时,在洞房里唱的一种小调。闹洞房者让新媳妇喝酒,新媳妇不能喝酒,就得唱一支小曲。这样你也让唱,他也让唱,新媳妇不喝酒,就得一支一支地唱下去。所以许多新娘在没结婚之前就你传我,我传你,学了不少小曲,以备新婚之夜闹洞房时唱。由于这些小曲风趣好学,慢慢地也传到男人的酒场上,不能喝酒或输了的,干脆唱支小曲来代替,此后人们便把这些小曲称为酒曲。由于酒曲曲调越唱越多,歌词越唱越精,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曲牌和唱词,与民谣一样,在民间广为流传起来。20世纪40
交里桥饸饹面制作技艺
饸饹面原名“河捞面”,因工艺地道,配方独特,用料考究,深受山西民众青睐。曲沃交里桥饸饹面选用绛山地区高面筋绿色面粉人工和面,用木桩压成又细又圆的面条,在大口锅里煮熟后捞入冷水中连洗三遍沥干水后,放入木盘中,洒拌植物油进行面层保护。肉臊子选用生猪肉为原料,配八角、花椒碾制的调料。首先,对生猪肉进行分剔骨后,用高温去沫煮熟后冷却。尔后用菜刀切成厚度2毫米,长宽1厘米左右的肉片。然后在大铁锅中用猪油配曲沃特有的黑面酱和大蒜进行色味糊化。随即把切好的肉片倒入锅里,加火进行炒制,人工不断搅拌,再放入调料和盐,用高温物理的方法将肉中的油逼出部分后,然后加入部分煮肉汤,继续加火到肉香扑鼻为好。前锅汤内加入盐
翼城老虎上山
翼城老虎上山是在传统民间杂耍“虎舞”(俗称耍老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传统体育项目。翼城县南梁镇下涧峡村表演的老虎上山形成于明末,兴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据老艺人回忆,该村在清代曾有“老虎会”组织,会员50—80人,年年元宵节期间在本村和南梁镇进行表演,还常参加县城社火表演,也应邀到外地演出。老虎上山表演时,需要在高15米的木杆上搭建两块门板,再固定两把圈椅,作为“假山”;两边各挂两条大绳,从顶端斜拖地面,作为云梯。开场后,先有一段平地表演,即樵夫打柴归来,途中遇到两只大老虎和两只小虎,仓皇逃命,老虎穷追不舍,幸遇一壮士(即舞虎人,戏剧中壮士装扮)搭救,方才逃一活命。接着壮士与四虎在平地“小山”上搏
隰县响铃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进行舞蹈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隰县千家庄响铃高跷源于清朝末年,因跷腿拴有响铃而得名,是当地百姓在春节、元宵节闹红火时的重要文艺形式,百余年来,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响铃高跷一般高为1.5米,最高的跷可达两米,演出时以小鼓、小锣、唢呐为伴奏乐器,表演者装扮成《水浒》、《西游记》、《白蛇传》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跳桌子、上高台、叠罗汉、劈叉、拉骆驼等高难度动作表演。曲牌多用当地的民间小调如《拜新年》、《放风筝》、《买扁食》、《绣荷包》等。目前,各乡镇、村落都有自己的高跷队,一般人数都在百
乡宁动物棋
动物棋是产生并流行于山西省乡宁一带,以石材或木材制作的各种动物模型做棋子,以手绘或石刻的方形或多角形图案为棋盘,利用人们对动物的认识,结合生产生活的经验,融中国象棋、围棋及其他棋种规则、技法于一体的传统棋类游戏。据《动物棋全书》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动物棋的流行最早可推至清末。后经百余年的民间总结、加工和创新,乡宁动物棋逐渐形成了以动物棋和神仙棋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形式。动物棋根据动物的特性和捕食方式分为斗戏、占戏、抓戏、王戏和仙戏五大类共十套三十六种棋戏。每一种棋戏集中代表一种动物。神仙棋有平面棋和立体棋两大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立体棋在排兵布阵时,根据动物特性,按照空中、陆地逐层分布,这种棋法尚属
侯马布老虎
侯马布老虎是一种流传广泛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又是精美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极具乡土气息。侯马民间至今流传着“家有狮虎、平安幸福”的谚语。在各类以虎为形象的民间作品中,手工布老虎最具代表性。人们自出生至寿终,多以布制狮虎为护身符,同时,内装辰砂,外配艾叶,与五毒(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依存出现。特别是端午节孩童戴虎必不可少,既壮胆,又保平安。侯马布老虎形态各异,有坐、卧、行、走,且大小皆备。大者三尺有余,粗犷豪放;小者指尖可立,小巧玲珑。绸缎为料,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细端其形,着意夸张而不失神韵,大胆取舍而不落俗套,威风凛凛,憨态可掬。全身装饰采用“盘金、绕
曲沃花葫芦
葫芦工艺在我国渊源流长,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曲沃县北曲镇下坞村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是种植葫芦的天然场所,以郑月巴先生为代表的郑氏后人依靠得天独厚的地利环境和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种植、加工葫芦,使这一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葫芦工艺按其品种可分为镂雕葫芦、烫画葫芦、沥粉葫芦、压模葫芦、浮雕线刻葫芦、根艺葫芦、金丝葫芦七种,郑家葫芦运用了透雕、浮雕、线刻、烫烙、沥粉、压模等技巧,创作了形态各异的装饰图案,如:平安如意、平安富贵、福禄寿禧、晋侯用宝、吉祥图、鼻烟壶、护身符、百寿、百禧、神牛、八宝、菩萨、器皿以及五彩缤纷的脸谱、
侯马皮影
侯马皮影设计属-皮影,源于侯马西部的高村乡。侯马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流程与陕西皮影相似,但又有自己独特之处。侯马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制作皮影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用天然彩石自制而成,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方,耐蚀而且长久不褪色。侯马的皮影雕刻盛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间。民国初年南上官村杨茂盛家开设了影子雕刻作坊,专营皮影戏戏箱,以租赁影箱为生,还雇有四个雕刻艺人。侯马及附近的新绛、闻喜、夏县等也有人从事皮影雕刻,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隰县剪纸
隰县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作品大致可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种,创作类型有窗花、鞋花、面花、刺绣以及刊物的题花、尾花、插图等多种形式。按照地域范围来划分,隰县剪纸又分为农村、城镇两大创作阵营。农村中剪纸多用剪刀,内容上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花鸟鱼虫等,寥寥数剪,栩栩如生,处处体现一种生活的朴素美感。城镇剪纸多用刻刀,所剪内容以人物见长,贴近时代,清秀细腻。总的来看,隰县剪纸以粗犷、豪放、浑厚见长,结构简单,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浑然的装饰性和夸张性,其中不少作品因构思新颖、技法独特而出国参展,还有一些精品被各国友人广泛收藏。
午城酒酿制工艺
隰县午城镇酿酒历史悠久。据《魏书》记载,北宋时期,午城镇就发展成为山西五大产酒地之一。近代阎锡山将午城老字号酿酒作坊“三夏合”更名为“山西第一酒厂”。从此,午城酒业声名鹊起。午城酿酒秉承传统蒸馏酒酿造技艺,用大麦、豌豆、麸皮制曲,以高粱为酿酒主料,在纯自然的生态环境下酿造。制曲、酿造、蒸馏、勾兑等许多技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午城酒系列产品有清香型、浓香型和果露酒三大类别,其中清香型有“午城粮液”、“午城烧”、“午城春”,浓香型有“黄河醇”、“黄河粮液”、“黄河春”,果露系列有“金梨春”、“红果春”、“苹果酒”,构成高、中、低三个档次系列,产品四十余种。午城酒传统酿造技艺采取中温制曲,堆积增香,
洪洞道情
洪洞道情,原称“道腔”,是流行于洪洞一代的道家说唱艺术,清末民初,经过同乐班、三盛班、兴盛班等班社艺人的不断创造革新,将原有说唱形式与蒲剧和眉户的舞台艺术相结合,并吸收当地民间小调,最终将其搬上舞台,成为行当整齐、剧目丰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地方戏剧形式。1961年,田汉以“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佛家唱性,儒家唱礼”为据,建议将“道腔”改称“道情”,由此得名。洪洞道情音乐基本属于曲牌连缀体,但也有板式变化体的成分,传统唱腔主要由“高调”、“官调”、“平调”三大部分组成,节奏鲜明,抒情性强,善于表现喜闹的生活小戏。部分唱腔吸收了若干民歌小调,旋律悠扬缠绵,潇洒幽深。主奏器乐为渔鼓、简板
尉村跑鼓车(尉迟恭)
尉村“跑鼓车”是发源于山西襄汾县汾城镇尉村为纪念唐代名将尉迟恭而举行的一种集祈福与健身为一体的影响较大的民俗活动。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群众竞技活动,尉村鼓车的精粹即在于鼓与车、韵律与运动的完美结合,也是豪放雄浑的鼓乐之美与更强更快的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跑鼓车”主要包括三大习俗:祭鼓、踩辕和赛鼓。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和三月十三为祭鼓的日子。过去在尉迟恭祠前祭鼓,现在因该祠已毁,改在村中大庙里进行。由老者主持,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平安。踩辕,即鼓车祭祀完之后,由二十余名村民拉着游街,德高望重者踩在车上身披绶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赛鼓是指全村按居住方位分为西北院、西边、东院、庙巷、南院、后院六个院分,每
大槐树祭祖习俗
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是洪洞县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寻根祭祖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山西明代移民遗址——洪洞古大槐树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政府于洪武三年(1371)至永乐十五年(1417)间,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共计554个姓氏,迁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
洪洞通背缠拳
洪洞通背缠拳又名“通背拳”、“洪洞通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拳种,主要流行于山西洪桐及周边地区,通常用于防身健体。通背缠拳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自清乾隆年间先辈郭永福大师传艺洪洞以来,已盛行二百多年,传播十余县,其习练者众多,名师辈出。通背缠拳有其鲜明独特的拳理、拳法和技术要求。“通背”者即周身通达,力从背发之意也。“背”为周身活动中心。“缠拳”者含意有三:其一,为缠绕之意,为化敌力之法;其二,即手法,变化无穷,攻防不止,破法不断,如同缠住对方一般;其三,此拳的最高武功秘笈招法,称之为二十七路“缠手”,故此拳名曰“通背缠拳”。洪洞通背缠拳有完整的技术体系、文化内涵。套路分为“母拳”套路、“子拳”
蒲县朝山会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域东岳庙坐落在城东南柏山顶端,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行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之日,当地要举行各种朝山祭祀活动,周边县、市亦有参与,其中,最著名者称“四醮朝山”。“四醮朝山”起于何时,尚不可考,但有关朝醮资料,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东庙庙记》碑刻、清顺治十四年(1657)《建醮朝山》碑记载均有记载。“朝醮”是当地一种有组织、有秩序的团体祭祀活动,即在县城按东、南、西、北分建四醮,各醮都供有神祇牌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各醮组织青壮年,抬着神位楼轿,锣鼓开道,铁铳轰鸣,踩着高跷,舞动长龙,汇集柏山,将所供奉东岳大帝神位送还行宫,让其归位,
小米醋酿造技艺
汾城(太平)米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地生长着一种瑞草,叫“蓂荚”,其味酸,人们用来作调味,即醋的先祖。据考证汾城米醋早在汉魏时期已形成地方优势,明清以降,汾城米醋酿造甚为发达,民国初年,仅汾城城内就有八家醋坊,年产在数千担以上,规模较大者有三盛合、五成德、义盛德、同顺和、益升源、发盛奎、涌发源、源兴顺等字号。汾城米醋酿造分为八大工序:制曲、发(大麦)芽、煮料糖化、放淋、二淋、(入缸)拌曲、封缸、发酵。汾城米醋以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小米为酿造原料,营养价值较高;大麦芽中富含多种复合酶,据现代营养学家分析,大麦芽含有的γ-氨基丁酸,具有增进脑活力、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大曲中含有多种微生
洪洞走亲习俗
洪洞走亲习俗是每年农历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在洪洞县羊獬村和历山圈头村之间举行的一项历经千年的古老民俗活动——“接姑姑迎娘娘”。河东地区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尧都平阳,舜都安邑,此地流传有丰富的关于尧舜的传说和故事。在洪洞的民间习俗中,每年农历“三月三”、“四月二十八”的“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反映的就是尧王访贤、历山得舜、禅让王位、喜结姻缘的传说故事。自尧女娥皇、女英嫁舜之后,两地人便结成联姻亲眷,互称姑舅。传说尧访舜的日子是三月初三,正巧某年三月三正值清明时节,所以每年此日,羊獬人都要到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祭祖、省亲。等到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这一天,历山人来羊獬村给尧王爷祝寿,顺便把“娘
李娘娘的传说
孝定李太后是明穆宗朱载垕之贵妃,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明史》中记载她出生于北京漷县,但山西翼城县民众却认为孝定李太后生于翼城兴贤坊(今西关宣庄),后徙漷县(今北京通县)。当地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娘娘的传说、故事与婚嫁习俗,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李娘娘信仰。李娘娘传说乡土味浓厚,故事内容通俗、风趣、易懂、易记、易讲,广泛流传于翼城县境,且辐射至曲沃、绛县、侯马、新绛、襄汾、浮山、沁水等地。《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丛书中曾登载了大量有关李娘娘传说和相关故事,主要内容有《秃疮女变天仙的传说》、《穆宗皇上封皇妃的传说》、《史巡按认亲的传说》等。除此之外,翼城县还流传有特殊的婚嫁服饰习俗,《翼城县志》记载
汾神台骀的传说
台骀,上古五帝之一帝喾时期人,时为治水的官吏,金天氏少昊的后代,所属部族是最早的一批晋人,其故事散见于《左传》、《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典籍。台骀因治水有功,死后被汾河沿岸百姓广为供奉,太原、宁武、汾阳、侯马等地至今仍存有多处台神庙,其中历史上始建最早、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位于侯马市西台神村北的古翠岭上,距今两千余年。台骀作为传说中的汾水之神,自古以来就受到人民的尊敬,侯马市高村乡东、西台神村元明以来祭祀台神之风甚重,并且围绕各种民间信俗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台神的传说、故事,如:台骀庙的传说、台骀治汾洮的传说、台骀庙会的传说、台骀庙茵陈的传说、台骀庙神牛的传说、台骀庙娘娘更衣的
襄汾七十二呆
“七十二呆”系列笑话起源于襄汾县刘庄村,在襄汾民间广为盛传,它以浓厚的民间泥土气息和强大生命力,在晋南乃至山西久传不衰,是民间口头文学中的一座金矿。故事主角“呆呆”是群众描绘创造的一个可亲、可爱、又可敬、可佩,虽流露呆傻,却勤劳淳朴、憨厚爽直、执着认理、急人所急、乐于助人又嫉恶如仇的正义人物。“呆”的面孔,富含喜剧、相声、小品情趣,在听者喜悦、欢笑中揭开戏剧的罩衣,抖开相声的包袱,表现了劳动人民大智若愚的智慧和自我批评、自娱自乐的乐观精神。“七十二”是个代数词,不具体指数量,而是代表这类故事的总和。从目前收集到的故事数量来看,仅结集出版第一册《七十二呆》一书中就有144则之多,续集的200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