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 > 内丘县特产
内丘县民俗文化
内丘县郭巨孝文化
郭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孝母埋儿获黄金的故事在全国广为流传,其孝母埋儿获金的发源地就在内丘。他的故事传说和敬老爱老之风在内丘更为传颂不衰,形成了独特的郭巨孝文化。目前,郭巨孝文化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受到国家的重视。一、郭巨及其卖儿孝母得金的故事传说据清《顺德府志》、《内邱县志》记载,汉朝郭巨,字文举,其先河南林县人。家贫岁凶,侨居中丘。一子三岁,母尝分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给,夺母食。子可再得,母不可再得,可共汝埋子。遂携子诣野,掘地三尺余,石盖黄金一釜,上有丹书目:孝子郭巨,黄金一釜,用以赐汝。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巨获金得终养。嘉靖间有司建祠致
内邱扁鹊祭祀
鹊山位于河北省内邱县西部山区五十余公里处,因春秋时代名医扁鹊大半生居住于此,死后又将其头颅埋葬于此,便成为人们对他的祭祀之地。民间将扁鹊称为药王,传说其能够妙手回春,可治百病,争相祀之,内邱扁鹊祭祀活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至今约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最初是以朝山拜圣,祭祀神医扁鹊而兴起的群众性聚会,后演变成崇拜扁鹊及后土神的庙会,即鹊山庙会。汉代道教的兴起,使鹊山祠由单一祭祀扁鹊变为供奉多神体系,这种变化,对鹊山祠庙会的形成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不断的演变、发展,鹊山庙会形成了具有多种文化内涵的传统庙会。鹊山庙会一年数次,其中三月初一规模最大,十月初一会次之。每逢三月初一庙会都是人山人海,车水马
内邱神码
内邱汉初置中丘县,今称内邱县,位于河北邢台西北20公里。全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内邱神码,俗称神灵码,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它的独特性、原始性誉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内邱境内存有不少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春秋战国文化等遗迹,出土于邢侯二夫人墓的邢侯簋证实了内邱是邢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时期程子,被孔子称为“天下贤士也”;十六国著名政治家张宾辅佐石勒建立后赵;汉代的郭巨流寓内邱,孝母埋儿获金;汉代贤士冯唐居住内邱。多样性的物候条件,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成为产生内邱神码的艺术土壤。内邱神码最早是人们直接画在石壁或墙壁上的一种艺术。作为中国白瓷发祥地的内邱,神像也开始烧制。后来,
鹊王台酒酿造技艺
内丘酿酒的最早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扁鹊为赵简子治愈五日不醒之症,赐田四万亩于鹊山(古时称蓬山),恰逢瘟疫流行,扁鹊造酒入药,送于四周乡邻,解万民于水火,后人感其恩德,为之建庙修祠,供奉至今。内丘酿酒经过历代沿革到元明时期,酿造技艺基本成型,至今未曾停止。解放后,鹊酒作坊实现公私合营,划归食品厂管理,生产工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进一步向其他省市的白酒学习。改革开放后,于1989年引入民间资本,成立内丘县酒厂,后改为邢台市贵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鹊王台酒酿造技艺有四大特色,有别于其它白酒种类。一、原料和辅料的选择。酿造鹊王台酒,只选择种植于湿地的钻天红高粱。这种高粱根部长期浸于水中,根系发达,土壤中的
跳世平
内丘张村李家跳世平是流传在内丘城北、泜水南岸,西张村一带的一种特殊的民俗,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它与明代皇家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历史渊源。表演时先祭拜祖宗,然后载歌载舞,用小云锣控制节拍,还有观众合唱呼应、合拍、道白等。旦角双腿绑上木制小脚,像踩着高跷,展示着小脚女人的三寸金莲。剧目有《锯缸》、《上庙》、《小汗巾》、《山坡杨》、《瞧病》、《十二月》、《两头忙》、《祝英台打五更》、《樊梨花打五更》等。内丘张村李家跳世平是一种典型的民俗孝悌文化传承,尤其体现了孝悌文化的精髓,演员演出前必须先在祖宗案前,焚香跪拜,实际是一种传统的祭祀形式的一部分。上至皇室,下至臣民,敬仰先祖传承不息。它是效仿皇家敬祖而
内丘鹊山庙会
鹊山位于河北省内丘县西部山区五十余公里处,因春秋时代名医扁鹊大半生居住于此,死后又将其头颅埋葬于此,便成为人们对他的祭祀之地。民间将扁鹊称为药王,传说其能够妙手回春,可治百病,争相祀之,内丘扁鹊祭祀活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至今约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最初是以朝山拜圣,祭祀神医扁鹊而兴起的群众性聚会,后演变成崇拜扁鹊及后土神的庙会,即鹊山庙会。汉代道教的兴起,使鹊山祠由单一祭祀扁鹊变为供奉多神体系,这种变化,对鹊山祠庙会的形成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不断的演变、发展,鹊山庙会形成了具有多种文化内涵的传统庙会。鹊山庙会一年数次,其中三月初一规模最大,十月初一会次之。每逢三月初一庙会都是人山人海,车水马
内邱牛郎织女传说
内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西部为太行山脉,中部为丘陵,东部为海河流域平原。内邱牛郎织女传说历史久远,其七夕文化活动从文献上可以追溯到明隆庆年间。县城东关玉皇庙七月七活动,是专门为祭拜、祝愿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设。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初七,数万民众从四面八方,云集东街玉皇庙内,不分昼夜,通过跑功、唱神戏、拜天棚地棚等仪式,祭拜牛郎织女,祈求婚姻美满、全家安康。直至初七夜,唱大戏《天河配》,焚化剪纸图案的天棚地棚,把祭祀活动推向热潮。牛郎织女传说,以弘扬忠贞爱情为主旨,以古典美学为特征,通过民间传说、歌唱、剪纸、舞蹈、戏曲等形式加以表现,使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与内邱独特的祭祀仪
内邱庆源排鼓
内邱县庆源排鼓是流行于内邱县官庄镇庆源村一代的一种民间音乐活动,以庆源村最为典型。相传在北宋时期,辽国曾掠此地,杨门女将穆桂英率军收复,传说中的破洪州即指此役,攻城时周围村民擂鼓助威,朝廷为庆祝和纪念胜利,令周围村庄擂鼓三天并将城西之村改名为“庆源”,自此庆源排鼓始得流传。庆源排鼓历经战乱和文革的风风雨雨,直到改革开放后,庆源排鼓又重焕生机,成为当地群众庆祝丰收、自娱自乐、重大庆典的一种民间活动。庆源排鼓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在鼓点套路和器乐组合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兴村鼓,选择村中十字街或宽敞地带,点起篝火,鼓手们以篝火为中心,围成圆圈进行表演,鼓舞人心;睦邻鼓,到周边村
内邱扇鼓腔
内邱扇鼓腔是流传在内邱北部中张村、高望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表演时边舞边击鼓歌唱而得名。根据《河北舞蹈志》记载,内邱中张村老艺人李志春讲,扇鼓腔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无史料可证,只有凭借艺人传说,可以看出其在中张村早已盛行。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作娱人表演,即小生六人,如同戏曲文小生打扮,右手执鼓键,左手执扇鼓。二十日作娱神表演,当日早上,扇鼓队要到村南岗上接城隍爷。届时在会首率领下,四壮汉担着供桌,上置供品。其后,有八人抬着的大轿子,后随旗队、仪仗、扇鼓队及高跷、旱船、小车会、龙灯等。到时由会首上香叩拜,将城隍爷请至轿中,顷刻,鞭炮轰鸣,鼓乐齐奏,舞队狂舞,人群沸腾。护送城隍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