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特产
嘉兴民俗文化
章园茗茶制作技艺
章园茗茶茶园位于嘉兴经济开发区塘汇街道茶园村颜马浜,是嘉兴平原地带唯一的产茶地。清朝初年,塘汇颜马浜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章先生,为上八府一家私塾慕名相邀,在那里任教多年,深得当地百姓和学生的尊敬。章先生年老返乡时,学生问他需要何种物品,先生答道:“钟爱贵地之茶也。”为感谢先生,学生以山地茶树敬赠,并设法用绍兴农船连泥带土运到章家,并移植在颜马浜,经章家数代人精心培植,茶树郁郁葱葱。章园茗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土灶具、大铁锅、大匾、小匾、掸帚、火钳、稻草。其制作过程为: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晾干,把杂物清理干净,当日制成成品茶叶。第一次焙炒时,把采摘下来的鲜茶叶放入锅内焙炒(一次放入1公斤左右的鲜茶叶),用旺
糖糕板雕刻技艺
糖糕板是制作花糕的印模,用米粉和红糖磕印出各种图案的花糕,经蒸熟后食用,当地人称“糖糕”。在嘉兴秀洲农村,每逢过节,利用各种糖糕板制作糖糕的传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塑制和品食这种精巧的糕饼,一是为了祀神辟邪,二是寓意吉祥,“糕”与“高”谐音,古人有“百事皆高”之说。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还是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庆贺考中或造屋上梁,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糕。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人们结合节令的不同需求,把各自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印花糕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糕板造型、花色各异。糖糕板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一般满龙糕和三牲糕用于祭祖,元宝糕和福寿糕用于祭灶神,如意糕用于过年,根据一家的人
海宁缸肉制作技艺
海宁缸肉制作技艺缸肉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烹调技艺。缸肉烹饪历史悠久,早在《礼记?内则》“淳熬”篇中已有“煮缸肉用火之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灸法第八十”中亦提及缸肉的煮法,可见用缸煮肉当始于两千五百年前。海宁缸肉是以普通猪肉烹煮成的具有传统风味的特色菜肴,制作技艺独特,具有一定的饮食文化价值。据传在北宋熙宁年间(1075年)海宁缸肉已享有盛名,后杭州知州苏东坡将其煮法传播至杭州、扬州等地,故亦被称为“东坡肉”。海宁缸肉制作技艺独特,用陶缸焖烧而成。陶缸壁厚,传热缓慢,但当热透之后,散热又不易,故烧缸肉重在用火。块肉入缸,分批加作料老姜、辣椒、红糖、酱油、黄酒、红枣等,层层叠好,以大半
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
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海宁三把刀,即药刀、片刀和糕刀。以“海宁三把刀”著称的周顺兴铁店开业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1888年,周顺兴铁店第二代传人周富亭锻制成药刀、片刀和糕刀。1945年,三把刀创始人周富亭将制作技艺传给长子周寿松。1956年公私合营后,周顺兴铁店改为盐官刀具生产合作社。20世纪80年代,三把刀制作技艺传给第五代传人周祺僧。现在,周祺僧联手第六代传人周明(周祺僧之子),使这项传统制作技艺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海宁三把刀制作工艺独特,共有十几个复杂的环节。锻制海宁三把刀的第一环节是“审料”,专职人员将好料选出;第二环节是“开料”,即把整块原料按刀的大小开成小块;第三环节是“嵌钢”
海盐大头菜制作技艺
海盐大头菜制作技艺海盐县武原镇是远近闻名的“大头菜之乡”,种植大头菜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当地腌制的大头菜香脆爽口,味道鲜美,深受百姓欢迎。海盐大头菜腌制工艺独特,至今仍是省内独家、国内罕见。海盐大头菜经传统工艺腌制后,香脆爽口,味道鲜美,略带酸味,既可直接生吃,也可烧汤或炒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传统海盐大头菜栽培种植以施用土杂肥为主,不施农药和化肥。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发展,海盐大头菜仍然保持着其独具特色的传统生产、加工工艺。海盐大头菜主要有东门大头菜和城西大头菜两种,其栽培和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东门大头菜栽种的是碧螺种的大头菜,个小、产量低。城西大头菜栽种的是瘪大种的大头菜,个大、
造船技艺
造船技艺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圣堂港,是嘉兴地区特有的造船小村庄,其造船技艺在嘉兴水乡颇具代表性。张作明(1941年出生)家庭是圣堂港名副其实的造船世家。一百五十多年前,张作明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造船能手,张作明十五岁起就跟父亲张玉林学造船,五十多年来练就了精湛的手艺。现在,他与族兄弟张来生、张志新、张金泉及儿子张建平、张建华能造农船、渔船、小划船、游船、丝网船、龙船等十来种船。嘉兴船博物馆中的各种船模型,大多是他和他的儿子制造的;嘉兴市区梅湾街金九避难处旁的小游船、嘉兴北丽桥下仿制乾隆下江南的花船、上海青浦展览馆中仿制的南宋古船,均出自张作明等人之手。张作明家庭手工造船技艺,还融合了本地
新塍小月饼制作技艺
新塍小月饼制作技艺嘉兴秀洲新塍月饼当地人称“小月饼”,拿在手里,比手掌略小,为苏式月饼。根据馅料的不同,一般分为百果、椒盐、玫瑰、豆沙等品种,口感甜而不腻,口碑极好,深受嘉兴及周边消费者喜爱。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新塍小月饼价廉物美,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主要特点:(1)全部是手工制作,保持传统原料、传统口感,不含任何添加剂,包装简朴、自然,保留一种怀旧的食品消费习惯。(2)采用本地自产优良品种芝麻。新塍一带遍地芝麻,质量好、种植量大。(3)以水油皮做皮料,皮张松软,皮层酥松,色泽好看。(4)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随时调整口味,少放油、糖,甜度由传统的三十八度降到二十七度左右。新塍小月饼制作过
龙凤花烛制作工艺
龙凤花烛制作工艺龙凤花烛简称“花烛”,就是在光洁的红烛上附加特别的饰品,以烘托喜庆气氛。花烛主要用于新人婚庆和长者寿庆。用于婚庆的花烛,最基本的是:一支饰有一条龙,龙嘴前有一颗珠,称“盘龙戏珠”;一支饰有一只凤,凤嘴前有一朵色彩鲜艳的牡丹花,称“凤穿牡丹”。在两支烛的下半段各饰和合二仙。这对象征龙凤呈祥、夫妻和谐的花烛,就是龙凤花烛。婚庆花烛尚有饰麒麟的,名为“麒麟送子”,饰石榴和蝙蝠的,名为“多子多福”等品种。老人寿庆花烛称为“寿烛”,饰物和结婚用的花烛不同。有的饰金色“寿”字,四周以五只蝙蝠及彩色花卉和祥云点缀,称为“五蝠(福)捧寿”;有的饰有老寿星,寓意健康长寿;有的配上“双钱”、蝙蝠,
平湖糟蛋制作工艺
平湖糟蛋制作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再制蛋工艺。平湖糟蛋制作工艺独特,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喜爱,并远销海外。1991年《平湖县志》记载,糟蛋为著名的传统特产,据传是徐源源糟坊创制,至今有二百五十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和探索,平湖糟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工序有:制糟。将糯米在清水里浸十至十二小时后,用蒸气蒸成糯米饭,再用酒药进行发酵。洗蛋。用清水将蛋洗干净,放在竹编的容器内,在太阳下晒三至四个小时。蛋晒干后,用竹片将蛋壳一一敲碎,但不能将蛋膜击碎。落蛋。将击碎蛋壳的蛋放置在消毒好的甏内。落蛋时,先在甏内放一层酒糟,然后放一层蛋,再放一层酒糟,再放一层蛋最上面一层是酒糟,并在酒糟的上面放一
桃核雕刻
桃核雕刻是在木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雕艺术,利用桃核外形特点及起伏变化,雕刻出人物、走兽、山水、亭台楼阁等。桃核雕刻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做“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核雕艺术源远流长,宋代中期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到明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艺林撷珍丛书”《木雕》中介绍:“核雕在明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达官贵人争相佩戴,视为珍宝。”桃核雕刻融雕刻、工艺于一体。其制作精细,工艺价值很高。桃核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变化无常,中间空心,而且它的横截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空眼,在上面进行雕刻不能像木雕那样随心所欲,而要巧借自然,将桃核的形状和创作的构思结合起来,是一种具象雕塑艺术。
高桥糕点制作技艺
高桥糕是桐乡著名的传统糕点,主要有满桃片、椒桃片、小桃片、麻片糕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满桃片。由于原料优质,做工精良,味美可口,深受青睐。为了有别于其他产品,人们把高桥沈家生产的米粉系列糕点统称为“高桥糕”。据独家生产高桥糕的沈华学师傅介绍,他的父亲颜永泉出生于1908年,海宁人,20世纪30年代入赘高桥沈家(沈华学随母姓),十五岁即开始跟师傅孙财发学习制糕技艺,后在海宁硖石、斜桥和桐乡高桥等地开设糕店。1984年,颜永泉将制糕技艺传授给沈华学。高桥满桃片的做法为:将优质糯米磨成粉,加入白糖、核桃肉、桂花等作料拌匀,装入铁盒中,用刀刮平、压实,切成块状,将铁盒放入镬中,待糕蒸熟(蒸两次)后取出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