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特产
烟台民俗文化
牟氏庄园故事
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地主庄园。在胶东半岛以及东北等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牟氏庄园故事。公元1370年,即明洪武三年,牟氏先祖牟敬祖自公安县到栖霞出任主簿入栖霞籍。十一世牟之仪时,在栖霞城区北部建立了牟氏庄园。兴盛时期的牟氏庄园主要包括六大家主人的住宅,油坊、粉坊等各种作坊,以及草园、菜园、场园、花园以及古镇都与邢家疃两个佃户村,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同时还拥有六万亩土地,十二万亩山峦。除了丰厚的资产,牟氏家族在历史上还出了几位非常有名气的人物,有代替康熙皇帝巡视过大江南北的“代天巡狩”牟恒,被雍正皇帝褒奖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武进县知县牟悫,为嘉庆皇帝排忧解难的
单山渔号
单山渔号是渔民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头领唱,众船工随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民间演唱形式。其中有单人、双人起号、单人领号、众人合号等形式。三山岛街道单山村是单山渔号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单山渔号是借鉴于“川江号子”,综合自身海上捕捞作业的特点,形成独树一格的一支海洋民俗音乐之花。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海上捕捞中,全靠人力和风力的驱动才能完成劳动过程,需要二十多人协同操作。为便于操作和统一,便产生了这种喊唱形式的号子,并有专人负责领号。领号人根据海上捕捞的生产特点,根据摇橹和撒网等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情绪、不同音调的号子。全套号子主要有抬船号——整网号——装前哨号——装后哨号——摇橹号
栖霞民歌
整理者李朝莉栖霞民歌是栖霞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集体创作、代代流传并不断发展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声音高亢、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的独特演唱风格。其主要类别有山歌、小调、情歌、秧歌、习俗歌、劳动号子及革命历史民歌,其中以栖霞山歌和小调最具代表性。栖霞山歌题材多为描写爱情生活和赞美自然风光,是劳动人民生活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栖霞山歌里最为典型的就是牙山山歌。1963年2月,栖霞民歌歌手姜玉敏在全省民间歌手交流演唱会上,以栖霞民歌《叨叨花》和《牙山山歌》博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被授予优秀民歌手称号。当年2月17日的《大众日报》还以《老歌篓子姜玉
九龙池的传说
牟平区玉林店镇东南苍山西麓中,在长约百米的陡崖石壁上,梯列九个天然圆形深池,大者直径五、六米,小者一、二米,池水清冽见底,唤做“九龙池”。“九龙池的传说”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生动地塑造了龙王、龙子等形象,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九龙凿坎”。相传远古时代,昆嵛山周围1一片,偌大一个山峰,只露出一个尖尖,据说是东海的尽头。东海深处,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龙宫,龙宫里住着东海老龙王,老龙王膝下九子,大的叫大龙,二的叫二龙,依次排序,老九叫小龙。兄弟九个,在海底玩厌了,住腻了,直想着到大海以外的地方,看看新天地。一日,兄弟九人围着老龙王,恳求想个出海的法子。老龙王捋着银丝样的长胡子,笑着说:“这不难,离此地九
蓬莱传说
整理者王金鹏蓬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名城。蓬莱作为神山的名字,始于战国时期,《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渤海中也”。《史记·武帝纪》记载:“建章宫中,建大液,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像海中神山龟鱼之属”。从齐威王开始,到秦皇汉武求仙活动的热潮迭起,广泛传颂着各类的神话传说。从前,由于海市频频出现,老百姓便传说海0现了三座神山,山上的东西都是白色的,宫殿是纯金白银打造的,山上有许多参天大树,结的果实吃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为了让自己一统万年,便慕名来到这里求长生不老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看见海的尽头有一片红光,就问随行的方士说
岗山传说
岗山,原名“钢儿山”,坐落于栖霞市官道镇西北,是莱阳、招远、栖霞三市的交界处。“岗山”这个名字是在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由唐太宗李世民册封的,并在山上修建了寺院,赐名“岗山寺”。岗山寺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800多年,宋末元初时期最为兴盛。而关于岗山的传说也随着寺院的兴衰起伏越来越多,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且具有岗山传奇色彩的当属“唐王征东筑冢封岗山”和“岗山上的和尚——罢了”这个两个传说了。“唐王东征筑冢封岗山”讲的是: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大军师出潼关,进军山东半岛,驻扎在岗山西侧山脚下的古城,并在岗山上设下岗哨,但在争夺岗山的战役
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
整理者谭熠《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齐地(今山东),祭高山大川之事。乃至渤海以东,芝黄(今山东黄县东面)、睡(今福山东南)、穷成山(今成山东角),登芝罘(今芝罘岛),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这是秦始皇—登芝罘山,时年40岁,并立下第一块石碑,同时礼拜齐地八神之一——阳主。秦始皇一登芝罘时,曾修有始皇道,从今天幸福镇幸福八村的八里岗开始到芝罘大疃村,仍有遗迹可寻。据说,秦始皇东巡时,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县)遇齐人徐市(即徐福),徐市告诉他:大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
艾山传说
艾山位于栖霞市区西北15公里,主峰海拔814米,俗称胶东屋脊太祖山,其山脊界栖霞、蓬莱两市于南北,因山上盛产灵艾而得名“艾山”。艾山历史遗迹众多,人文积淀深厚。艾山东有山神庙,西有老君殿,中有艾山庵、兵工厂。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田孔、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明末兵部尚书郝晋、名将1等都与艾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明末兵部尚书郝晋,小时候就在艾山庵里读书。郝晋家住在艾山郝家楼村,从艾山庵到郝家楼十里山路,草深林密,夜里无人敢走。郝晋因思念父母,常趁夜往返于家和道庵之间,却从没发生什么事。同学们觉得稀奇,他却说:“有什么不敢走的,有的是伴儿一块儿走,还有专门给一边一个打灯照亮的呢!”同学们不相信
玲珑传说
整理者王金志玲珑的传说故事,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元代,广泛流传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招远玲珑山(罗山)一带,故称为“玲珑的传说故事”。招远于金天号九年(1131年)置县,许多故事大都跟这期间的历史发展有关,一些故事的主要场景和人物以及相关的大事在史料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清顺治年间《招远县志》载:“仙洞石门,羽士班全1炼处也。”玲珑山里的许多传说故事,如《半仙洞的故事》、《挂锣橛的传说》、《日神的传说》、《金钥匙的故事》等在当地百姓的口中世代流传。玲珑的传说是由以玲珑山为主要线索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组成。《半仙洞的故事》讲述了玲珑山中日觉观的全真道长,设计谋在山中采得一棵千年人参,放在锅里烹
姑嫂塔的传说
莱州市城东六十华里,驿道镇台上村与周官村南三华里有一座山,因山巅建有两座塔,右一座塑有小姑像,左一座塑有嫂子像,两塔合称姑嫂塔,人们称这山也叫姑嫂塔。两塔东西相傍而立,高约7米,塔门向东。塔顶如葫芦状,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塔身用大青砖砌成,塔基为青石条所奠。塔东偏北有一座钟楼,内挂一口大钟,粗两人抱,敲时声传数十里,古时何用,无记载。(但看塔周围都有女墙相护,山势平坦处还修有两层,都是巨石而垒,很像是古代的哨所。立于山顶,四面八方的山川、道路、村落等一目了然,甚至能看清楚70里外西海中的帆船。古代战事多,在这里设哨卡而建警钟楼是顺理成章的。)山北崖陡,难攀登;东西坡较缓,有羊肠小道可上山;南有山
过国的故事
胶东第一封国——过国的故事,讲述了四千年前过国兴衰的一系列传奇故事。夏帝大禹一统中国,封本族人邰的长子旻灌为过国的国君,封其次子旻鄩为戈国君,古人以国为姓,这是过、戈二姓的起源。旻灌在今莱州城北三十里处建国立都,这是历史上胶东大地上第一个封国—过国。旻灌勤政爱民,为治理境内水患,他亲自率领百姓开河引水,历两年,开出一条大河,百姓们感激这位国君,称这条河为“王河”(即今天莱州境内的王河。因汉武帝曾在这条河边上设祭乞雨,后来此河也有“万岁河”之称。)旻灌鼓励百姓种粮栽桑,使这一带百姓很快地富裕起来。因为旻灌对朝廷忠心无二,禹王对他十分宠信,给予其龙服、龙旗、龙仪仗的荣耀。并且特许旻灌招兵守护海疆。
长岛砣矶砚雕刻技艺
整理者李明宁学娟长岛砣矶砚,亦称金星雪浪砚,是著名的鲁砚之一,用砣矶岛特产的金星雪浪石加工而成。以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兴盛于明、清两代,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砣矶砚在北宋时与歙砚齐名,有金星雪浪纹的更是砚中极品,是文人墨客的爱物。砣矶砚,之所以获“金星雪浪砚”的美名,实乃奇特的地质运动所赐。原为古陆地的渤海历经几亿年的沧桑巨变,形成了砣矶西隅的一小块独一无二的地质构造。砣矶砚石颜色为黑中略呈绀青、灰绿色,因其含有微量自然铜,如金屑撒在上面,闪耀发光,石上还有明显的雪浪纹,小的如秋水微波,大的如雪浪滚滚,故名金星雪浪砚。砣矶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料、构思、雕刻、打磨(即磨
掖县罗氏中医整骨
整理者刘东昌韩国英中医整骨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秦汉时期形成了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传承。如我国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全鉴》中有大量记载。源远流长的中医整骨疗法是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为特色,通过拨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骨折、关节脱臼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中医整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整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中医整骨
黄县柳条膏制作技艺
黄县柳条膏(又称“琥珀万应膏”、“黄药膏”),因产地在黄县(今为龙口市)且配方中有柳条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年间,家住黄县城南菜园泊村的王治栋(1844-1922),字云溪,曾收留过一个身负重伤、被清廷缉拿的江湖人士在家养伤。为感谢王治栋的救命之恩,此人在伤愈临别时,将四种疗伤秘方传授与他,其中包括柳条膏秘方。后来,经过王家三代人的精心研制,终成为疗效显著的外用拔毒之药。1956年公私合营时,王家后人王庆臣将柳条膏的秘方献给国家,由黄县药材公司继续生产。1958年9月,“跃进牌”黄县柳条膏正式取得国家注册商标,由此也成为黄县第一个取得国家注册商标的药品。黄县柳条膏用料讲究,精选马钱子、川乌、草乌
杜氏烧烫伤疗法
整理者刘东昌韩国英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许多宫女、太监、御医等逃离皇宫,流落民间。当时正是深秋,杜氏0杜爱和在路边偶见一衣衫褴褛、奄奄一息的老者,顿生怜悯之心,步行十余里将其背回家中,怎奈老者因几天粒米未进,又加之年事已高,身体太虚,已回天乏力,临终将《外科大成》、《内科大成》、《小儿科大成》、《妇科大成》等几本珍贵药书赠于杜爱和,溘然长逝。杜爱和如获至宝,潜心研究和整理了十几年,直至同治十二年(1874年),使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医烧烫伤疗法问世,在当地广为使用,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赞叹“杜氏烧烫伤疗法”疗效神奇!杜爱和之后传承到其子杜国宾,他天资聪颖,在烧伤膏
胶东蹦蹦戏
胶东蹦蹦戏是山东省胶东地区主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属于市级文物遗产。相传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胶东蹦蹦戏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可以看出,它主要以故事情节简单、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的小戏为主。起剧本内容从汉族劳动人民家庭琐事到封建社会的抨击、揭露,从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等等。胶东蹦蹦戏是胶东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也是胶东地区的主要剧种之一,相传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素有“一心只顾听小戏,不知孩子掉在地”等说。追溯其渊源,据多数老艺人介绍,它是有胶东扬琴衍变而来,自清咸丰——同治年间传入胶东。后来,当时在胶东名声大、威望高的扬琴曲目及剧作家翁老明,将扬琴演出方式进行了改革。起初,先以
南塗山六合棍
整理者马咏梅揣志国我国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讲述了少林棍术的神勇无敌,而在烟台福山区的南塗山村,明崇祯年间诞生的南塗山六合棍法,也是威名远扬,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上马是枪,下马是棍,没有招架之防守1,讲究以攻为守,对方来袭,我亦同时出击,靠棍在出击中的旋转滚动化敌攻势,同时出棍击敌,有“天下第一棍”的美誉。南塗山北距福山城4公里。先有葛、宁、周三姓在此居住。明崇祯年间,于姓由河南省固始县迁此,因在土山南,故名南土山,后演变为南塗山。相传,福山南塗山六合棍于明末崇祯年间,由河北沧州人氏于秋传入。初始作为家学,仅限于南塗山村于氏家族。至清乾隆年间,该村传人于檍(于应龙)重修棍谱,打
通背拳
整理者佘世烨通背拳是我国武坛上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武术之一,流传十分广泛。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即祁式通背)、独流通背、太极通背(即洪洞通背)、五猴通背等。通背拳就其源流而言,传说不一。有文字记载通背拳与武当拳名师张松溪有传承渊源,不过创始于何年,由何人所创,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史料均无详细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通背拳的风格特点是:大劈大搓,放长击远,粗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舒展大方,而又内外兼顾,刚柔相济。通背拳打法独特,攻防合理,巧妙运用了四两拨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
理者李春峰尹忆军莱阳豆面灯碗习俗是当地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流传于辖区内的十几处镇街。其中,照旺庄镇、万第镇、沐浴店镇、谭格庄镇、团旺镇一带最为兴盛。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清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的《莱阳县志》记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就是讲,莱阳人用豆面做成一盏盏小巧玲珑的“十二月”面灯,以面摺数量代表月份,一个摺代表一月,二个摺代表二月十二个摺代表十二月。面盏内放食油点燃,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以卜来年的旱、涝情况,使这一古老习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莱阳豆面灯碗习俗从元宵节闹花灯、放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成为当地人们的一种祭祀、祈福的民俗形式,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传
蓬莱阁庙会
整理者张小丽蓬莱阁庙会源于人们对海神娘娘的朝拜,沿袭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海神娘娘,也称天后,行善济世,常在海上救助遇险渔民,人们非常敬仰她。蓬莱当地相传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因此蓬莱沿海地区便有正月十六为其祝寿的习俗。这在早期仅是一种祈福活动,到了宋朝经济社会繁荣,加之蓬莱阁、天后宫等建筑群的兴建,活动内容逐渐丰富,周边村落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献艺表演,节日气氛日益浓郁,逐渐形成了蓬莱阁庙会。当地有“正月十六赶庙会”、“蓬莱阁上逛庙会,一生富贵又平安”之说。庙会当天,人山人海,有到天后宫朝拜海神娘娘,祈求出海平安,满载而归的;有进龙王宫朝拜龙王爷,祈求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