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伊犁特产
伊犁民俗文化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
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冬不拉适合男女弹奏。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1]冬布拉是一种弹拨乐器,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虽音量不大,但音色却很优美。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既可以用于自弹自唱,也可以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因它轻便,易于携带,非常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深受哈萨克族牧民的喜爱。冬布拉由或扁平或瓢形的木制音箱组成,琴杆细长,上嵌有八个或十个品位,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注重弹与挑,弹用于重拍,挑用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其传统节目主要表现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感情,从唱词到音乐都充满浓郁的哈萨克口头文学和音乐文化特点,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全面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堪称哈萨克民族的艺术瑰宝。阿依特斯的对唱没有固定的曲牌或相应的唱腔流传,演唱者一般根据对唱的内容从语言本身生发旋律与节奏,并且多弹奏冬布拉为自己伴奏,也有不用冬布拉伴奏的徒口清唱。阿依特斯的唱词均为即兴创作,并不固定,因此对艺人即“阿肯”的要求很高。阿依特斯艺人必须具有敏捷的才思和渊博的知识,具有出口成章的才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能在瞬间
锡伯族西迁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唱词达四百余行,三节为一乐句,全曲十二小节,历经二百多年的丰富、加工和创作,已有7种之多,传承至今,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西迁节这一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作为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乌孜别克族由中亚迁居新疆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5世纪左右。“《中国乌孜别克族长诗》一书中的古代长诗《亚迪卡尔》(乌孜别克族语意为“留念、纪念”等),较详尽地叙述了约在14世纪和15世纪克普恰克乌孜别克人开始有组织地迁徙到中国的艰辛过程。”(见《中国新疆民族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乌孜别克族民俗文化》)克普恰克汗国又被称为金帐汗国,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在中亚一带所建。“乌孜别克”这一族名即来源于金帐汗国历史上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苏丹·穆罕默德·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汗在14世纪初叶继任汗位,在他的统治时间内,金帐汗国国势一度强盛,声名大振。因此,这一时期的金帐汗国被称之为
伊犁鹅
伊犁鹅主要产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州各直属县市,分布于新疆伊犁州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一带。该鹅抗寒耐热,适应性强,饲养粗放,生产性能不高。1.体型外貌中等体型,中等平顶,无肉瘤突起,颌下无咽袋,颈较短,胸宽广而突起,体躯呈扁平椭圆形,腿粗短,颈尾较长,体型与灰雁非常相似。雏鹅上体黄褐色,两侧黄色,腹下淡黄色,眼灰黑色,喙黄褐色,胫趾、蹼桔红色,喙豆乳自色。成年鹅喙象牙色,胫、趾、蹼肉红色,虹彩蓝灰色。羽毛可分为灰、花、自种颇色:(1)灰鹅。头、胫、背、腰等部灰褐色,胸、腹、尾下灰自色,并杂以深渴色小斑,喙基周围有一条狭窄的自色羽环。在体躯两侧及背部,深浅褐色相衔,形成状似复瓦的波状横带。尾
锡伯族传统婚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传统婚礼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锡伯族的婚姻要经过订亲、迎亲两个步骤,订亲又分为提亲和订亲。提亲男方要往女方家跑至少三趟;订婚的仪式有两次;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喜宴娘家要设两日,婆家要办三天,可谓是异常的隆重热烈。拿瓶烧酒去提亲儿子到了十六七岁,家长就要开始为他“说媳妇”。有了合适的对象后,要请一个人品好、有名望又熟悉女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方家去提亲时,可以两手空空,不带任何东西。这次去的目的是“探路”,只作一般性的拜访,相互聊聊,不提儿女的婚事。但在告别时,媒人要对女方家人说:“以后我们还会来拜访”——暗示下次要正式来提亲。女方家的人察觉
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于20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萨克族民歌安泛指歌曲。这里指旋律优美、宽广,并有固定唱词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为“阔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渔歌)、“安给西安”(狩猎歌)、“玛罕拜特安”(情歌)、“迪纳依安”(宗教歌)等。人们把唱这类歌曲的歌手称为“安奇”。安的歌词多数以11个音节为一句。节分344式和434式两种。演唱形式也有两类一类是独唱,旋律抒情、徐缓。另一类是弹唱曲,亦称冬不拉弹唱。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及新疆伊
哈萨克族铁尔麦
申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铁尔麦”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精选”、“集粹”之意,是一种从哈萨克族谚语、格言、诗歌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配以曲调演唱的劝喻歌,其唱词富于哲理和智慧。因为是一种单人弹唱方式,所以“铁尔麦”的艺术形式简练,但所唱的曲子较长,多是叙述历史事件的,这就要求弹唱者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和冬不拉的弹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