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特产
湘西州民俗文化
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
保靖松花皮蛋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分布在保靖县的碗米坡镇、迁陵镇、普戎镇、比耳镇、-乡、涂乍乡、毛沟乡、清水坪镇、野竹坪镇、清水乡、阳朝乡、复兴镇、大妥乡等土家族聚居的乡镇以及周边邻近的永顺县、花垣县、龙山县、吉首市、古丈县。酉水从县西往东折迥而过,保靖有广阔的水域,素有养鸭的习惯,为皮蛋的加工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靖松花皮蛋是湘西保靖县传统名产,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配料、制作工艺讲究,蛋体饱满、晶亮,蛋体有弹性,蛋白有弹性、蛋内有如松枝的银灰色图案,宛如镶嵌在翡翠里的玉花。食之肉质清爽、醇香、易消化,多食不腻。具有清凉明目、平肝开胃降血压等作用,是家常食用、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保靖松花皮蛋的
湘西土陶制作技艺保靖
保靖县,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脉中段,素有“陶城镁都”之称。境内丰富的紫砂泥、镁质瓷泥(黑陶土)、高岭粘土、叶腊石、硅石、硅灰石、长石风等陶瓷资源,为我县发展陶瓷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陶瓷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保靖县境内的迁陵镇、碗米破镇、复兴镇、比耳镇、野竹坪镇压、大妥镇、清水坪镇、毛沟镇、葫芦镇、龙山县、古丈县等同属于云贵高源东端,武陵山脉中段此地形地貌的周边县市。土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和材料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陶瓷器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我县拔茅乡(现碗米破镇东洛村)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褐陶,夹砂白陶
龙山木偶戏
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是流传在湘西北的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剧种,它是在土家族的祭祀戏、青苗戏、土地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荆河戏、辰河高腔、汉剧等戏曲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地方剧种,多在院落、坪坝支庐围帐演出,民间俗你“矮台班”。据湘西州《文化志》98页载,“木偶戏传入境内约有300年历史”。龙山县的洗车河、贾家坝、猛西湖等地至今还保存着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龙山木偶戏属杖头木偶,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创办的洗车河镇东平街的郭家班和靛房的吴家班、华塘乡流芳的陈家班。道光初年,他砂里(今召市)贾家坝创办余家班,与此同期创办的有猛西湖的余家班、二梭里的向家班、明溪里的向家班、土车的高家班等,活动远及川鄂。光绪年间,有县
古丈跳马节
古丈跳马节流行于湖南省古丈县古阳镇太平村和双溪乡宋家村及其附近土家族聚居的村寨。土家族跳马节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许马、择日、扎马、操旗、调年、驾马、西可乐、出马、祭神、跳马、烧马、抬老爷、审老爷、烧老爷等内容。2008年,古丈跳马节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丈县古阳镇由原古阳镇和城关乡合并组成,是古丈县政府所在地。古阳镇位于古阳河畔,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城,土家族人口占一半,县城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为低平河坝,是当阳之地,故名古阳镇。双溪乡位于古丈县西部,与古阳镇毗邻,多半人口为土家族。该乡境内多为崇山峻岭,溪河交错,地势险要。宋家村位于该乡东南部,与古阳镇太平村相连,土家风情浓
八部大王祭
八部大王祭是流行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流域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土家族民间的先祖祭祀活动,它祭祀祖先八部大王涅壳赖。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三日或六月六土家年进行祭祀。“八部大王祭”在土家族中世代流传,由来已久。八部大王庙碑叙述其历史沿革说:“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说明当时土家族地区共八个区域“峒”,八峒各有其首领,而土酋涅壳赖(保靖县首八峒人)被公推为首,故名八部大王,后人立八部大王庙以示纪念,庙中届年必行祭祀,称“八部大王祭”。“八部大王祭”祭祀活动历史悠久,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每年
湘西土家族民歌
湘西土家族民歌是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以及湘、鄂、渝、黔土家族聚集区的民间歌曲。2008年,湘西土家族民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湘西土家族民歌——历史渊源据《龙山县志》记载:“相传某土司,调征南门外,及令其土卒扮女装连臂喧唱,为靡靡之音,于是守城童集欢之,并动于歌,流荡无坚志,某则以精兵潜逼他门,踊而入,遂克。”《永顺县志》记载:“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祠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永顺府志》记载:“各寨有摆手堂,又名鬼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聚集跳舞长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这些记载都反映出了当
花垣接龙舞
接龙舞诞生在苗族古典祭祀仪式中。早期的接龙是苗家请巫师祈福,求龙神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治虫防灾的法事。1954年麻栗场的石成鉴、石成业等对原始的接龙仪式改编成舞蹈。花垣接龙舞曾于1956年参加北京全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一等奖。接龙舞由此流布开来,湘西州境域苗族聚居区都有跳接龙舞的习俗。接龙舞除了展示姿态美、语汇清晰以外,还展示了苗家妇女的服饰、银饰,是一束集舞蹈、风俗、服饰美等为一体的民族舞。特别在花垣县广泛流行。原始接龙是中国民族舞蹈史的源头,是研究苗族文化史的“活化石”,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土家族摆手歌
土家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几千年来,土家族凭着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特色浓郁、生活气息浓厚的鲜活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歌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异卉,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土家族摆手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摆手歌又名社巴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和摆手堂掌堂师在祭祀活动中所唱的古歌。摆手舞随歌而产生,随舞而得名。摆手歌产生于远古时代,明清时期相当盛行。清雍正年间《永顺府志•杂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清代贡生彭施铎的《竹枝词》写道:“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
湘西苗族服饰绘画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武陵山区的林莽间自强不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都居住在交通闭塞,群山环绕的恶劣环境,但是凭着苗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不仅创造了难以胜数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文化,湘西苗族服饰绘画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保靖的水田河镇、葫芦镇、夯沙乡。湘西苗族服饰绘画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人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价值。历史价值:记录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服饰绘画,所表现的象形的几何纹样,追记了苗族历史遭遇,文化崇尚的秘迹概貌,这种默默的追记和务美装饰相结合,形成了在严酷条件下的无字天书。苗族精神思想和智慧技能的载体:
蚩尤传说
蚩尤传说是我国著名的古史神话,它产生于远古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蚩尤传说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它解释了苗族的族源,成为苗族对祖先历史的共同记忆。苗民们千百年来通过形式各异的宗教仪式、生活习俗以及服饰语言诠释延续着这一传说。“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在苗族神话,古歌,民间传说中,蚩尤都被奉为最尊贵,最高尚的天神。在苗民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苗族许多地方还流传着蚩尤的古老故事,各地苗民对蚩尤大神充满了敬意和自豪。在苗族古歌中,有许多对蚩尤的记载,湖南《板塘苗歌选》中的《祖先歌》唱道:“我们苗族的祖先名叫“蚩尤”,“他勇敢无比
土家族梯玛神歌
土家族梯玛神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间文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梯玛活动中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梯玛”是土家语音译,“梯玛”既指土家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又是巫师的土家语称呼,即“敬神的人”。土家族梯玛神歌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四县土家族聚居区,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浓郁,对土家族人文社会影响深远。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土家族梯玛神歌格局宏大,篇幅浩繁,是一种吟唱式的长篇史诗,对土家族的历史、民族的迁徙、天文地理、信仰禁忌、宗教哲学、生产劳作、生活习俗等,都作了宝贵的记述。它以土家族民间祭祀仪式为载体,世代心口相传。它集诗、歌
酉水船歌
酉水船歌是流传于酉水流域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即有槽船在酉水河中摆渡和进行短途运输。里耶出土的秦简、《禹贡南条水道考异注》及屈原的《涉江》中均有有关酉水船运中关于酉水船歌的记载。沈从文在其《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风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记录的便是酉水船歌中的滩头歌。酉水船歌是酉水流域船工们即兴演唱的一种劳动歌,主要表现为喊、唱、吼等带有远古气息的演唱形式,表现的船工们与自然搏斗的豪情、毅力和他们对生活的热情。酉水船歌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远自盘古开天地,到历朝历代的的民间传说,酉水沿岸的风光、民族风情、习俗、劳动生活、爱情、险滩深潭、行船知识及其见闻等极为丰
湘西土陶制作技艺
土陶,在龙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很厚有民族文化,从我县境内历来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土著先民就制作了灰陶、黄陶、黑陶、白陶、彩陶等古陶器。龙山陶矿资源十分丰富,大都分布在太平山、新城、石羔山、华塘、三元、洗洛、白羊等地,面积高达50多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2%。据《龙山县志》记载:“陶瓷在明清时,颇有盛名,与醴陵窑齐名”,也正是这个时期,龙山土陶从繁荣走向衰退。1958年,县成立国营陶瓷厂后,不断更新改造,使生产效益成倍增加。1980年,成功研制成功紫砂陶,成为全国第三个进入紫砂陶生产的产家,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主要生产粗陶、粗瓷、耐火材料、其中紫砂陶远销美国、西德、马
湘西木雕(苗族木雕)
木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初形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有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之分。湘西苗族木雕属工艺术木雕类,它的形成与湘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的民俗风情及文化氛围紧密相连。它的雕刻艺术即保留了苗族文化讲究象形、对称的传统审美观,融入汉族的文化元素,并始终与建筑艺术相生相伴。它与其他地区木雕的显著区别在于,苗族木雕造布局上十分讲究对称,造型上略显粗犷、豪放,功效上讲求实用。经工匠们的长期实践、探索、传承和总结,圆雕、浮雕、通雕、阴雕、透空双面雕、镶嵌雕等雕刻手法在苗雕里已经相当成熟,并广泛运用于房屋构件、家俱、神像、民俗、摆件、屏风等,与民众生产密不可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浦市镇
酒鬼酒酿制技艺
酒鬼酒酿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湘西北酉水流域的考古发现,及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它起始于春秋战国,初雏在秦汉,基本成型于唐宋,成熟在明清,并臻于完美。千百年以来,一直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普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工艺最完善、口感最好的民族民间酿制技艺代表。酒鬼酒酿制技艺民间俗称“烧酒”,主要使用高山云雾糯高粱、优质山泉为原料。其中传统的酿制工具使用古老的天锅、地锅相接,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微生物环境。采用“清蒸清烧”酿制技术,具有民间“沤窠”的土风。在窖泥制作,大小曲培养,酒醅酿制,地窖储存,科学勾兑等方面的精湛技术在当今白酒界可谓独树一帜。酒鬼酒酿制技艺是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它以独特的方式蕴含着本地区
土家年
土家年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一个重要而古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代代相袭。虽然,这种过年(土家语:侬咔)被提前了一天而被称为过赶年,但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流传至今而被保留了下来,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持续时间之长,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也是少见的。2010年5月18日,土家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即年节。前清时按农历称元旦。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后,从“行夏历,所以顺农时”,改为“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湘西民间俗称年节为过年。过年,起源于远古时期腊祭。“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苗族医术
苗族医术创立了家望、号脉、询问、触摸“四诊”诊断方法,科学地把疾病分为“36症72疾”,辨病立症科学完整,从实际出发,坚持经济实效的行医原则,推出药物、医巫、推拿、针挑、蒸熏、拔罐等治疗方法,既保证疗效,又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008年,苗族医术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历史渊源苗族医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在《说苑辨物》写道:“吾闻古之为医者—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管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是苗族医术的始祖,且医术十分高明。在湘西凤凰及贵州铜仁的苗民中至今仍流传“药王爷爷”的传说,梗概是:药王
湘西苗医苗药
湘西苗医苗药在花垣县流传久远,应用很广,全县17个乡镇的群众在以前都以苗医苗药治病,就是在各民族杂居的乡镇村寨,其他民族也请苗医治病。如吉卫镇、补抽乡、雅酉镇、民乐镇、两河乡、猫儿乡、龙潭镇、排吾乡、雅桥乡、道二乡、麻栗场镇、排碧乡、排料乡、董马库乡、窝勺乡、长乐等乡镇的群众普遍用苗医苗药诊治疾病。湘西苗医苗药源远流长,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从远古时代的各奶嘎(母药王)、各巴嘎(药王爷)到上古时代以后的巴龙奶龙、贵古、贵汤、阿抔年嘎,蚩尤、阿抔仆童、大咪惹偻、仡龙咪、欢兜,直到近代和当代的苗医药大师龙万家、廖喜堂、廖天灯、石凤金、石板塘、杨光福、龙玉六等,他们在行医的实
湘西苗族接龙舞
湘西苗族接龙舞诞生在苗族古典祭祀仪式中,是我国700余万苗族人民所拥有的苗族舞蹈之一。早期的接龙是苗家请巫师祈福,求龙神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治虫防灾的法事。如今,苗人每年十月和二月或兴土木、办喜事时,都要跳接龙舞。湘西苗族人民视龙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接龙”的风俗便在湘西苗族地区世代相传,人们认为“接龙”能够祛病除灾,人寿安康,风调雨顺,年丰畜旺。因此,每年秋后的十月和春耕生产大忙前的二月或者大兴土木和办喜事时,都要举行“接龙”,龙司(苗老司)带领龙公龙母和苗族器乐演奏及手持各色彩旗的男女,跳起优美的苗族舞蹈即接龙舞。2008年,湘西苗族接龙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
苗画
湖南省保靖县,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苗画,起初只是作为苗族刺绣的花样稿,包括服饰、被面,床帘、门帘、堂帘、床檐、壁挂、佩饰等各个方面,其渊源与苗族绣花一样可追溯到苗族古老的文身习俗。20世纪初保靖县的苗族人梁求瑞大胆创新,改锉苗绣花样稿为描画花样稿,受到了苗族妇女的普遍欢迎。后经过几代苗画师的不断开拓创新,将简单的苗画从刺绣绣稿发展成为现在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苗画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民间信仰、民间美术等等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价值。湘西苗画所表现的主题就是反映一种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梁氏家族创作的苗画以龙、凤、花、草、鱼、虾、虫、鸟、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