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 > 兰溪特产
兰溪民俗文化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黄初平传说是浙江金华地方民间传说之一,产生于东晋时期,最早文字记载于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神仙传》。其传说,源起于历史人物黄初平。黄初平,晋成帝威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兰溪市黄湓村。2008年6月7日,黄大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大仙传说”产生于东晋时期,最早文字记载于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神仙传》。其传说,源起于历史人物黄初平。黄初平,晋成帝威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兰溪市黄湓村。黄初平从小聪明颖悟,心地善良,好学勤快,生得俊秀清奇,兄弟俩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兄黄初起辛勤耕作种植蔬菜,弟黄初平砍柴牧羊,两人相依为命。15岁那年,黄初平上
兰溪摊簧
兰溪摊簧是形成并流行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地区及金华和衢州等地的一种曲艺唱曲形式。相传清乾隆末年,一位县衙中的官差公务之暇在兰溪集商贾子弟传授由江苏传来的“摊簧”曲调,采用当地方言演唱,借以消闲自娱,久而久之,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体系的兰溪摊簧。至光绪二十六年,兰溪城区出现了专门演唱兰溪摊簧的“余庆社”,后易名为“群乐会”、“咏春会”。兰溪摊簧一时趋于兴盛。抗日战争时期,城区艺人避难乡下,兰溪摊簧随之而传入兰溪乡村的永昌、诸葛、游埠等地。兰溪摊簧文辞典雅,演唱讲究字清腔纯和字正腔圆,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好。流风所及,其他的坐唱班亦以自命风雅者为多,唱奏者多穿长衫,举止文雅,素有“摊簧先生”之称。坐唱
三伏老油传统酿造技艺
三伏老油亦即三伏酱油,亦称三伏老油,因其需经“三伏”曝晒酱坯后压榨而出,它是美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章恒升酱园产的三伏老油,运用黄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炊蒸、发酵、天然曝晒等过程,经三伏即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庚为天干中的第七位),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庚为末伏,谓之“三伏”。酿制酱油,先将大豆蒸熟拌入面粉,置竹匾内,使之发酵,然后入缸加盐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伏老油,需要经过三伏的曝晒,酱坯成熟,即可用压榨法榨出三伏酱油,然后将酱油经过三年曝晒形成三伏老油。1915年(民国四年)章恒升三伏老油获“巴拿马一大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民国十八年(1929年)章恒升酱油园选送的“三伏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