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 > 瑞安特产
瑞安民俗文化
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历史溯源说起温州鼓词的渊源,先谈谈鼓词艺人流传着的关于祖师爷的-。艺人们说温州鼓词的祖师爷是唐明皇的叔叔。他从小聪明、善文能诗,谙音律。后因病瞽目,亲尝失明的痛苦,便教盲人唱鼓词以自误,于是民间便有鼓词。温州鼓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因为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关于它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说始于南宋。持此说者以当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金兵入侵,宋室南
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
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相继迁居福建,后有一支迁居福建安溪县。元初,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法懋开始编修宗谱,并以木活字印刷宗谱。从此王氏的“梓辑”(印刷编修)之艺问世。明正德(1506—1521)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浦尾、翔源一带。清乾隆元年(1736),王应忠率子孙由平阳翔源迁入瑞安东源。王法懋创始的“梓辑”之艺由此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历代相承。开明的王家谱师把自己的木活字印刷编印宗谱的技艺传授给同村的亲友,甚至外县的求学者。就这样,吴、潘、张等姓居民也学会了“梓辑”之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与编印宗谱
排殿猪
排殿猪是瑞安凤川村的一项民俗活动。据凤川村《陈宅总谱》记载:宋嘉定年间(1208年),陈肃勉公动员村民,剪除蝗灾。陈公为乡民除害救众之举,村民深感其恩,将此事禀报朝廷,皇帝敕封他为护国惠民崇道圣王。圣旨到村那日正好是农历二月十六,村民欢欣万分,杀猪犒劳圣旨官。为了纪念陈肃勉的善迹,村民建造显应庙供奉崇道圣王。以后每年的二月十六日定为庙会“排殿猪”活动。延续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排殿猪”活动,头年先到显应庙许认“猪”。次年二月十五日宰猪、洗猪、装饰抬显应殿敬圣王。十六日,“许认家”各选四壮汉抬手。午时,大锣、鞭炮齐鸣,抢排殿开始,抬手争先恐后把猪抢回家,谁家先至,将会带来好运,“许认家”将会
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
老酒汗最早出现在宋代,至今已逾千年历史。老酒汗酿造技艺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酿造技艺。老酒汗采集黄酒煎酒时所产生的酒精汽而得,因江浙一带称黄酒为老酒,故名。只有发酵状态良好的黄酒醅才可出产老酒汗。瑞安老酒汗酿造技艺主要体现在选料、制曲、落缸和煎酒技艺。技艺传承不仅依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根据《温州市志》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瑞安籍名侍郎黄体芳曾以老酒汗作为贡品进献朝廷。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老酒汗获优等奖。计划经济年代,提两瓶老酒汗走亲访友,档次决不亚于当代的名酒。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酒汗历来是归国华侨返程必带的家乡特产,于1995年开始老酒汗出口香港
藤牌舞
藤牌舞又称藤牌阵,藤牌操,流传于温州、瑞安、平阳、苍南及福建省平潭县等地民间,现只有瑞安民间仍有传承。藤牌舞舞蹈动作和场面调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瑞安的藤牌舞则注重阵势演练。相传,藤牌舞源自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
瑞安曹村元宵灯会
瑞安曹村元宵灯会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群众性民俗节庆活动,始于南宋绍兴廿七年(1157年),曹村人为庆祝曹逢时首登进士第,家家户户举岁星灯。从此相沿成习,历数百年而不衰,而今已成为融庙会、物资交流、文化活动等内容于一体的民俗活动,通常从每年的正月初十开始至元宵之夜,花灯齐出,环镇-,高跷、旱船上阵,场面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