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 > 上虞特产
上虞民俗文化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古时统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青瓷。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自东汉开始至宋,延续千余年,有10多道工序,从选土、拉坯、修坯、上釉到烧制,全凭手工艺人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为了保护和光大越窑青瓷传统烧制工艺,2011年5月国务院并将其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
桌凳农具花
绍兴市上虞区的民间传统武术,从古至今都非常繁盛,且项目众多,各具特色。目前在上虞曹娥街道尚存的桌花、凳花、扁担花、棍花、豆凿花等民间的武术,尤其风格独特。上虞地处浙东沿海,贯穿其中的曹娥江,两岸与出海口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这样给上虞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的条件。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争夺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公平分配这些资源,人们就开始以比武的方式来公平竞争,他们以常用的农具作为武器,久而久之,就探讨出一整套的武术套路,在平时生产时加以练习,到竞争时可作一比,这样在当地逐渐形成了学武习武的风尚,这就是桌凳农具花的最早起源。到了明朝,倭寇经常进犯我东南沿海,时任浙江督军的戚继光
罗隐的故事
长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流传着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就像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跳动在我们的心中。其中“罗隐的故事”是我们长塘所流传的民间故事中的一组传说,由罗隐出世、乌云遮日、菩萨迎驾、讨饭骨头圣旨口、为啥勿出山、田蜂与蚂蝗、蚊子和三百担水田的故事、松树为啥不会抽芽、罗隐归天、大将黄鳝张的故事等多个小故事组成。其内容是传说在长塘罗村出过一个叫罗隐的人,他不同凡人,是个真命天子,有一张很灵验的圣旨口,说什么应验什么。就连坐着的菩萨也会起立迎驾,却因为他母亲的一个口误,惹怒了玉皇大帝,被拆了龙骨;同时又让刘国师来长塘破风水、断龙脉。让他成为一个不出山的皇帝。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故事都以长塘的
谢安故事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有良好的修养。谢安曾官居桓温的司马,因他耿直敢言,看不惯朝政的腐败,愤而辞官。谢安辞官后,隐居到上虞东山,经常与王羲之、支遁、许询等人一起游山玩水,吟诗咏文,过着逸士一般的悠闲生活。一次,他到东山寺郊游,受到当家和尚的款待。便和他结成莫逆之交,以师友相待。谢安隐居东山六、七年,在东山寺高僧的影响下,心胸韬略都大为长进。当时胡兵屡犯中原,晋朝国势日危,朝廷这才想到谢安,降旨起用,官复原职。临行前,谢安把私人田宅,全部赠给东山寺作为寺产,与寺僧依依惜别,成语“东山再起”源出于此。谢安赴京,官居太保,因屡建奇功
五龙庙会
相传,明宣德年间,五龙庙所在的村落是一个渔村,村民以渔业为生,因此信奉以龙滋民、以龙造福的说法。当时,村里的一个潭中被发现有五条龙在嬉水,当地村民为防五条龙逃走,而建造五龙庙镇龙,并把这个潭叫做五龙潭。自建庙起,民间约定俗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举行传统庙会,届时四面八方善男信女纷纷云集于此,念经、祈祷、烧香、点烛,进行民间祭祀,组织大型迎神活动,以保佑一方风调雨顺和家人平安。庙会期间,村民还请来各路戏班表演助兴,热闹非凡。此庙会活动绵延数百年,直至新中国解放。五龙庙位于崧厦镇镇北前庄村(前庄、汤家埠、五龙庙三个自然村组成),庙前道地与村道南即是庙沥。每逢五龙庙会,崧厦镇周边的村民会不约
魏伯阳故事
魏伯阳,名笃,字恪斋,道号伯阳先生,别号云霞子,世袭籫裙,惟公不仕,通贯诗律,文学瞻博,性好道术,是民间传说的上虞“三仙六奇人”之一。他在继承古《龙虎经》炼丹的基础上,反复实践,终于达到了当时炼丹术的顶峰。籍上虞丰惠,出身缙绅之家。丰惠镇城南的金罍山上的金罍观为魏氏故居,观内有一八卦井,为魏氏炼丹之水源。镇东南的凤鸣山是道教文化“第九小洞天”所在地,有魏伯阳炼丹遗址。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和现代《辞海》中均有记载魏伯阳曾率三弟子(汝南周燮、南阳冯良虞巡)在凤鸣山炼丹的故事。魏伯阳是世界级名人,他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
东关五猖会
旧时,东关有座五猖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庙内供奉着青、黄、红、花、黑五种面孔的五个神像,另外还有一尊白面神像配享,庙内匾额上书有“六府修治”的字样。据传,“五猖”又称“五通”,即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他们曾屡屡骚扰地方,上天派了天神雷公电母在四月十五那天追杀他们。五猖急中生智,躲到海塘上正在修塘一青年身边,假装修塘,在闪电雷轰中天神看到的是六个壮丁在修塘。修塘是保境安民的好事,岂能是五猖所为,况且人数也不符,于是雷公电母只得收兵而回。从此五猖改恶从善,被百姓宽恕,还敬之为神。为纪念“五猖神”保护一方,故定四月十五为庙会会期。五猖会并非年年迎赛,一般数年迎赛一次。四月十五日那天,天将
蚕花娘娘传说
“蚕花娘娘的传说”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产生于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期,当时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出生在宁绍(今浙江省上虞县境内)小山村一户人家。姑娘每天都要外出采集野果来奉养二老,远近的野果都采完了,拿啥来奉养二老呢?生活的艰难使姑娘靠在一棵桑树下伤心地哭起来。这哭声震动了天庭,玉皇大帝便把罪仙马头娘打下凡间,变成吃桑叶吐丝的天虫。马头娘将桑果落在她的嘴边,姑娘00嘴边又酸又甜,就采了许多带回家给二老吃,老人吃后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一天,姑娘发现树上的天虫不断地吐着丝,做茧子。姑娘从茧子里把丝拉出来,发现这丝又柔又韧,于是把丝编织成衣服给父母穿,热天凉爽、冬天温暖。后来姑娘把天虫捉回家喂养
漆画
传统民间油漆彩画流传很久,用途及流行范围遍及整个中国,上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沿袭至今,每家每户婚嫁用具、楼台亭阁、庄园豪宅中的油漆墙画及宗教寺庙中佛像壁画等,都离不开民间油漆彩画。上虞在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城乡各地婚庆嫁娶,男家的新房眠床、箱柜、脚盆、斗桶等都要经过专门油漆加工,并绘上鲜艳的油漆画,表示喜气吉祥。油漆彩画是以各种颜料油漆或从部分矿植物中提炼而成的色彩为主要材料,通过油漆工多次上色打磨而成。彩画题材一般以梅兰竹菊、喜鹊、葡萄、松鹤、鲤鱼为多,寓意为喜气吉祥、延年益寿、高风亮节等。油漆彩画一般工序为四道:第一道是把要作画的地方打磨光滑,根据画面需要,上好底色(底色有单一色和
麦秆编织技艺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这种麦秆扇盛产于浙江绍兴、诸暨、宁波、金华等地。上虞农村曾有这样的风俗:如果姑娘与小伙子相爱了,在夏季来临时,小伙子就会收到一把精致漂亮的麦秆扇,这是姑娘向心上人表露真挚的情意。姑娘出嫁以后,第一年的端午节,娘家会担着礼物去看望女儿,礼物中必须有麦秆扇,分送给公爷叔伯、婆婶妯娌、街坊亲友,表示尊敬、友好的情意。虞南山区盛产大麦、毛竹、蚕丝,这些都为麦秆扇的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
上虞梁祝传说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自东晋以来,流传千年。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梁祝传说以浙江绍兴上虞市为最初源头,遍布浙江其他地区及江苏、河南、山东、广西、安徽和东南亚、东北亚及欧洲部分地区。“梁祝传说”是以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情和义”为核心,以英台故里上虞为传说的“原生地”,以好学、明理、重情和大胆追求爱情幸福为主线,叙述了东晋时代青年男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梁祝传说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全国大多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源传”和传承体系,但因故事主角祝英台是上虞人,故上虞是“梁祝传说”的主要产生地。旧时上虞民间对梁祝故事耳熟能详,特别是祝家庄村民几乎人人都会传讲,但由于年代
王充的故事
王充(27~约97),字仲任。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祖上曾因军功受封,后失封爵,以农桑为业。祖父名汛,受豪族欺凌,“举家担载,就安会稽”,汛“留钱塘县(今杭州市),以贾贩为事”。充父名诵,因与豪门结怨,迁居上虞。充“为小儿,不好狎侮”,“八岁授《论语》、《尚书》,日诵千字”。及长,以孝闻名乡里,被送到京城洛阳太学学习,曾师事班彪。做过郡功曹、治中等小官。王充办事认真,有自己的政见,常与当政者不合,终致离职家居,闭门谢客,潜心著述。汉章帝时,会稽郡太守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之才:“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孙卿,近世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章帝特诏公车征召,充因病不行。王充一
绍兴臭豆腐制作技艺
绍兴豆制品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的民间传统工艺,在省、市及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其中上虞崧厦霉千张和谢塘香干已列入浙江省非遗项目,除此外具有国内外较大影响的豆制品生产项目中的绍兴臭豆腐,其中最正宗的绍兴臭豆腐要属上虞崧厦生产的绍字坊臭豆腐,上虞崧厦生产的臭豆腐与崧厦霉千张一样同根同源,其传承历史也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为将历史传统项目传承发展,拓展市场,进行生产性保护,现将具有绍兴地方特色、外形、色泽、口味和制作工艺别具一格的崧厦臭豆腐统称绍兴臭豆腐。绍兴臭豆腐依旧按照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生产,用苋菜梗卤浸制,所生产的臭豆腐外酥内嫩、清咸奇鲜,味美无以伦比,亦臭亦香的特色更是独领
夹塘大糕制作技艺
夹塘大糕是享誉上虞的著名美食,由夹塘姚廷煊创始于民国初年的“义泰昌”号南货店专业制作,相继发展到“德源馆”的出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糕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每年上市大概在农历二月初一开始,至五月初五结束,前后历时百天左右。它是新老女婿去女方家里必备的礼物。在当地毛脚女婿订婚后第一年,都要定做几十箱到百余箱大糕送礼到岳父家,再转送给邻居、亲友分享,意为自家女儿已有亲事一门。大糕的主料是选用本地产的粳米、糯米,馅料为乌豇豆、芝麻、赤砂糖、过冬猪板油等,要控制米粉的潮湿度,红色印花字号盖面,蒸煮适时,出笼后每块中嵌上一粒核桃肉或葡萄干。大糕红白颜色分明、柔软可口、香甜油润。也是当地亲朋好
盖北榨菜制作技艺
盖北五香榨菜是上虞的著名特产,制作历史较为久远。七十多年前,处于盖北西侧的隆昌丘(兴昌村)村民就开始手工制作五香榨菜。盖北五香榨菜其妙处在于香脆可口,美味至极,常食而不厌,它不但是布衣百姓的必备之菜,亦是各种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改革开放以后,盖北成了特色农业名乡,以种植“一果两菜”(葡萄、榨菜、芥菜)闻名长三角地区。全镇村民普遍种植榨菜,2015年全镇种植13200亩,亩产7500斤。特别是盖北的兴昌村,不但本村近1000亩土地种植榨菜,还外包土地两千余亩种植榨菜,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榨菜大户就有36户,远销浙江周边各省,被誉为上虞榨菜第一村。一九九二年,兴昌村被评为“绍兴市优高农业龙头企
道墟蒸羊肉技艺
民间手工技艺--道墟蒸羊肉,取材于民间,相传清年间道墟一带乡绅的上等菜肴,用农民家羊的羊羔,通过文火慢蒸,制作成色泽水晶,清香可口的“蒸羊肉”。传承至今,很受上虞区部分乡镇市民青睐。传承人阮德夫己向国家商标局成功申请“道墟”牌水晶蒸羊肉商标。道墟镇位于上虞市西北部,西邻绍兴县,北濒曹娥江入海口。全镇地域面积4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个居委,总人口5.0万余人。道墟镇是典型的水乡古镇,水陆交通便捷,杭甬运河、杭甬高速、104国道、上三高速等穿境而过,即将动工的跨海大桥、诸绍高速和329复线在此交接,成为交通枢纽。道墟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鲁迅先生笔下“闰土”的故乡,享有“有道之墟”的美
崧厦霉千张制作技艺
崧厦霉千张是崧厦镇的著名特产,也是上虞土特产中的一张金名片。它制作历史久远,早在200多年前(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盛水作坊”就开始生产霉千张。关于崧厦霉千张的来历,还得上溯到清代。据说有一年立秋时节,“秋老虎”甚为猖獗,因时值崧厦镇迎神庙会,“蔡万盛水作坊”老板王绍荣制作了大批千张供应寺庙,由于数量过多而有剩余,他只好用豆腐布盖住放在一旁。第二天,他发现千张已泛黄点,还散发出一股霉味,但弃之感到可惜,于是就把这些千张切成小段,并用稻草捆扎,分给四邻“消货”。谁知邻居们食之,顿觉特有口味,然后“蔡万盛水作坊”试着生产,才有了霉千张这个品种。崧厦霉千张其奇妙在于,闻霉臭,食而香醇,让人欲罢不能,
虞舜传说
舜,姚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父系氏族社会部落领袖。虞舜出身贫寒,胸襟开阔,自幼以孝德名世,是“二十四孝”之首。执政期间,以民为本,以德为先,位列“三皇五帝”之一。上虞,史载乃虞舜的出生地。《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载:“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娱(娱通虞)。”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会稽旧志》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上虞是虞舜生活和成长的故乡,虞舜是上虞的骄傲。几千年来,关于虞舜的事迹、孝行、美德等传说故事,一直在上虞民间代代流传。主要分为四类:1.虞舜出
哑目连
上虞民间舞蹈“哑目连”亦称“哑鬼戏”,是一种以手势、身段、武技相结合表演故事情节的哑舞剧。哑目连曾广泛流行于上虞百官、上浦、湖田、叶家埭、南湖、崧厦、章家、陆家、西华、沥东、沥海一带。一般在庙会戏台演出。演出组织称“台上太平会”,与“台下太平会”的调无常相呼应。上虞历来盛行迎神赛会,“哑目连”源于当地祈禳平安的“太平会”民俗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的哑杂剧,与南宋陆游所述绍兴“乡傩”、“村巫”、“村伶”的社日演出一脉相承。《东京梦华录》和清光绪《上虞县志》等文献均有哑目连旧时演出盛况的生动叙述。“哑目连”整个舞蹈内容取材于浙东目连戏中“阎王发牌,拘捉刘氏”,宣扬因果报应、惩恶扬善,反映了人民的
木头人掼跤
自古以来,在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群众性体育盛会上,都要进行称为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射箭)的竞技比赛。勇敢、彪悍的青年牧民无拘无束,自由欢乐地参加各项比赛,按照传统习惯:摔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据史料记载:金兵入侵中原,元朝忽必烈以及清王朝统治者将游牧文化、中原文化输入南方,为越文化所包融,从而创造出新型独特的文艺样式。民间舞蹈《木头人摔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古老文化在江南展示的缩影,这也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透过舞蹈,不难看出,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子。相传《木头人摔跤》在绍兴市(五县一区)及周边地区一带流行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在每年乡村举办的盛大的庙会,和迎神赛会众多踩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