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炎陵特产
炎陵民俗文化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炎陵山山麓。相传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来南方巡视,尝草采药,为民治病,不幸误尝毒草身亡,安葬于此。据史料载,从汉代起,祭祀炎帝已成习俗。炎帝是一位伟大人物,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炎陵县的“炎帝陵祭典”文化历史悠久,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炎祭、乐祭、龙祭等。祭典分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连年累月不断,官方的公祭、告祭也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据史料记载,盛大的祭典于宋代就“三岁一举”,明代不下15次,清代有38次之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一个涵盖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其
炎帝传说
炎陵县东连巍巍井冈,西接苍茫衡岳,得天地之造化,集山川之钟灵。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炎帝的传说。2008年,炎帝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炎陵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在炎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民在世世代代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在炎陵县境内广为流传,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深、流传之久,实属罕见。传说炎帝教民耕种、发明医药、日中为市、织麻为布、削桐为琴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后世所敬仰。有关炎帝神农氏崩葬鹿原陂的历史,据《酃县志》记载,
苏区歌谣
苏区歌谣是在传统歌谣基础上,注入革命内涵的一种音乐形式。苏区歌谣是湖南省炎陵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陵县流传甚广。2008年,苏区歌谣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炎陵县(1994年前称为酃县)是井冈山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群众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热情,全县境内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红色歌谣在炎陵东南西片的传唱非常普遍。歌谣是民间音乐文学体裁之一,又称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诗经•魏风•园有桃》中的“心之优矣,我歌且谣”;又《韩诗章句》载“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是古人对歌谣起源的最早描述。现代民俗学中,对歌谣的理解与定义则更为宽
炎陵客家山歌
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人用其特有的方言编唱的一种民间歌谣,是中国民歌中少有的艺术品类。极富特色的客家语言,极为细腻的感情色彩,婉转柔和的抒情,高亢奔放的音韵在客家山歌中交相辉映。2008年,炎陵客家山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边陲,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气候舒适,民风淳朴,因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客家人”(汉族中独特的民系,宋代时,由原居于中原大地辽阔的河洛—黄河、洛水一带迁徙而来的人群,目前已遍布全县各乡镇,占全县人口的70%)和炎陵原有居民融合而衍生的客家
炎陵三人龙
炎陵三人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节组成,由三人表演,流传于炎陵县。炎陵三人龙集舞蹈、鼓乐、竞技于一体。有布龙、火星龙,香火龙、蓼叶龙、竹节龙、草药龙等多种形式。炎陵三人龙用于神农祭典、时令节庆、寿丧嫁娶、乔迁新居表演,表达了人们祈福求财,企盼丰收,保佑平安等美好愿望。三人布龙一般在白天表演的,而火星龙则在夜间表演。炎陵三人龙是湖南炎陵县独特的民间艺术品类,是流传于炎陵的各种龙舞的总称,是当地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龙文化表现形式,流传悠久,影响深远。从诞生到演变的漫长过程中,由三人布龙和三人火星龙所衍生的香火龙、竹节龙、草药龙、蓼叶龙等已遍布炎陵全县,并辐射到邻乡近村。2006年,炎陵三人龙被确定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