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泾县特产
泾县民俗文化
宣纸制作技艺
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宣纸产地在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泾县境内有多条河流,尤其是乌溪上游的两条支流,一条属淡碱性,适合原料加工;一条属淡酸性,适合成纸用水。宣纸以青檀皮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浆,整个生产过程由140多道工序组成。宣纸品种繁多,1949年后成功制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
绿茶制作技艺(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2007年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茶园土壤为乌沙土,土层深厚,有
花砖制作技艺
皖南泾县,茂林古镇。此处水土千般好,从来风情万种美。茂林建筑,既沐徽风,又具独创。人家徽州“粉墙黛瓦”,墙体青砖,须粉刷。而茂林“花墙黛瓦”,无须粉刷。墙体材料便是天下独绝的花砖。茂林花砖整体呈灰青色,砖面有花纹,颜色深色不同,故而得名,其制作工艺考究、原料特殊,烧制复杂,规格多样,结构坚韧。底色浅灰,花纹深黛。花砖是泾县特有的一种古建筑内外墙墙面装饰材料,抗冰冻,抗风化。不沾灰,不开裂。质地细腻,手感舒服。拒腐防变,实用美观。叩之如鸣佩环,极富乐感。明代时已开始大量运用与普通民居的建造,主要用于建筑的地方前檐墙、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既天井两侧及堂心对面的墙面装饰。它花纹清晰,图等雅致,意境悠远别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传统宣纸制品加工技艺是在宣纸原纸基础上,以传统工艺进行砑光、打蜡、染潢、防蛀、染色、施胶、改型、改性等,使宣纸更为精细,外观更精美以及扩展宣纸文化内涵的系列加工工艺。这也是宣纸制作技艺的延伸与发展而形成的独立体系,与传统记实纪事及艺术创作结合的特色技艺,同时融入了物理、化学、美学、气候、传统医药等多学科知识,蕴涵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基因。纸的加工技术在机械造纸尚未出现之前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门类,起因是手工纸纤维毛孔粗大、纸质发松,以毛笔蘸墨在原纸上书写发墨洇彩快,从东汉时期就开始采用砑光、打蜡、施胶、染潢、防蛀、染色等工艺弥补原纸先天不足的缺陷,后由于官府文书乃至皇宫用纸的更为精细化要求,融入美学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剪刀是农耕社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后山剪刀制作技艺诞生于泾县丁家桥镇的后山村,通过选材、压钢、锻打、淬火等工艺,将原铁锻造成剪刀,服务于农耕社会时期的人们以及宣纸制作技艺,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并蕴含丰富科技基因的、与多种文化相结合的手工技艺。后山剪刀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它伴随着宣纸技艺中的剪纸出现而存世,期间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剪刀为主,而后才出现了口薄头尖的普通剪刀。至清道光年间发展成宣纸剪、民用剪两大类几十个品种。等多种用途的剪刀制作主要集中在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并以此得名。生产鼎盛时,年产200多万把民用剪刀,是泾县仅次于宣纸、宣笔而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其制作技艺密不外传,制作方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泾县宫庭木梳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主要产于该县榔桥镇,榔桥镇木梳生产一直在该镇民间盛行,其制作工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该县年产量8000多万把,占全国木梳产量的70%,产值近2亿元。2006年8月,该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木梳之乡”称号。古往今来,无论是声名显赫的高贵名流,还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与梳子朝夕不离,汉乐府《木兰诗》中就有“脱帽著头”、“当窗理云鬓”等诗句,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梳子的紧密联系。用木梳梳发,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头皮和颅内营养吸收。隋代医学家巢元指出“梳头有畅通血脉,使发不白的作用”,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有深切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
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
泾县国民油布伞厂位于安徽省泾县昌桥乡,当地山高林密,溪涧纵横,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美誉,以出产毛竹、宣纸、雨伞和茶叶闻名于世。泾县制伞历史悠久,据《泾县志》记载,明清时泾县伞业十分鼎盛,尤以孤峰、榔桥、茂林等制伞最为有名,家传户习,是皖南伞业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当地有句民谚:章渡的干子孤峰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可见孤峰制伞的名气之大。泾县孤峰油布伞主要选用当地朝阳山岗中五年以上-竹做伞骨、精选上等硬材做伞芦、纯棉布或丝绸经天然的桐油及辅料熬制后涂于伞面,所制雨伞防水性好、精致牢固、抗风、经久耐用且绝缘防雷。被全国制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何玲君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泾县国民油布
琴鱼干制作技艺
泾县琴鱼主要生长在该县琴溪镇境内的琴溪河段面,平时深匿于石隙,在清明前后10余天才露面,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琴鱼的品质很高。琴鱼的食用历史悠久,从汉代起,当地就有对琴鱼的捕捞与制作的习俗,自宋代起,当地就年年向朝廷进贡琴鱼。用新鲜琴鱼制成的琴鱼干是当地一种传统食品,它选料讲究、做工精细、色泽金黄、细嫩酥脆、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不仅是餐饮、佐茶时的佳品,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现当地已开发制作各种规格的大小包装竹篮、纸盒、木盒、铁听等各种规格式样的包装,除销售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旅游景区外,还远销到美国、马来西亚及港澳台地区。
宣纸帘制作技艺
宣纸帘是宣纸制作的基本器具之一,为宣纸制作提供了基础保障。宣纸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使用功能独特外,还和其特殊的帘纹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决定其帘纹的就是宣纸帘。宣纸的原产地在安徽省泾县,宣纸帘也一直在泾县历代相传,与宣纸一道和中国书画艺术同气连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中国书画艺术一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是最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工艺、美学、经济价值而传承于世。纸帘制作技艺伴随着中国传统手工纸而生,在目前的科技考古界,在如何判别植物纤维纸时,识别其帘纹是重要的证据之一。宣纸帘就是传统纸帘的杰出代表,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也是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体系中秘而
正兴隆酱菜制作技艺
泾县酱菜制作技艺是将自产的蔬菜、豆制品等农副产品进行精选、清洗、晾晒、腌制等加工,完成新鲜菜蔬改性,并能长久存储的一项技艺。因泾县酱菜口味独特,作为泾县传统地方特产,一度作为走亲访友、社交礼仪中的馈赠佳品而广播四方。明清时期《泾县志》中记载了泾县酱菜的食用价值,在泾县的“春秋丁祭”中,泾县酱菜也是祭品之一,在民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泾县酱菜制作技艺在泾县范围内的农家均有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特有的酱菜制作从普通农家分离出来,形成酱坊、豆腐店,广泛分布在泾县各集镇和大村庄,较为有名的酱菜产地有章渡、黄村、丁桥、陈村、茂林、马头、城关等地。半个多世纪以来,章渡制作的酱菜、香菜、臭豆腐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