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秧歌,原名“西火秧歌”,是流行于壶关、长治、陵川、长子、屯留、潞城、平顺一带的地方剧种。壶关秧歌约兴起于清代,原为逢年过节、打铁挖煤时唱的调子,打地摊演唱。同治年间勃兴,发展成用锣、鼓、钗等打击乐器伴奏的简单戏曲演唱形式。基本唱腔以上下两句结构体为主要曲式结构,声腔为板腔体和民间歌舞清腔系,板式有散板、悲板、数板、倒板、垛板、贯板、流水板等,男女不同腔,唱腔旋律的特点是四度、五度跳进结构的波浪式下行状态。唱词一般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有时也唱五字句(用于垛板)和四字句(用于贯口)。开始无弦乐伴奏时,演员上下场和句间换气休喘,舞蹈动作多是伴锣鼓音乐来完成,且无固定调高的限制,演员可根据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