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涧道情是流行于山西灵丘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小剧种,它起源于繁峙境内,系唐代道教音乐的产物。清宣统二年(1910),灵丘县大涧村白永昌、吕作福、白永印、白家绪、张玉禄、刘周来、乔三、乔双锦八位村民拜繁峙磨二为师,学习道情,后组成20多人的戏班在山西灵丘、广灵及河北涞源、蔚县等地区演出。演出过程中,艺人们将晋北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俗曲等形式融入道情,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大涧道腔。大涧道情唱腔以联曲体为主,常用的曲牌有[双梅]、[单梅]、[一枝梅]、[大红袍]、[南北]、[跌落金钱]、[苦河子]、[反耍孩儿]等,同时还吸收了北路梆子和晋剧的音乐元素。曲调原有72调,现存12调。唱腔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