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平凉 > 崆峒区特产
崆峒区十大特产
1、平凉金果 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所管辖的除华亭县外的其它五县一区,即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和静宁县特定品质“平凉金果”系指产于甘肃省平凉市的苹果。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适宜区,其纬度、海拔、年均气温、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果品生产。所产的“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份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崆峒胡麻 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崆峒胡麻株形紧凑,株高50-80cm,主茎一级有效分枝1-4个,二级有效分枝5-11个;无限花序,花蓝色;单株蒴果数15-29个,每果粒数6-10粒,千粒重7.5-9.3克;种子呈褐色至红褐色,扁平,卵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长4-6毫米,宽2-3毫米,生嚼之后口有余香。冷榨或经炒制压榨的胡麻油,颜色呈浅橙黄色,清亮透明,香味浓郁。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地形地貌崆峒区地质结构处于贺兰褶带和六盘山回褶带复合发生作用的地段,褶带是原始水平岩层在地质内营力作用后引起折层位变动,由于地质内营力和水蚀、风蚀等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崆峒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层、地质构造和地形,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100—2234米。2.2土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3、平凉晓惠烧鸡
晓惠烧鸡源于我市崆峒区,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我市着名的地方特色美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与甘肃省交流会,金牛会金银奖等。晓惠烧鸡从1986年走街串巷贩卖,随着不断经营发展迄今为止已于平凉周边开设大小分店。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使烧鸡的色、香、味、型日臻完美,使品牌驰名各地,畅销四方。晓惠烧鸡的制作技艺精湛,正宗成品有着四个显着特点:一是选料严格。选用本地特殊鸡种而且严格选用健康活鸡,绝对不用病、死、残鸡,以确保烧鸡的风味和质量;二是加工精细、配料合理。从宰杀到成品,要经过多种工序,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操作;三是风味独特。正品的烧鸡肉丝粉白,有韧劲、咸淡适中、五香浓郁、可口不腻,无论凉热食之,均余香满口;四是色泽鲜艳,造型美观。烧鸡呈浅红色,微带嫩黄,鸡体型如元宝、晶莹光鲜、诱人食欲
4、崆峒剪纸
崆峒剪纸是平凉民间工艺品中的瑰宝。其反映题材多种多样,历史人物、鸟兽、花草、鱼虫等应有尽有;表现形式信手拈来,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不胜枚举。崆峒剪纸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纸和刀剪。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画。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粗犷豪迈、淳朴浑厚、感情丰富、内涵深遂是崆峒剪纸的风格和特点。
5、崆峒手工编织芦席
崆峒手工编织芦席
6、崆峒百合
崆峒百合
7、平凉皮影刻制品
民间传统工艺品,各乡都有刻制艺人。用牛皮作原料,雕镂填色,艳而不俗。人物山水,无不精妙.
8、血条
做灌肠时,少不了要剩些血做血条。虽然灌肠不是家家能做得起,血条却是家家都要展览的当家菜。再穷的家过年总能杀得起一只鸡,一只鸡的鸡血。杀时因角度准确手脚麻利,竟一滴不溅地全淌在放了盐的碗里,末了还倒提着鸡让鸡往碗里滴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忙着汤鸡毛掰爪皮开膛肚,入锅略涮盛在大盘奉在锅项里献灶爷,便忘了血,血却在碗里冷却成半个胡芦形的凝固物了。次日,把鸡血用热水化成半盆水,加盐调合面,再把荞麦面或麦面倒进去,揉搓,与擀长面的一样调好,上了案板狠劲地擀,四乘六的大案板上,出--出--擀成一大案血面,如红色的锦锻或金丝绒摊在那里,如此红色的大面你见过吗?再切成二条韭菜合并的宽度,二??长的长度,或入水煮一下或蒸在笼里,熟了,便要见天日,这叫亮家当或家底。院子里,木车上,房檐上,窗台上,门外的土台上,或
9、刃离荞面
这种小吃的原料不会失传,这种手艺却要失传了。十年后有无妇人会离,很难肯定。它存在于乡下,荞面????盖了它,它不能广泛流传,它找不到传承者,便要失传。荞面??法与擀长面的调法相同,但不多用碱,只在荞面中和一定比例的麦面,到底和多少,就是高手与笨人的区别了,这种比例有的妇女一生也未能掌握。调荞面在有耐心,更要有一副好心肠,那些生怕男人或小叔兄长妯娌少做了一点家务活的女人味不太浓的胖女人,是??不好这种面的,更不会刃离荞面这高超工艺的。心肠也是品位,在这里指在调面当中,想着丈夫,想着儿女,想着老人,想着尊亲?F戚,今日将要吃到由她做成的上等饭食,这是家道过活与文化发达的象征,是人的价值的象征,虽然口里说不出这些理论,但在千百年的妇人心中早就领悟了,靠着这样的寄托和精神支柱,去耐下心吃苦,不怕冷热
10、苜蓿面
苜蓿面,不是普遍存在的木樨肉中的木樨,苜蓿是一种草,也是菜。汉武帝时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牧草苜蓿,最早在关中陇东种植,只要是山地,都可生根开花,而且一种就收割十几年,几十年,种了可食,那叶子园园的,肥肥的,嫩嫩的,叶子里似乎含面性。二月里,什么青菜都还未出来,满山却是发了芽的苜蓿,真嫩,孩子用刀去剜,一个一个剜回来。这是二月二就能吃到口的当年最新鲜的山菜,白白的面擀开,切成比韭菜叶稍宽、二指长的面条,先把苜蓿下在滚水里,稍煮,再下了面,一煎一点凉水,熟了,调盐醋熟油辣子,汤糊糊的,菜绿绿的,面白白的,你吃一吃,浓浓的山野味、新鲜味,使你永远忘不掉它的特色。它的野菜味极浓,又自觉是家户中人工培育的蔬菜味,使你理解不了它的神奇。吃苜蓿面,人从生活的最高层一下子下到最低层,从人的世界边沿来到大自然的边
全部崆峒区特产>>>